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殿兵 郭如松
摘 ?要:物理“學錯”是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產(chǎn)生的錯誤理解或困惑。面對“學錯”,教師應該“將計就計”地將其作為一種教學資源,讓學生親自參與“試錯、認錯、糾錯、滅錯”的體驗式學習過程,實現(xiàn)“以錯治錯”。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在體驗式學習法指導下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將“學錯”出現(xiàn)的頻率控制在最低范圍,著力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學錯資源;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6148(2019)5-0069-4
不少人稱,高中物理是學生“最難學”、教師“最難教”的學科。在平常的教學中確實發(fā)現(xiàn)有許多知識學生較難掌握,學了易錯,糾了還錯,多次糾錯,依然會錯。筆者不斷深入反思其因,這可能還是與我們教者的主導作用有很密切的關系。筆者在體驗式學習理論的指導下,讓學生經(jīng)歷“試錯、認錯、糾錯、滅錯”的過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F(xiàn)將這一做法與同行們交流。
1 ? ?體驗式學習理論
體驗式學習,是學生從日常生活或他人構(gòu)建的程序里獲得親身體驗之后進行反思、概括、討論、評價等活動,最終產(chǎn)生新的認識、情感或行動,并在實踐中加以檢驗、運用的過程。體驗式學習是一種求真性的學習方法,它更關注學習過程,不再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為唯一目的,注重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內(nèi)在影響。大衛(wèi)·庫珀認為體驗式學習應該經(jīng)歷以下四個過程構(gòu)成的環(huán)形結(jié)構(gòu):體驗、反省、思考、實踐。
從體驗式學習理論的角度審視,平時的教學講解過多,學生反思、實踐不足,沒有親自參與糾錯的過程,未認識到自己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這就提醒教師,要在教學中踐行教育家杜威提倡的“在做中學”的理念,認識到“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親身經(jīng)歷,無法替代”。
2 ? ?“學錯”資源的利用
如何利用好“學錯”資源,實現(xiàn)“以錯治錯”,提高物理教學效率,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話題。
2.1 ? ?試錯
試錯,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創(chuàng)造讓學生犯錯的機會,引出學生對某一知識和方法理解或運用時可能產(chǎn)生的錯誤。
心理學家蓋耶說過“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比藢κ挛锏恼J知,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從某種角度上講,人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從錯誤認識逐步走向正確認識的糾錯過程,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作為一個學生,在學習物理新知識時,產(chǎn)生這樣或那樣的認識誤區(qū)應該是客觀的、自然的。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容忍學生“認識誤區(qū)”的產(chǎn)生或存在,還要設法讓學生“曬出”錯誤,必要時將其錯誤策略加以“放大”,這樣師生才能真正準確看清錯因所在,從而暴露出教與學的缺失,以利于“對癥下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欲擒故縱”的教學法。
筆者在教學“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及應用”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求解變化電阻時常犯的錯誤——不管什么情況,總認為電阻既等于加在電阻上電壓U與通過電阻的電流I之比,又等于電阻上電壓的微小變化ΔU與電流的微小變化ΔI之比的絕對值。反思過去的糾錯教學過程,一般都是先復習電阻的定義,再列舉有針對性和鞏固性的例題進行正面強化。但這種教法,仍然是“正確知識”的蒼白重復,學生看不到隱藏的深刻錯因,以至于他們在分析閉合電路中變化電阻上電流、電壓變化問題時,才暴露出了“病根”?,F(xiàn)在針對上述的“學錯”,采取了 “以題引錯”的“試錯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引出錯誤,在對比分析中發(fā)現(xiàn)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
典例1(引錯題) ?如圖1所示,電路中的電源電動勢為E,內(nèi)阻為r,電阻R1為定值電阻,R2為可變電阻,各電流表、電壓表均可看成理想電表。當R2逐漸增大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2 ? ?認錯
學生在試錯中暴露出了錯誤后,決不能簡單行事。如果像往常教學一樣,教師直接指出錯因,其效果絕對達不到使其“吃一塹長一智”的程度。所謂自我“認錯”就是要求學生面對錯誤,不要灰心喪氣,要樹立積極的態(tài)度,要認真反思,弄清錯在何處,真正心服口服地承認錯誤。只有真正從心底里承認了錯誤,才能準確、徹底地糾正錯誤。正所謂“在哪里跌倒就應在哪里爬起來”。
如何讓學生認識到上例中的錯誤呢?
