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大學生 孝道 倫理道德
作者簡介:閆思穎,山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189
孝道是中國傳統(tǒng)人倫道德的重心所在,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但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外來文化的入侵,我國傳統(tǒng)文化受到猛烈撞擊,使得本國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群體變得信仰迷失,見利忘義。特別是對于孝道的傳承問題缺失明顯,大學生子女不孝敬父母的現(xiàn)狀已是層現(xiàn)迭出。
因此,大學生需要進行傳統(tǒng)孝道教育,學習其本質,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他們自身的整體素質,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從而為更徹底的實現(xiàn)民族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孝道”即家庭生活中晚輩對長輩的倫理道德行為規(guī)范,這套道德行為規(guī)范在中國已經(jīng)流傳了幾千年,擁有悠久的歷史淵源。 《爾雅》中有: “善事父母為孝”的說法。在我國,“孝”即是后輩對長輩的一種禮儀,也是晚輩在解決與長輩的關系問題時,應該體現(xiàn)的素質及行為規(guī)范。
關于孝道的概念,有狹義與廣義之分。 狹義上,作為兒女,應在生活中關心照顧父母,精神上體貼慰藉父母,讓他們從心靈上感到欣慰和喜悅;而廣義上的孝道,則不僅僅是對父母有孝心,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行孝的對象包括所有的長輩;行孝的內容除了敬重長輩,敬重長者,使長輩們正當需求的良好意愿得到滿足,還包含為國獻身無私奉獻的大無畏孝道精神。顧小家,為大“家”,這便是孝道的最高境界。
為了充分獲悉當代大學生的孝道狀況本人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選取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和山西傳媒學院作為調查點,從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孝道行為狀況入手開展調研, 總結并分析調查結果得出其基本情況如下:
(一) 主流群體信奉孝道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大學生都能夠理解父母工作養(yǎng)家的辛苦,在家里都能積極主動承擔家務勞動,當問及“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自發(fā)照顧過父母的日常起居、幫其做家務?”時,有43.3%的學生表示經(jīng)常會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事,有32%的學生表示較多會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由此可見,大多數(shù)大學生能夠體諒他們的父母,關心他們,用實際行動為他們分憂解難。
還有的大學生會主動和父母交流自己在學校的日常,在精神上和他們更加親近。問到“你是否自發(fā)和父母進行過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 時,有66.5%的大學生表示雖然經(jīng)常在學校住宿,不回家,但每天都會和父母視頻聊天或者打電話, 談談在學校的學習及生活狀況以及慰問父母。在處理與他們的摩擦及沖突時,有59.3%的學生表示會以謙虛、溫和的方式對待他們。有56.9%的大學生較少批評與干預父母的日常習慣。
(二)少數(shù)人孝道觀念缺失
另外相對較少的一部分大學生則表現(xiàn)為孝道觀念缺失,對于父母的關心與照顧意識淡薄,不夠孝順。
調查結果顯示,有7.6%的大學生表示很少關注父母的身體健康狀況,這種行為雖然相對較少,卻真真實實的存在著,面對這種孩子,父母心中的無奈與悲哀可想而知,其行為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對長輩置之不顧。贍養(yǎng)老人是每個公民應該盡到的義務,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又有多少人置家中老父母于不顧, 常年在外,極少歸家,對于父母除了錢財上的需求外,很少有其他方面的交流與溝通。 在調查問卷中問到 “當父母教育你的時候,你是否很不耐煩” 這個問題,有8.4%的大學生表示會有這種情況。
2.對長輩缺乏理解。大學生已經(jīng)是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但是他們的心理卻又是極度不成熟,不夠獨立的;因而他們與家長的意見時有沖突,家長希望他們能夠長大成熟,然而他們卻缺乏自食其力的意識,懶惰懶散,一味“啃老”,不愿去承擔贍養(yǎng)照顧父母的責任與義務,這樣的大學生怎能讓父母放心,又談何孝順。
3.與長輩缺乏溝通?,F(xiàn)在的父母們更多的是去關心其子女的成績,幾乎不關注他們的道德素質教育, 這也造成了現(xiàn)在的大學生們與父母的溝通交流少之又少,不交流便無法溝通, 無法溝通自然很難交流感情,進而影響大學生行孝意識的養(yǎng)成。
綜上可見,當今的大學生們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極度匱乏,感情交流困難,這將成為他們提高行孝意識的最大阻礙,針對以上種種現(xiàn)狀,我們必須剖析少數(shù)大學生孝道缺失的因素,從而使家庭、學校、社會能夠重視大學生的孝道教育。
(一) 家庭對孝道教育不夠重視
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與家教的好壞存在著直接的關聯(lián)。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孝道意識的形成影響極大,同時,學校和社會只能起到補充和深化的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遷,孩子的傳統(tǒng)道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被逐漸忽視,大學生的孝道意識也就逐漸淡化。
(二) 學校孝道教育制度不完善
1.學校對孝道教育重視不足。大學階段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的主要時間段,學生的孝道教育理應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全面的引導。雖然我國教育體制已經(jīng)進行了改革,開始注重個人的素質教育,但由于長期以來應試教育體制的根深蒂固,使高校的教育重學術,而忽德育。大學生道德素質的養(yǎng)成和孝道意識的形成中學校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高校對孝道教育的不重視,仍然是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2.學校孝道教育內容不全面。孝道教育是德育的根基,是德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中,也順其自然把孝道教育歸入到了其工作中。但是在教授課程中只是注重知識點的學習,并且在有限的課時中傳授的多是集體主義、愛國主義這種高層次的道德要求, 對孝道教育僅限于點到為止。 這使得學生并未完全理解孝道的內在含義,從而缺乏行孝行為上的表現(xiàn)。
3.學校孝道教育方式單一。我國雖然進行了教育體制的改革,但是升學的壓力,不掛科的壓力讓這種方式依然存在。在德育課堂上,教育者多是講解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理論,只是空口的喊出在生活中應該孝順父母, 卻沒有教授學生應該如何去孝順父母,更沒有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這也就使學生只知道書本上的內容,不知道如何進行實踐,最終知行脫節(jié)。
