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冠群
摘 要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快速普及發(fā)展,網絡空間已成為人類信息交流的核心領域,全球網絡空間治理刻不容緩。實現(xiàn)網絡空間治理的國際合作,首先要面對國家間網絡主權、網絡治理制度、不同意識形態(tài)等系列問題。在當前缺少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的情況下,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無法保證,跨國網絡犯罪不能有效打擊,公民的信息自由受到妨礙。國際社會關于網絡空間治理的合作框架以及運行機制亟須建立完善。
關鍵詞 網絡空間治理;網絡主權;國際合作
中圖分類號 TP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6-0125-02
幾年前,斯諾登事件和維基解密事件對多個國家的利益造成損害,而國際社會在應對這類事件的處理上表現(xiàn)得力不從心。斯諾登事件和維基解密事件彰顯了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方面的不足。國際社會不同國家之間所追求的利益大不相同,比如,國家主權、人權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對于犯罪行為在本國和發(fā)生國的認定也不一樣,從而導致受害國在追捕和懲治犯罪行為時無法展開手腳,讓犯罪分子鉆了漏子。盡管當前網絡空間在國際合作上并不順利,但是維護網絡主權、堅持網絡空間治理和加強核心關鍵技術研發(fā)等國際合作的努力仍然要繼續(xù),這對構建和諧、安全、開放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面臨的問題
在網絡全球化的今天,人們都具有兩種生存方式,分別是虛擬生存方式和物質生存方式。虛擬世界可以表現(xiàn)得十分完美,但是人類生存必須依靠物質基礎來維持。一個主權國家會產生“網絡無國界,主權有國界”等困惑,網絡發(fā)達國家和網絡發(fā)展中國家在網絡空間的主權問題上有不同觀點,網絡發(fā)達國家認為網絡空間應該屬于公共領域,網絡發(fā)達國家的公民認為自己享有獲取信息的一切自由和權利。網絡發(fā)展中國家認為網絡空間需要主權。網絡發(fā)展中國家由于權利比較集中、合法性基礎不完善等,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對網絡實施管制,網絡主權是否存在直接關系著各主權國家的根本利益。由于這兩種不同觀點,導致雙方在網絡空間治理的國際合作難以有效開展。
2 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缺失的影響和原因
2.1 發(fā)展中國家網絡主權遭受侵害
網絡發(fā)達國家在網絡領域具有強大的技術優(yōu)勢,同時構建了符合它們自身的國際網絡體系,而網絡發(fā)展中國家在網絡技術層次由于落后太多無法有效參與國際網絡體系的構建。雖然網絡發(fā)展中國家也享有網絡資源的利用權,但是它們沒有網絡空間的統(tǒng)治權,這種權利只掌握在網絡技術較為先進的網絡發(fā)達國家手里,事實上他們已經掌握了對于國際網絡空間的管理權,所以它們并不看重網絡主權,這不符合他們的根本利益。在這種情形下,網絡發(fā)達國家已經獲得了巨大的網絡霸權,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對網絡發(fā)展中國家的網絡主權造成侵害。
2.2 跨國網絡犯罪遏制力度不足
由于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無法有效進行,各個國家對于網絡空間治理只能各自疲于應對。這讓一些網絡犯罪份子有機可乘,他們會利用不同國家之間不同的網絡制度來規(guī)避處罰。比如維基解密把服務器放置在瑞典,盡管它的某些活動損害了部分國家的利益,但是它的行為在瑞典并不構成犯罪,瑞典對于信息的嚴密保護使它們的犯罪行為不會受到處罰。正是由于網絡空間治理的國際合作無法有效開展才讓許許多多的網絡犯罪分子鉆了漏洞。甚至有些關系到國家安全范疇,某些國家會利用網絡活動去支持一些對別國有分裂企圖的叛國活動、恐怖活動等,而受害國在當前的網絡治理環(huán)境下無法有效對這種行為進行打擊和懲治。所以造成了跨國網絡犯罪分子的活躍,讓很多國家的利益遭受損害。
3 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前景和應對策略
3.1 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的必要條件
1)實現(xiàn)網絡技術發(fā)展國際間的平衡。只有獲得足夠的公共權力才能實現(xiàn)對社會的有效治理,而要運用何種治理技術、治理路徑就需要相對應的治理權利來實施。關于網絡空間的治理則需要掌握足夠的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來支撐,如果缺少關鍵核心技術,那么網絡空間的治理工作在實操層面無法順利開展。所以,哪個國家擁有更先進的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也就代表它掌握了網絡治理權,對于信息的掌控力和影響力也決定了該國在網絡空間所具備的領導力和管轄范圍。網絡發(fā)達國家對核心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壟斷使得其獲得了大量的網絡空間治理權利,從而通過網絡殖民主義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國家利益,在得到大量利益之后,這些網絡發(fā)達國家也失去了參與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的欲望。所以,想要讓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順利開展,就必須打破網絡發(fā)達國家對于核心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壟斷。