通過以上的分析過程,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了錯誤的根源。
2.3 ? ?糾錯
學生從心底里承認了錯誤以后,就會導致原先建立的知識結(jié)構(gòu)發(fā)生傾斜,認知心理出現(xiàn)失衡,產(chǎn)生扶正和重構(gòu)知識結(jié)構(gòu)的強烈欲望和動力,促使原先的錯誤在認錯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得以有效糾正。但如果教師認為“糾錯工程”已大功告成,就此作罷,那就半途而廢了,因為學生存在的錯誤“老根”并未徹底拔除。上述糾錯只是針對某一特殊問題情境而進行的,如果問題情境發(fā)生變化了,錯誤的“老根”還會重新萌發(fā),這就是為什么有些錯誤糾正了還會再錯的原因。為此,我們必須變換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變式糾錯”,達到“糾正一種錯誤,認清一類問題”的目的。
這種情境不同而錯因相同的變式問題,可從學生的糾錯集、作業(yè)本和課堂檢測等資源中分類整合,這樣更具針對性。
2.4 ? ?滅錯
糾正學生的錯誤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應是消滅錯誤。而“滅錯”可能比“糾錯”更艱巨。
如何徹底地消滅錯誤,比較好的方法就是繼上述“糾錯”后打一段“持久戰(zhàn)”,這就要求教師決不能滿足于眼前一時的“糾錯效益”,而應采取“滾動復糾”的辦法,進行幾番“正確”與“錯誤”的“短兵相接”,不斷鞏固糾錯成果。
筆者所在學校多年來實施的“求真課堂”,其中一條重要內(nèi)涵就是“發(fā)現(xiàn)學生真錯誤,挖掘錯因找關鍵,滾動復糾作抓手,步步為營真滅錯?!蔽覀兊摹皾L動復糾”滲透在“每周一測”中,“每周一測”就是在每周末進行一次反饋性知識與方法運用檢測,要求在“每周一測”的試卷中,系統(tǒng)鑲嵌一定比例的前階段學生常做錯的習題或試題的變式題。對那些因生而異的個性化頑固性常錯題,科任教師還要求學生利用“糾錯本”自主復糾,并在答疑課上檢查、個性化輔導或集體性互糾。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上也注重結(jié)合新知識和方法的傳授,引導學生用新的視角剖析“老錯誤”,站在新的高度透視“老錯因”,真正形成“向真糾錯真滅錯要效益”的良好教風和學風。
3 ? ?“學錯”教學的反思
要利用好物理“學錯”資源,真正有效地設計好物理“學錯”教學的流程,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物理專業(yè)知識和靈活的教學策略,并能機智地把二者融為一體,有效地化解“學錯”,同時讓學生形成正確認識,掌握思想方法。
“關注人的教育才能走得更遠”。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過程是教學的本質(zhì)追求,也是教學的核心觀念。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學科專業(yè)知識,還應有豐富的學科專業(yè)教法;不但要會根據(jù)不同的知識施教,還要會根據(jù)不同學生施教;不但要有效地教會學生正確的知識,還要有效地幫助學生糾正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產(chǎn)生的各種錯誤。要認識到糾正“學錯”看似簡單,實非易事。只有把“學錯”當成一種教學資源,有意“放大”它的教育功能,根據(jù)體驗式學習理論將“糾錯”設計成一種符合學生認知基礎和心理的教學流程,讓學生參與“滅錯”的過程,才能達到真正“滅錯”,并借助糾錯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用辯證的觀點來看 “學錯”,固然它是一種不可輕視的教學資源,但這只是我們在“學錯”出現(xiàn)以后正視“學錯”的一種積極教學態(tài)度。這種“學錯”不是越多越好,“量變會導致質(zhì)變”,太多的學錯或者太低層次的學錯出現(xiàn),就是一種教學警示。
為了實現(xiàn)“滅錯”的最終目標,要貼切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設計,避免因起點過高、問題過難、教法不當、學法不實等因素導致不必要的“學錯”頻發(fā)。要注重“過程教學”和“體驗式學習”,著名教學家、教育家喬治·玻利亞指出:“在教一個科學的分支(或一個理論、一個概念)時,我們應讓孩子重蹈人類思想發(fā)展中那些最關鍵的步子?!睂W生能親身參與的活動,動手操作的實驗,動腦思考的問題,要盡可能讓學生經(jīng)歷其過程。不要因為需要時間,或者見效慢,而教師親自赤膊上陣,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讓學生失去體驗、探究的機會。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對人類文化發(fā)展過程的一種認知意義上的重演;學生學習科學的心理順序與前人探索科學的歷史過程相似。物理教學的過程,就是讓學生重演物理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去觀察物理現(xiàn)象,揭示物理知識的發(fā)生原因、經(jīng)歷物理知識的形成和探索過程。要堅持“問題引導”,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情境體驗化,把物理知識轉(zhuǎn)化為問題,將問題融合于情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把抽象的學術性知識,轉(zhuǎn)化為與學生認知基礎相匹配的生活化、情境化知識,讓學生參與“糾錯”的過程,以便學生在體驗中動腦思考原因、解決實際問題、準確掌握知識,將“學錯”出現(xiàn)的頻率控制在最低范圍。
參考文獻:
[1]嚴奕峰.從認識論視角審視體驗學習的認知機制[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4):85-87.
[2]呂游.中學物理教學中滲透體驗學習的教學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3]夏子海.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激發(fā)學生體驗式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213,242.
[4]鄭軍.淺談“體驗式學習”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2):135,244.
(欄目編輯 ? ?張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