(三) 社會崇尚孝道氛圍不濃厚
1.西方觀念對孝道的負面影響。在西方文化理念中,非常重視和強調人權,卻忽視了個人對社會及政府的責任,這就必然導致利己主義的產(chǎn)生, 每個人都盡力維護自己的利益,從而忽視了他人的利益,不尊重他人的權利。受這種理念的影響,致使大學生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的錯誤社會價值觀滋生。
2.市場經(jīng)濟對孝道的沖擊。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時期,提高產(chǎn)率,優(yōu)勝劣汰,促進資源優(yōu)化配置等許多優(yōu)點有利于社會的進步。但社會價值實現(xiàn)手段的頗功利化,市場經(jīng)濟本性為大學生的負面想法推波助瀾,以至于他們開始見利忘義。 許多大學生會過分看重利益的得失,忽視了親情的寶貴和父母的辛苦付出。同時,過度的物質和偏利的想法會致使其對親情的淡漠。
3.文化產(chǎn)品的良莠不齊。良好的社會文化與大學生的成長成材是分不開的。現(xiàn)在很多藝術作品,無視我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借此宣稱解放個性,實在令人唏噓。這些“灰色文化”使他們善惡不分,一不小心誤入歧途。社會文明一步步向前發(fā)展,留給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地方卻越來越少,這種環(huán)境難以對大學生的孝道養(yǎng)成產(chǎn)生積極作用。
(一)強化家庭孝道教育觀念
家庭是每一個生命誕生的搖籃,更是陪伴每個人一生的重要站點。大學生的孝道教育雖然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家庭教育無疑在其中扮演著基礎性和關鍵性的作用。要想改善大學生的孝道現(xiàn)狀,每個家庭都必須強化孝道教育觀念。
一方面,發(fā)揮家長的孝道表率作用。家庭教育滲透在父母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應以身示范,用孝敬長輩的行動楷模給子女樹立榜樣,更直觀有效的培養(yǎng)子女的孝心與責任心。另一方面,建立平等和睦的家庭關系。教育子女要注意嚴愛結合,注意培養(yǎng)子女自食其力的能力和孝道意識,避免過分的溺愛和遷就。和睦的家庭關系,需要每個家庭成員承擔起自己的家庭責任,家長嚴格要求自己和子女,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相互尊重,尊卑有禮的優(yōu)良品質。通過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父母關愛子女,子女孝敬長輩,創(chuàng)建和諧幸福的家庭。
(二) 創(chuàng)設學校孝道教育環(huán)境
學校教育對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孝道教育卻是被其忽視的一個方面,這一現(xiàn)狀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呼吁。因此,若要改善當代大學生孝道現(xiàn)狀,強化其孝道觀念,必須要創(chuàng)設學校孝道教育環(huán)境。
首先,強化合力教育理念,轉變其錯誤孝道理念。 對于大學生的孝道教育非常重要,它包含著助力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重要內容,它著重于幫助大學生塑造高精度的精神世界,打造良好教育氛圍。為此,我們應強化合力道德教育理念,規(guī)整孝道教育資源,一起做好育人工作。其次,營造孝道文化氛圍,加強學校的孝道教育力度。 營造良好教育情境,比如通過舉辦類似“家書文化節(jié)”的孝道教育活動,引導大學生參加并設立獎金激勵制度,使他們在身臨其境,自我參與的情況下主動接納孝道文化影響和教育。最后,開展網(wǎng)絡教育,搭建孝道教育的網(wǎng)絡技術平臺。當今社會網(wǎng)絡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各種大眾傳媒工具,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我們應將大學生孝道教育內容與新時代科學技術有效結合在一起, 利用網(wǎng)絡的實效性,迅速性,范圍廣等優(yōu)點全社會范圍內大力推行孝道教育,搭建孝道教育的新時代網(wǎng)絡技術平臺。
(三) 營造社會崇尚孝道氛圍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現(xiàn)代孝道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要堅持共建中國夢的奮斗目標。而這一切奮斗目標的基礎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那么,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也必然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孝道教育作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理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出發(fā)點,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當下,堅持好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導地位。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需要根據(jù)實際國情,取其精華。同時,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家,但也存在一些糟粕,這就需要我們吸取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為今所用,并將其融合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作為塑造二十四字宣言的重要參考。
“孝,德之始也”,“孝”是一切人倫道德的基本要素,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契約。加強大學生孝道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集體觀念感、家庭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我們要幫助大學生提高其道德修養(yǎng),完善其道德人格,讓大學生走出道德困境獲得精神食糧。他們是祖國未來的棟梁,肩負著時代的歷史使命,只有樹立正確的觀念,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境界;從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希望通過對當代大學生孝道現(xiàn)狀的研究,能夠喚起全社會對大學生孝道意識和踐行孝道能力的關注,為大學生增強孝道意識觀念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辭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3375.
[2]楊國樞.中國人孝道的概念分析//楊國樞.中國人的心理[M].臺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1988:342.
[3]羅勇. 當代大學生孝道觀研究[D].西南大學,2015.
[4]陳正良.沖突與整合——德育環(huán)境的系統(tǒng)構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99.
[5]鄧佳麗.大學生孝道現(xiàn)狀及其教育對策研究[D].安徽工業(yè)大學,2017.
[6]孫傳寶.中華孝文化的傳播模式分析[J].湖北工程學院報,2016(5):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