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語文教學領域,散文作為重要模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語文思維以及學科品質建設。因此,語文教師需要重視散文教學,根據高中生散文學習要求,就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保證散文閱讀教學更加有效。鑒于此,本文主要圍繞高中散文閱讀教學原則以及實施路徑展開有效分析,從而為實現有效課堂的構建奠定重要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有效課堂;構建路徑
一、 前言
新課標就高中語文教學進行了全新的規(guī)定,要求語文教師要重視散文模塊教學,并根據學生散文閱讀基礎,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散文閱讀環(huán)境,實現高中生散文閱讀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加強散文閱讀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
二、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有效課堂構建原則探究
在高中語文教學領域,教師在組織散文教學活動時,為實現有效課堂合理構建,需要遵守以下幾點教學原則:首先,開放性原則。教師需要重視開放性課堂氣氛營造。語文教師需要樹立學生主體教學觀,構建開放性的散文課堂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主對散文素材進行閱讀,從而實現學生文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其次,探究性原則。在進行散文教學時,為實現學生文學思維發(fā)散性培養(yǎng),教師需鼓勵學生對散文文本進行自主鑒賞和探究,從而保障散文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此外,遵循綜合性教學理念,即語文教師需要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模塊有效結合。引導學生在散文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續(xù)寫和仿寫訓練,從而加深學生對散文閱讀素材的理解,提高學生散文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貫徹上述教學原則,構建有效的散文課程教學體系。
三、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有效課堂構建路徑探究
(一) 創(chuàng)建閱讀情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在組織散文教學活動時,為保證課堂教學更加有效,需要重視閱讀情境合理構建,從而讓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學習興趣,并在興趣的激勵下,積極參與到散文探索活動當中。比如說,教師在講解《荷塘月色》時,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將荷塘月色真實的景觀景象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直觀觀察和體驗,對《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寫,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與理解,為學生深入分析散文文本內容,奠定良好的認知基礎。
(二) 強調自主閱讀,加強學生閱讀體驗
語文教師為保障散文閱讀教學更加有效,需要強調學生閱讀自主性。在散文課堂上,教師要學生根據自身的閱讀習慣,進行個性化閱讀,從而增強學生閱讀體驗。在學生自主閱讀之前,教師需要將閱讀技巧,包括節(jié)奏的控制、情感的調整等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散文朗讀過程中,通過抑揚頓挫,提高閱讀情感體驗。比如說,教師針對《囚綠記》組織教學活動時,需要引導學生根據文本素材創(chuàng)作風格和表達方式,合理控制朗讀節(jié)奏。引導學生規(guī)范進行散文朗讀,全面提高學生朗讀效率,加深學生散文學習體驗。
(三) 組織合作鑒賞,加深學生閱讀理解
在散文教學領域,鑒賞教學占據重要組成,同時也是決定高中生文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因此,語文教師需要積極組織合作鑒賞活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到文學鑒賞活動當中,加深學生的閱讀理解層次。比如說,教師在講解《故都的秋》時,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故都的秋》表達風格、寫作特點以及情感內涵進行合作鑒賞與分析。讓學生在合作鑒賞的過程中,對文章內涵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全面提高高中生文學修養(yǎng)。
(四) 讀寫融合教學,提高學生文化內涵
在散文教學領域,教師若想保障教學活動更加有效,應該貫徹讀寫融合教學理念。讓學生在進行散文閱讀的過程中,圍繞經典句式、段落進行仿寫和續(xù)寫,全面提高高中生文學創(chuàng)作水平,實現高中生文學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作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和提升。以《故都的秋》為例,學生可以根據倒數第二段進行仿寫。即“南國的雨,別有風味,比如西湖之輕紗、峨眉山之迷蒙、九寨溝之銀線,雖然景色壯觀,但是缺乏情感體驗。與北國的相比,正如少女與少年……”如此一來,通過仿寫練習,不僅能夠讓學生文章內涵形成深刻認知,同時也能夠奠定學生寫作基礎,全面提高高中生文學創(chuàng)作水平。
(五) 拓展課外閱讀,豐富學生文化儲備
為全面提高高中散文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積極拓展教學渠道,鼓勵學生廣泛參與課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散文文化內涵加深了解,從而豐富學生文化知識儲備。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適合高中生閱讀的散文名著,比如說《心靈百合》《林清玄散文》《川端康成散文選》等。語文教師需要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做好標注。將散文名著中抒寫比較優(yōu)美的句子或者段落摘抄下來,整理成寫作素材,為學生今后自主寫作創(chuàng)作奠定良好的素材基礎。同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根據自身散文閱讀體會,撰寫閱讀心得,創(chuàng)作讀后感,從而加深學生對散文素材的理解層次。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之間根據散文閱讀心得體會進行交流,從而實現散文學習經驗的共享。
四、 結論
綜上,散文作為高中語文學科領域重點教學模塊,其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高中生素質建設。因此,語文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需要根據高中生具體需求,加強散文閱讀情境、閱讀方式、散文鑒賞以及讀寫融合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從而為學生優(yōu)化散文閱讀學習環(huán)境,全面提高高中生散文閱讀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年軍.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散文閱讀的開展方法[J].學周刊,2018(16):123-124.
[2]王金寶.高中散文閱讀課教學內容研究[J].漢字文化,2017(17):48-49.
[3]胡古月.詩情畫意議散文——高中語文散文教學分析[J].學周刊,2017(17):66-67.
作者簡介:
張強,四川省廣元市,廣元市寶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