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然 鄢生虎 祝振軍
摘? 要:運用實驗法、比較法等研究方法,對大學體育課網(wǎng)球選項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研究。結論:混合式教學在大學體育課教學中硬件基礎充足,但軟件及網(wǎng)絡基礎還需加強;混合式有利于學生糾正技術動作、從不同維度學習,教學形式新穎;混合式教學有利于改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興趣,進而改善教學效果;混合式教學有利于大學體育課程“課內(nèi)外一體化”模式的建設。建議:在大學體育網(wǎng)球選項課推廣混合式教學;嘗試在大學體育其他選項課中使用混合式教學。
關鍵詞:混合式? 大學體育課? 網(wǎng)球選項?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c)-0136-02
進入新媒體時代以來,人們不再局限于口口相傳、面對面交流,人們利用數(shù)字、網(wǎng)絡技術,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寬帶局域網(wǎng)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等終端,獲取他們需要的信息[1]。廣州大學人才培養(yǎng)目標確立為德才兼?zhèn)?、家國情懷、視野開闊、愛體育、懂藝術、能力發(fā)展性強[2]。如何利用新媒體工具,結合大學體育課培養(yǎng)方案,培養(yǎng)學生成為愛體育的國家棟梁是本研究的出發(fā)點。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大學體育課網(wǎng)球選項的課堂教學方式是本研究的研究對象。
1.2 主要研究方法
1.2.1 實驗法
本研究選擇廣州大學2017、2018級6個大學體育網(wǎng)球選項班,共計186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和調(diào)查對象,其中實驗班共91人,其中男41人,女50人,對照班共97人,男56人,女41人。共發(fā)放問卷186份,回收186份,回收率100%。
1.2.2 比較法
對3個實驗班與3個對照班的大學體育課網(wǎng)球選項的學習氣氛、教學效果進行比較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研究對象的選取
實踐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社會參與能力等,根據(jù)教學大綱和進度要求,大學體育課網(wǎng)球選項教學每學期為32學時,其中理論課2學時,實踐課30學時,實踐課包括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教學的重點是課的基本部分,大約占時60min。因此,將大學體育網(wǎng)球選項課的實踐課中基本部分的教學方式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
2.2 硬件、軟件及網(wǎng)絡的選擇
2.2.1 硬件的選擇
據(jù)相關研究表明,實驗對象的智能手機擁有率達100%,且人均擁有量均超過1部[3]。因此,實驗中實驗對象的硬件主要是自備的智能手機,教師的主要硬件為自備的SONY A7II相機和iphone X手機。
2.2.2 軟件的選擇
據(jù)相關研究表明,在微信使用方面,實驗對象均能熟練使用微信,且微信的使用時間也主要集中在每天1小時以上,使用頻率是相當高的[3]。因此,選擇微信平臺作為本研究的主要平臺,并建立微信班級群,供課堂教學使用。其他軟件還包括手機自帶攝影功能及V1 Golf分析軟件。在應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微信平臺和技術分析軟件并不完全滿足教學需求,如無法滿足記錄考勤、布置作業(yè)等需求,因此還需完善相關軟件。
2.2.3 網(wǎng)絡的選擇
網(wǎng)絡的選擇主要是依靠校園網(wǎng)和師生手機號段所屬網(wǎng)絡。但是,研究過程中會出現(xiàn)網(wǎng)速慢、不穩(wěn)定的情況,影響了課堂即時視頻的上傳和下載。因此,校園網(wǎng)絡應該進一步升級,以適應教學需要。
2.3 實驗班課堂教學方式
在實驗班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指課的基本部分),混合式教學方式應用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即線上比例應控制在40%以內(nèi)(即20min左右)。這40%的線上時間里,應該將線上集體講解示范與集體糾正錯誤的時間控制在10min之內(nèi),將更多的時間分配到單獨指導中。以1個教學班30人為例,個別指導學生教學過程中,單個學生接受線上輔導的時間應控制在2min左右,內(nèi)容主要包括拍攝并上傳學生錯誤動作視頻和學生回看錯誤動作同時接受教師指導分析兩部分,而教師線下糾正學生錯誤動作時間可根據(jù)學生情況進行具體安排。全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錯誤動作出現(xiàn)的情況,拍攝3個左右典型的錯誤動作及1~2個正確的視頻上傳到班微信群,并在集體糾正錯誤的時間進行講解分析。
