侯曲萍 吳建平
【摘 要】 本文的研究表明,凱里學院的英語角活動對幫助學生有效學習英語發(fā)揮了一定的輔助平臺作用,大部分學生對參加過的活動表示滿意,其英語綜合能力也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不足之處。由此提出相關建議:一是英語角活動設計、形式、場地和時間應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以助推學生通過口語測試;二是應加強英語角活動的組織策劃和宣傳,吸引更多學生來參加;三是老師要加強活動引導,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關鍵詞】 第二課堂建設;英語角;聽說能力;質(zhì)量和實效
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在進行教學改革的實踐中,越來越認識到第二課堂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即口頭和書面的交流能力,是英語教育的主要目的。許多學校嘗試通過提供各種有關語言的課外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語言技能。[1]Brutt—Griffer提出,大學教育應包含培養(yǎng)學生使用一種或多種外語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2]以語言為導向的第二課堂活動已經(jīng)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高校普及開展,這些活動幫助參與者更好地融入社會、培養(yǎng)其領導才能、自律精神以及提高自信心。[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國際間經(jīng)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學生的外語聽說能力越來越重要。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國內(nèi)學者開始關注外語第二課堂的研究,涌現(xiàn)了很多研究者。龔心源指出,在提高學生聽說能力方面,第二課堂比第一課堂具有更多的優(yōu)越性。[4]錢鳳英的研究表明,有效的第二課堂能夠促進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提高。[5]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依靠課堂教學,針對英語角活動,很多學者做了相關研究,比如:沈衛(wèi)、左義、王聰聰?shù)取?/p>
英語角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極好補充和輔助平臺,通過參加英語角活動,使學生能有平臺有效地運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增強和提高其綜合文化素質(zhì),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本課題著眼于調(diào)查研究凱里學院在校生第二課堂的認知程度、英語角的參與度和原因、對英語角活動設計的意見和建議,以期提高英語角的質(zhì)量和實效,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zhì)提升。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方式。研究對象為凱里學院319名參加過英語角活動的在校大學生,其中,男107人,女212人。參與者年齡17至22歲,平均19.9歲,來自37個不同專業(yè),主要有英語、化學、計算機等。
問卷和深度訪談問題在正式使用前,經(jīng)過IOC內(nèi)容效度檢測和30名學生參與的試驗研究,部分問卷問題和選項修改后,SPSS22檢測Cronbach的Alpha值為0.922,本問卷可用于該研究。問卷主要調(diào)查學生對參加過的英語角活動的感受,對參加英語角活動的看法,以及他們對英語角活動設計的建議。深度訪談的目的是獲取問卷得不到的進一步信息,共有五個開放性問題。訪談通過QQ或WeChat視頻進行,對象是隨機抽取的參加過問卷調(diào)查的35名學生。
二、研究結果
問卷調(diào)查通過問卷星網(wǎng)上發(fā)布,共一周時間,收到362份問卷,有效問卷319份,占比88.1%。51.4%的學生表示每天僅花半個小時課余時間學習英語,27%的學生花1小時。50.2%的學生期盼在英語角提高說的能力,38.2%的學生期盼提高聽力。38.2%的學生表示,他們喜歡的英語角活動形式是有主題的交流和分享,喜歡節(jié)日主題的學生占比最低僅占16.6%。53.3 %的學生認為凱里學院的英語學習氛圍很好,12.9%認為很差。38.9%的學生是從學生會得知英語角活動的信息,25.7%的學生是從任課教師那里得到信息。42.9%的學生很少參加英語角活動,27.6%有時參加英語角活動,21.9%經(jīng)常參加英語角活動。62.7%的學生表示參加英語角的原因是提高英語綜合能力,52.7%不參加英語角是因為沒有時間,66.8%的學生認為凱里學院的英語角活動開展得很好。學生們認為英語角活動最需要改善三個方面: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校給予更多的關注,老師給予更多引導;分別占比:37.9%、28.5%、22.3%。在2018年開展的十期英語角主題活動中,過半的同學表示喜歡的有九期,其中,占比60%以上的有三期,即:第六期“我尊敬的人”,第三期“我的好朋友”和第四期“我喜愛的書”,占比分別為63.9%,63.6%,60.2%;未達到喜歡人數(shù)過半的是第二期“我的大學生活”為40.4%。
訪談中,多數(shù)學生建議,因很多參加英語角的學生已經(jīng)通過CET-4或CET-6英語筆試,英語角活動的主題可跟CET口語測試結合,可以幫助學生順利通過口試。他們表示,有時沒有參加英語角活動是因所在班級里有其他活動,參加活動時不能很好表現(xiàn)的原因是參加活動前沒有準備充分。因節(jié)日主題在中小學時期經(jīng)常遇到,學生對節(jié)日的討論缺乏新鮮感,談論“我的大學生活”,他們認為不吸引人,建議英語角的形式可以更多樣化,來吸引更多學生參加,音樂和電影欣賞是他們比較放松和有益的形式,而且英語角的舉辦可以選在環(huán)境舒適的地方或戶外。部分學生提出,提高參加英語角獲得的學分由0.5分提高到1分,刺激學生們參加英語角的積極性;但有持不同觀點學生認為,學分保持不變,因外語協(xié)會的活動不止英語角一項。
三、總結及建議
英語角活動的有效開展能促進英語教學觀念的改變、促進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同時也能促進教師、學生對英語的深入探索。[6]研究表明,凱里學院的英語角活動對幫助學生有效學習英語發(fā)揮了一定的輔助平臺作用,大部分學生對參加過的活動表示滿意,參加英語角活動后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有所提高。不足之處在于,多數(shù)學生的課余英語學習時間不足,參加活動前的準備不充分不能更好地表現(xiàn),老師需給予更多的引導。
由此建議:第一,英語角活動設計、形式、場地和時間應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主題可嘗試與CET口語測試結合,助推學生通過口語測試。第二,加強英語角活動的組織策劃和宣傳,強調(diào)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有序開展英語角活動,吸引更多學生參加。第三,堅持參加英語角可獲0.5學分的激勵機制,老師要加強活動引導,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 Campell H.Extracurricular Foreign Langauge Actyivitis[M].New York:American Council on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1973.
[2] Tenhouse, A.M. Colleg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J].Encyclopedia Education,2003.179.
[3] Rahmayanti 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make students creative[J].The Jakata Post, 31 Jan 2007.
[4] 龔心源.開展豐富多采的第二課堂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1992(04)43-45.
[5] 錢鳳英.開辟第二課堂 加強學生課外聽力訓練[J].外語電化教學,1998(01)9-10.
[6] 劉含璐,周偉之.高校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以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外語系英語協(xié)會學習活動為例[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4(12)65-66.
【作者簡介】
侯曲萍(1975—)女,漢族,貴州臺江人,碩士,凱里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