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恩 譚麗蓉 彭宇程 黃睿林
【摘要】 目的 通過監(jiān)測患者使用華法林并聯(lián)用其他藥物后的臨床療效是否存在影響, 及其不良反應是否增加, 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實現規(guī)范化、個體化給藥。方法 回顧性分析300例使用華法林并聯(lián)用其他藥物患者的臨床資料, 記錄分析患者的華法林主要用藥情況、用藥劑量及INR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監(jiān)測, 使用華法林的不良反應及INR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的關系, 華法林合并用藥情況。合并用藥情況。結果 300例患者共監(jiān)測INR 836次, INR在1.5~3.0占45.58%, INR范圍0.81~7.13, 平均INR為(1.78±0.86)。使用華法林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67%(26/300), 未見腦、腎臟出血, 腎、肝功能測定結果均在正常范圍內, 其中大便潛血12例, 占46.15%;皮膚黏膜出血8例, 占30.77%;牙齦出血6例, 占23.08%。INR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的關系:26例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中, 5例INR為1.5~2.0, 占19.23%;14例INR為2.0~3.0, 占53.85%;7例INR>3.0, 占26.92%。與華法林發(fā)生相互作用的71種藥物中, 合用后能使抗凝作用增強的藥物有55種(77.46%), 作用減弱的藥物6種(8.45%), 可能增強或減弱的藥物4種(5.63%), 兩藥副作用均增加的藥物6種(8.45%)。結論 華法林與部分藥物聯(lián)用可因藥物相互作用而導致患者發(fā)生出血, 開展華法林臨床藥學監(jiān)護對預防出血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華法林;相互作用;安全性;有效性;國際標準化比值;出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77
華法林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口服抗凝藥物, 主要用于治療肺栓塞、下肢深靜脈血栓等血栓栓塞性疾病, 預防心房顫動(房顫)及心臟瓣膜置換引起的血栓, 從而降低心肌梗死的復發(fā)率及梗死后血栓栓塞發(fā)生的危險[1]。國內臨床醫(yī)生對于如何應用華法林存在很多顧慮和誤區(qū)[2]。為此, 本研究收集本院心血管內科使用華法林并聯(lián)用其他藥物的300例患者, 就可能由于藥物相互作用而導致的出血發(fā)生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 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心血管內科使用華法林的300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179例, 女121例;年齡26~82歲, 平均年齡(62.77±11.43)歲。
1. 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記錄患者的疾病狀況、華法林應用、INR監(jiān)測、合并用藥和出血發(fā)生情況。根據華法林藥品說明書、《新編藥物學(第17版)》、《華法林抗凝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及相關文獻, 篩選出合并用藥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藥物, 并分析其可能導致的出血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3. 1 住院期間影響華法林療效指標 ①住院總天數;②服用華法林總天數;③從服用華法林至INR達標(2.0~3.0時)的天數;④是否出現INR>3.0;⑤是否發(fā)生華法林相關出血不良反應;⑥出院時的INR。
1. 3. 2 住院期間華法林安全性評價指標 主要為出血, 包括腦、胃腸道、腎臟、皮膚黏膜等出血。出血程度分級:①嚴重出血:最為致命, 威脅生命或可能致命的出血, 需要輸血或手術干預治療;②輕微出血:包括明顯或隱性的胃腸道出血、咯血、鼻衄、肉眼血尿、皮下淤血, 失血導致的貧血、中等程度的慢性失血等。
1. 3. 3 住院期間使用華法林的不良反應因果關系判定 根據患者住院期間疾病狀況、合并用藥、華法林劑量變化及合并用藥前后INR變化等情況, 評價發(fā)生的出血相關性, 并排除疾病及生理因素等因素導致的出血。
2 結果
2. 1 華法林主要用藥情況 300例使用華法林的住院患者中, 臨床適應證:心房顫動148例, 占49.33%;深靜脈血栓63例, 占21.00%;心臟瓣膜病52例, 占17.33%;起搏器或靜脈支架植入術后26例, 占8.67%;腦、肺梗死11例, 占3.67%。見表1。