2)促成國家間意識形態(tài)的相互融合。各個國家之間因為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和網絡主權認知的不同導致無法達成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的共識。雖然讓不同國家之間的意識形態(tài)統(tǒng)一的目標無法達成,但是讓不同國家之間互相尊重意識形態(tài)謀求利益共同點卻是可以實現(xiàn)的。只要不同國家之間的意識形態(tài)能和平共處,消除相互之間的猜忌和對抗,以積極的態(tài)度謀求國家間的利益共同點,就能為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3)尋找網絡空間治理的利益共同點。開展國際合作往往是按照各方自愿、平等互利意愿展開的,對于網絡空間治理的國際合作也離不開這個合作原則。實現(xiàn)本國國家利益最大需求是每一個國家政府首要目的,要開展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必須充分考慮和尊重到每個參與國的利益。
3.2 網絡治理國際合作的策略
1)網絡發(fā)展中國家堅決捍衛(wèi)網絡主權。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是對國家主權的延伸和拓展,也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期盼和真實利益寫照。擁有網絡主權并得到所有國家認同是網絡發(fā)展中國家捍衛(wèi)網絡利益和參與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的前提。假如網絡發(fā)展中國家的網絡主權沒有被承認,那也說明它暫時沒有權利參與網絡空間的治理更談不上參與相關的國際合作事宜。所以網絡發(fā)展中國國家必須讓自己的網絡主權得到網絡發(fā)達國家的認可,從而讓自己所管轄地域內的網絡信息活動和制度具有充分的權利,再以網絡主權國家的身份參與到相關國際合作的談判。同時網絡發(fā)展中國家要進一步維護和鞏固自身的網絡主權,積極去行使自身的網絡主權,對于他國侵犯網絡主權的行為進行打擊和制止,在贏得網絡主權的同時防衛(wèi)他國的冒犯和越界。從而得到國際社會的公平對待和尊重,確保在網絡空間治理的國際合作中占得一席之地。
2)參與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談判。國際間的相互合作不以強制的方式來實現(xiàn),所以網絡空間治理的國際合作也是以相互協(xié)商和談判來進行的。跨國的網絡問題基本上是每個網絡主權國家都會遇到的,既然每個國家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利益損失,那么它們也需要以國際合作來有效促成對網絡空間的治理目標。現(xiàn)在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網絡發(fā)達國家在既得利益面前不愿意妥協(xié),所以網絡發(fā)展中國家必須采取針對性的策略和措施加以應對,和網絡發(fā)達國家展開談判。雖然尋求國際合作的過程中要面對巨大的挑戰(zhàn),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合作機遇,只有正確把握策略和技巧,才能最終達成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的希望和目標。
3)從部分國家率先合作逐漸擴大范圍?,F(xiàn)階段部分的網絡發(fā)展中國家已經開始了初期的合作,在合作過程中也遇到了相關問題,其中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部分網絡發(fā)展中國家對于展開網絡空間治理的國際合作持消極態(tài)度??鐕W絡問題還沒有引起這些網絡發(fā)展中國家的足夠重視,它們并不積極參與到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中來。二是國家間的合作不夠深入。雖然一部分網絡發(fā)展中國家在網絡空間治理問題上已經開始合作,但是合作范圍十分有限,許多地方仍然存在分歧。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讓網絡發(fā)展中國家無法同心協(xié)力去推動國際合作的開展,也無法對網絡發(fā)達國家構成足夠的壓力。因此,網絡發(fā)展中國家必須加強和擴大彼此間的合作,讓所有網絡發(fā)展中國家能深刻認識到當前國際網絡問題的嚴峻性,讓更多國家加入到網絡空間治理的國際合作中來。
4 結論
綜上所述,實現(xiàn)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合作的目標,不單是國家之間網絡科技的競爭,更是一場國際政治力量的博弈。所以網絡發(fā)展中國家在努力爭取國際合作的同時要加強自身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fā)并打破網絡發(fā)達國家對核心技術的壟斷,促進國際合作框架的形成。在網絡空間治理的國際合作中,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共同構建一個和諧、安全、開放的國際互聯(lián)網體系。
參考文獻
[1]劉楊鉞,楊一心.網絡空間“再主權化”與國際網絡治理的未來[J].國際論壇,2016(12):125-138.
[2]沈逸.全球網絡空間治理與金磚國家合作[J].國際觀察,2015(3):157-165.
[3]張權.網絡空間治理的困境及其出路[J].中國發(fā)展觀察,2015(16):11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