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蔚邦
摘要: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兩個階段,同屬基礎教育的范疇,它們是一脈相承的兩個教學階段,彼此獨立又相互連接。但由于目前小學英語課程開設的普遍程度和水平有很大的差異,導致小學畢業(yè)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使這兩個教育階段的銜接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果在初中起始階段不及時做好“銜接”,就會給整個初中英語教學造成極大的困惑。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教師素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3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2-0026
21世紀初教育部提出了大中小學一體化的外語教育教學管理思想,這種思想已具體地反映在新英語課程標準之中。小學英語教學是中學英語的教學基礎,中學英語教學又是小學英語的深入和擴展。這兩個基礎教育階段既有相輔相成的一面,又有其各自獨立性。特別是在新課改的今天,這種既屬統(tǒng)一,又各自獨立的情況顯得越來越突出。但由于目前小學英語課程開設的普遍程度和水平有很大的差異,導致小學生升入初中時在語言水平和學習興趣上出現(xiàn)較大的差異,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為此,我對“銜接”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實踐,以求商榷。
一、中小學英語銜接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1. 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目的、內(nèi)容、方法和教學評價的不同
小學階段教學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初步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聽懂教師用學過的簡單英語講述的淺易片段或短小故事,能對學過的日常生活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問答與表述;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2. 中小學英語銜接存在的問題
(1)教材內(nèi)容與認知結(jié)構(gòu)的脫節(jié);(2)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脫節(jié);(3)教學環(huán)境與學習環(huán)境的脫節(jié)。
3. 中小學英語銜接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使學生無法在知識上銜接;(2)教學方法的差異使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適應不了從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轉(zhuǎn)化;(3)環(huán)境變化的差異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產(chǎn)生障礙;(4)英語教學方式的差異是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重要原因。
二、解決中小學英語銜接問題的對策和方法
1. 關注教師素質(zhì)的提升
皮亞杰說過“有關教育和教學問題中,沒有一個問題不是和師資培訓有關聯(lián)的,如果沒有合格的教師,任何偉大的改革也勢必在實踐中失敗”,因此我們認為,中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自覺地熟悉教材和課程標準,做到心中有數(shù),使新舊知識自然融會貫通。
2. 注重中小學英語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知識的銜接
小學英語的教學任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方面的能力,通過聽和直觀感受積累,讓學生學習一些常見的詞匯,簡單的句子和少量的語法知識。到了初中,學生從語言的積累階段進入到語言的擴展和使用階段,內(nèi)容逐漸復雜,教學要求從聽說為主逐步向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階段過渡和轉(zhuǎn)移。解決中小學英語銜接問題一定要正確把握教學起點,注重中小學英語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知識的銜接。
3. 注重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興趣的銜接
由于教材內(nèi)容及學生年齡的差異,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為直觀且較多采用活動形式,因此,初中教師在這階段的教學方法上,特別要注意盡量保留小學英語課堂的活潑氣氛,在新授課的同時進行以學習方法、課堂環(huán)節(jié)中小學銜接復習為主的教學,隨時注意把小學的相關內(nèi)容作為引入新知識的鋪墊,易于激發(fā)學生的信心和興趣,從而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4. 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銜接
小學生有好的習慣,如積極舉手發(fā)言,積極參與課堂游戲,學習興趣濃厚等。但也存在著不太好的習慣,那么小學英語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好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為他們步入中學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學英語教師應維護好學生在小學階段原有部分好的學習的習慣,如:積極舉手發(fā)言的習慣;喜歡做游戲;聽錄音、跟讀及朗讀等。
5. 注重師生情感的銜接,著重激發(fā)學生主體情感
學生主體情感的激發(fā),需要由教師科學合理的引導,所謂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也只有“信其道”才能信自己。教師要創(chuàng)造寬松友好的課堂英語教學環(huán)境,講究教學藝術(shù),用真誠的態(tài)度和虛心好學、嚴謹治學的行為去影響學生,感化學生,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
6. 注重教學評價內(nèi)容和形式的銜接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七年級第一學期的檢測要求不宜太高,既要考慮中學剛剛學過的內(nèi)容,又要考慮小學學過的內(nèi)容,避免過難、過偏的內(nèi)容。檢測形式既要考慮筆試,又要考慮聽力測試與口試;既要考慮基礎知識的訓練,又要考慮能力培養(yǎng)的訓練;分值盡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注意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信心。
7. 增強和提高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師們要意識到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的認識活動,同時又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獲得全面、和諧、主動、積極、富有個性發(fā)展的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潛心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學生學法、策略,研究影響學生教育的因素等,使教與學有機融合,同步促進,使中小學教學具有連貫性、一致性和發(fā)展性。
總之,中小學英語教學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小學英語是初中英語的基礎,初中英語是小學英語的延續(xù)。如何使小學英語向初中英語自然地延伸、平穩(wěn)地過渡,是防止兩極分化、保持英語學習興趣、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所以,做好中小學英語的銜接將是所有英語教師的責任,將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王惠東.英語課堂教學的活動化與交際化[J].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5).
[3] 湛蓊才.課堂教學藝術(shù)[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 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廣西靈山縣教育局教研室 515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