2. 2 華法林用藥劑量及INR監(jiān)測 華法林使用日劑量最小0.75 mg, 最大6.00 mg, 平均日劑量為(2.45±0.85)mg。服用時間最短3 d, 最長23 d。進行劑量調整73例, 占24.33%;其中, 增加華法林劑量30例, 暫?;驕p小劑量43例。住院期間檢測INR 836次, 范圍0.81~7.13, 平均INR為(1.78±0.86)。住院患者檢測INR最少4次, 最多11次, 平均檢測INR次數(3.0±1.2)次。INR分布情況:386次<1.5, 占46.17%;193次1.5~2.0, 占23.09%;188次2.0~3.0, 占22.49%;69次>3.0, 占8.25%。
2. 3 使用華法林的不良反應及INR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的關系 使用華法林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67%(26/300), 未見腦、腎臟出血, 腎、肝功能測定結果均在正常范圍內, 具體不良反應表現如下:大便潛血12例, 占46.15%;皮膚黏膜出血8例, 占30.77%;牙齦出血6例, 占23.08%。INR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的關系:26例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中, 5例INR為1.5~2.0, 占19.23%;14例INR為2.0~3.0, 占53.85%;7例INR>3.0, 占26.92%。
2. 4 華法林合并用藥情況 經查閱與華法林發(fā)生相互作用的71種藥物中, 合用后能使抗凝作用增強的藥物有55種(77.46%), 作用減弱的藥物6種(8.45%), 可能增強或減弱的藥物4種(5.63%), 兩藥不良反應均增加的藥物6種(8.45%)。見表2。
3 討論
常見影響華法林療效的藥物可分為以下幾類。①影響維生素K吸收的藥物:包括頭孢類抗菌藥物, 可以直接降低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的合成, 從而使得INR升高[3]。人體對于維生素K的吸收主要靠腸道內細菌, 長期使用抗菌藥物容易導致人體菌群失調, 影響人體對于維生素K的吸收, 大部分維生素K環(huán)氧化還原酶與華法林結合, 致使凝血因子合成減少, 使得華法林競爭性地拮抗維生素K的作用加強, 增加華法林的抗凝效果, 患者INR升高, 從而加重出血危險[4]。
②血漿蛋白結合率高的藥物:這類藥物主要為非甾體類抗炎藥, 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塞來昔布等, 與華法林合用時可競爭性結合血漿蛋白, 導致游離的華法林增加, 使抗凝活性增強[5]。其次, 與華法林代謝類似, 塞來昔布的代謝主要通過CYP2C9, 兩者競爭代謝酶, 導致華法林代謝受阻, 血藥濃度升高[6]。③抑制肝臟CYP酶系活性的藥物:包括大環(huán)內酯類、他汀類調血脂藥物、胺碘酮等通過抑制肝臟CYP酶系活性從而降低華法林在體內的清除率, 增強其抗凝作用[7]。④誘導肝臟CYP酶系活性藥物:這類藥物包括苯巴比妥、卡馬西平等, 可以誘導肝臟CYP酶系活性, 從而增強華法林的代謝, 降低其抗凝活性[8, 9]。⑤中藥:部分中草藥會影響華法林的抗凝作用, 如當歸、鹿銜草、大蒜等, 多種中草藥與華法林存在相互作用, 提示在臨床應用華法林的同時, 重視中草藥對抗凝作用的影響[10]。
綜上所述, 由于許多藥物會影響華法林的藥效, 長期服用華法林的患者應盡量避免與會出現相互作用的藥物合用, 需要增加或停用這類藥物時應及時檢測INR, 以調整華法林的用量, 并可通過監(jiān)測血藥濃度, 開展基因檢測, 實現規(guī)范化給藥。
參考文獻
[1] 段福彥. 華法林的相互作用及安全應用研究.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4, 5(13):58-59.
[2]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 華法林抗凝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 中華內科雜志, 2013, 52(1):76-82.
[3] 韓爽, 毛齊學, 劉文秀, 等. 影響凝血酶原時間的國際標準化比值準確性的因素分析.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3, 20(14):114-115, 117.
[4] 張瑜, 游鵬程, 鄭秋山. 115例華法林臨床應用調查分析. 中國藥物警戒, 2011, 8(9):524-527.
[5] 唐蓮, 李曉英, 趙富麗. 華法林導致多次消化道出血1例. 中國藥物警戒, 2014, 11(6):377-378.
[6] 林橋松. 華法林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安全性分析. 海峽藥學, 2014, 26(1):115-116.
[7] 王曦林, 余海清, 舒紅利. 華法林與有關藥物的相互作用及安全應用研究.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6, 32(2):13-14.
[8] 張秀杰. 華法林臨床應用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安全性分析.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4, 25(2):217-218.
[9] 楊周生, 鄭萍. 臨床藥師對華法林藥物相互作用的病例分析和干預. 中國合理用藥探索, 2014, 11(1):36-39.
[10] 張彥麗, 王景紅, 顧媛媛, 等. 華法林與中草藥的相互作用. 中國藥物警戒, 2011, 8(1):41-45.
[收稿日期: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