2.4 課堂線上教學的應用
對照班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集體講解示范、個別指導、總結性集體糾錯來組織教學。實驗班教師采用混合式教學,在集體講解示范中除教師自己示范外,還將提前錄制的示范視頻上傳入班群,供學生隨時瀏覽;在個別指導糾正過程中,將學生動作錄制上傳入班群,進行個別指導同時也可供同班同學之間互助學習;在集體總結性糾錯中,學生可以即時觀看班上同學(包括自己)出現(xiàn)的技術動作,并進行學習糾正。傳統(tǒng)式教學具有個別指導省時、 指導面廣的優(yōu)點,但對個體糾錯不深入、錯誤容易出現(xiàn)反復、不利于課后復習和練習?;旌鲜浇虒W對個別指導更直觀深入、學生糾錯用時較短、便于學生課后直觀復習和互助練習,但也存在個別指導相對耗時,受網(wǎng)絡影響較明顯的缺點。
2.5 學習氛圍
2.5.1 課堂學習氛圍
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都比較高,區(qū)別在于對照班學生對錯誤技術動作認識的不充分,因此有糾正錯誤的強烈需求,在初期學習氛圍非常濃厚,后期有一些波動。而實驗班學生因為對錯誤技術動作認識更完整、更充分,所以一方面改正的更快,另一方面學習信心更足,希望接受的信息量更大,因此學習氛圍過越來越濃厚。
2.5.2 課后學習氛圍
對照班學生技術動作的學習主要依靠課上教師教授,如果學生不能按照規(guī)定時間到達課余指定地點,學生就無法在課余接受教師指導。又因為學生自身對錯誤技術認識不全面,同學之間也無法找到糾正依據(jù),所以容易出現(xiàn)錯誤技術反復固化,得不償失。嚴重影響學生課后學習氛圍,有的甚至干脆放棄課后練習。
實驗班的課余學習氛圍較對照班更多積極性、自主性和互助性。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觀察教師示范,聽教師解析錯誤動作形成原因,而且可以在課后反復的觀看,方便學生課后自學和互助學習。學生還可在課后隨時上傳自己的自學視頻,請教師指導。這樣非常有利于學生形成“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過程。
2.6 教學效果
2.6.1 學生感受
實驗班教學初期學生對線上教學不太適應,對于班群中播放自己的錯誤動作覺得比較尷尬、覺得害羞。隨著課程的進行,幾乎所有學生的技術動作都有機會被攝錄并上傳,因此學生們逐漸放下臉面,轉為細致觀察并專心糾正。經(jīng)問卷調(diào)查統(tǒng)計得出:實驗班83.5%的學生認為效果好,12.1%的學生認為效果一般,4.4%的學生認為效果不好;對照班71.1%的學生認為效果好,25.8%的學生認為效果一般,3.1%的學生認為效果不好。對照班中認為學習效果好主要是混合式教學有利于糾正技術動作,從不同維度理解及形式新穎。實驗班中認為不好主要是因為的網(wǎng)絡不穩(wěn)定、速度慢、網(wǎng)絡需要付費以及手機攜帶不方便等。
2.6.2 考核情況
學期末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技術考核,考核內(nèi)容包括達標與技評。達標指用正手底線擊球技術將10個球抽擊入指定有效區(qū)域的成功數(shù)量,9~10個為A,7~8個為B,5~6個為C,0~4為D。技評指正手底線擊球技術的完整性、合理性,主要包括握拍5%、準備姿勢5%、拋球10%、移動10%、引拍10%、揮拍擊球25%、隨揮10%、重心10%、動作連貫15%。85~100為A,75~84為B,60~74為C,0~59為D。
如表1所示,達標項實驗組C等較對照組低約4個百分點,技評項實驗組A等較對照組高7個百分點,C等較對照組低1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達標項差異不明顯,但在技評項上有顯著性差異,即更有利于學生技術動作的完善提高。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混合式教學在大學體育課網(wǎng)球教學中硬件基礎充足,但軟件及網(wǎng)絡基礎還需加強;(2)混合式教學形式新穎、有利于學生從不同維度學習及糾正技術動作;(3)混合式教學有利于改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大學體育課網(wǎng)球選項課的學習興趣,進而改善教學效果;(4)混合式教學有利于大學體育課程“課內(nèi)外一體化”模式的建設。
3.2 建議
(1)在大學體育網(wǎng)球選項課的實踐課中推廣混合式教學。(2)嘗試在大學體育其他選項課的實踐課中使用混合式教學。
參考文獻
[1] 新媒體.[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5%AA%92%E4%BD%93/6206?fr=aladdin.
[2] 廣州大學(學校簡介)[EB/OL].http://www.gzhu.edu.cn/xxgk/xxjj.htm.
[3] 向然,鄢生虎.微信在廣東省高校課余體育鍛煉中的應用研究——以廣州大學為例[J].高教學刊,2018,18(90):64-65.
[4] 邁克爾·霍恩,希瑟·斯特克,著.混合式學習:用顛覆式創(chuàng)新推動教育革命[M].聶風華,徐鐵英,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