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偉芬
【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當今小學英語教學的新趨勢。本文以PEP教材為例,從詞匯教學、對話教學、閱讀教學、故事教學等不同角度,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例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思維品質? PEP教材? 案例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028-01
新課標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如何使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落實,是當前英語課程改革的一大任務。
PEP教材設計中很多教學內容有生動的情節(jié)、鮮活的情感、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語言表達,教師如果能夠認真研讀、深入挖掘、巧妙利用,既能為語言學習提供良好的語境和有趣的學習資源,又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呢?筆者結合PEP教材,從詞匯教學、對話教學、閱讀教學、故事教學等不同角度,談一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一、詞匯教學,巧妙呈現(xiàn),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詞匯教學是PEP教材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課型,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預定的學習情景中,而且應幫助其利用已有的認知結構展開想象,開展有意義的思維訓練。
〔案例1〕
PEP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這一單元的詞匯教學中,通過畫圖猜動物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先在黑板上畫一個圓,讓學生猜:Whats this? 學生會猜“Its a ball. Its an orange. Its the sun.”等,這時學生正積極地根據(jù)圖形信息進行發(fā)散思維。隨后教師在圓上添兩個角,學生思考片刻,又給出了“Its a clock. Its a cat.”等答案,當教師最后添加一筆完成簡筆畫后,出現(xiàn)了一只可愛的小豬,學生激動地喊道“Its a pig.”
小學中低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通過畫圖猜詞,將思維訓練滲透其中,讓學生在視覺感受、搜索靈感、有效聯(lián)想和信息歸納等思維活動中,不僅銜接了新舊知識,還激發(fā)了想象力和主動思考相關單詞的興趣,發(fā)散了思維。
二、對話教學,妙設情景,開發(fā)學生的想象性思維
對話教學是PEP教材中最重要的一個課型,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流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對話教學板塊的文本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情節(jié)生動,邏輯清晰,合理設計對話板塊的教學,能夠激活、深化、發(fā)散和拓展學生思維。
〔案例2〕
在四年級上冊Unit 4 My Home這一單元對話教學中,筆者設計了Sarah搬新家了的背景,邀請她的好朋友來家里玩。教學中以聽到貓打碎花瓶逃走為線索,逐個房間去尋找,在尋找的過程中學習新單詞,拓展發(fā)散性思維,“What do you see in this room? Is she in the kitchen/bathroom/…? Why do you think so?”讓學生在找尋的過程中不僅說出自己的猜測,還要說出自己推理的依據(jù),是對推理思維和語言表達的一次考驗。
筆者曾經(jīng)還聽過一節(jié)特級教師的展示課,教學的是四年級上冊Unit 3 My Friend這一單元內容。老師在上課開始板書了一個單詞“black”,然后讓學生猜測她寫這個單詞的用意,于是學生紛紛猜測“You like black./Your hair is black./You have a black bag./…”,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用各種句式說出了他們的猜測,興致高昂,當最后一個學生終于猜到“You are wearing black glasses.”這個答案時,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更重要的是這個猜測的過程中語言表達和思維訓練都得到了充分的訓練。
三、閱讀教學,有效提問,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閱讀是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發(fā)展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PEP教材中閱讀教學板塊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上大有文章可做。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提煉與思考文本的字面信息,并結合實際生活形成新的認識,這也是提升思維品質的一條途徑。
〔案例3〕
在六年級上冊Unit 4 I have a pen pal這一單元教學中,筆者先通過PPT展示文中人物愛好的插圖,引導學生根據(jù)老師的問題對文本進行感知、對比、思考,“Who can be a coach? Why do you think so?”然后補充相關的文本信息,讓學生猜測誰可以成為他的好朋友。學生根據(jù)He is good at sports.推斷出他可以成為coach,從兩人有共同的愛好推斷出誰可能成為他的好朋友。在這一過程中,當學生能根據(jù)文本的信息,通過思考、整合、判斷得出文本本身沒有提供的答案時,他們初步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就得到了發(fā)展,同時其思維品質也得到了極好的培養(yǎng)。
恰到好處的提問對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非常重要。在對話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和語言習得規(guī)律,根據(jù)文本內容,從簡到難、循序漸進地設計問題。
四、故事教學,逆向解讀,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性思維
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故事情節(jié)的邏輯線索以及人物話語的內在邏輯,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并結合實際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和推理,從而訓練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案例4〕
故事教學中,我們通常會由文本主人公向與他們息息相關的文本信息逐步展開,即順向解讀。偶爾調整一下方向,能打破學生的思維慣性。六年級下冊Unit 1 How Tall Are You?的Story time講述了招募足球守門員的故事??梢韵茸寣W生來說說你認為一個好的守門員應該具備的特點,學生會說“He should be tall./He should be strong./He is good at playing football./…”,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展開了積極的思維,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努力搜索思考。隨后,讓學生思考比較:Who is better to be a goalkeeper? Why? 學生在比較中,一方面自然運用了本單元的重點知識形容詞比較級的表達,同時在比較、分析中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總之,思維品質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把它落實在日常的教學中。在不同的課型中,只要我們充分發(fā)掘教材文本內涵,合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定能實現(xiàn)發(fā)展語言技能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雙向共贏。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