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寶祥
初中物理作為物理學科的學習入門階段,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需要借助大量的實驗課程幫助學生探究物理學科的現象本質,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卻無法完成足夠的實驗課程,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物理實驗教學,能夠很好地優(yōu)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一、課前的綜合分析
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的不同就是能夠讓學生提前了解本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知識,讓學生在一定的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參與課堂教學,在課堂上完成的內容就是針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加深重點、難點知識的記憶和應用,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上課之前就需要研究好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教學方案.以“測量物體的密度”這一節(jié)課為例,教學大綱提出的要求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了解密度的概念,并且學會測量固體、液體的密度.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這一目標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理論,還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師必須要將質量、密度的概念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之后再進行進一步的操作.從另一方面來說,學生對于密度這一個新的概念也較為陌生,密度不同于質量、速度、時間等物理量在生活中常常出現,學生能夠非常直觀地了解這些概念.要想測量某一種物質的密度就必須要借助其他的物理量才能完成,需要進入實驗室才能夠接觸,在實驗室的操作中需要使用托盤天平、量尺等工具.因此教師必須要在進行實驗前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使用托盤天平、量尺、量筒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嘗試使用微課視頻的模式,給學生更加直接地規(guī)定出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任務,確保學生能夠在上課之前就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從而能夠在教師的指引下順利地完成實驗操作.
二、課中的實際實施
教師在分析了物理實驗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之后,就可以在備課小組范圍內進行有關實驗操作的微課視頻的制作,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觀看視頻——自主練習的方法完成學習.在自主學習階段,學生首先需要復習簡要的質量m、密度ρ的概念,同時也要對簡單的實驗操作工具,如托盤天平等的操作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在觀看視頻學習的階段,教師要錄制微課視頻,在視頻中需要講解計算物體密度的原理、如何測量不同的形態(tài)的物體(如液體、固體)的密度,引導學生根據測量的物體選擇實驗器材和步驟,填寫實驗表格;在自主練習階段,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基本題目全面考查學生對于這些知識的掌握程度,判斷他們在自主學習階段的學習效果,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網絡平臺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并且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一般來說,在初中階段的物理實驗課堂中,學生需要在不斷實驗操作中積累一定的經驗和理解深度,在這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確保能夠更加有效地開展物理實驗課程,能夠運用實驗原理解決一些物理問題,完成“從生活中學習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學習目標.
三、課后的習題延伸
之前的課前、課中已經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么在課后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通過拓展練習和延伸進一步鞏固這些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思考一些更有深度的問題.同樣,以“測量物體密度”這一節(jié)課為例,雖然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在整個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以稱作較為簡單的內容,但是在實際的考試過程中卻并不會提供實驗室所有的器材,這就需要學生思考如何在這種特殊的條件下利用有限的器材完成實驗,從而進行更有深度的學習.為使學生能夠根據題目提供的不同題材,想出多種測量固體、液體的密度的方法,教師可以在日常的實驗過程中給學生設置這樣的障礙,激發(fā)起學生的挑戰(zhàn)欲望.當然,這一部分的內容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視頻的形式來實現,在視頻中教師可以錄制一些缺少部分器材完成實驗的操作,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解題思路,給學生設置一些視頻中沒有出現解決方法的難題,設置一定的教學懸念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通過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生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能夠更快地完成消化知識、內化知識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總之,在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重視物理實驗的教學過程,充分利用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在翻轉課堂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自己課堂的主人,有效地促進物理實驗教學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