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
【摘要】由于父母一方的缺失,單親家庭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子女的教育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缺陷,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班主任要以細心、耐心、誠心、愛心和真心對待單親家庭學生,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機,培養(yǎng)他們的健康心態(tài),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人生的自我超越。
【關鍵詞】班主任;培養(yǎng);單親家庭學生;健康心態(tài)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婚姻觀念的改變及其他原因,單親家庭學生的數量呈現(xiàn)不斷增長的趨勢。單親家庭學生由于家庭的不完整,父母一方的缺失,在情感上受到很大的沖擊,在生活上也承受著比完整家庭學生更多的磨難。因此,單親家庭學生大多出現(xiàn)心理敏感、脆弱,性格內向、孤僻,行事方式沖動、極端,學習上缺乏動力,以及成績不理想等問題。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單親家庭的學生,用耐心和誠心矯正他們的心理、人格障礙,用愛心和真心培養(yǎng)他們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
一、單親家庭學生特殊的心理表現(xiàn)
(一)自卑孤僻
單親家庭學生由于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溫暖,或者受到社會的某種偏見,總覺得自己特別不幸。他們總是回避談論雙親的事情,回避談論家庭的話題,刻意隱瞞家庭情況,從而滋長出自卑心理,膽小怕事,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產生自我封閉、脫離人群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不健康的自卑孤僻心理。
(二)沖動敵對
在單親家庭中,家長由于一方的缺失導致情緒失控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而家長的這種不良情緒極容易傳遞給孩子,使孩子長期生活在不安和恐懼當中,導致孩子精神緊張,心理敏感脆弱,容易產生敵對心理,行事沖動易怒,自我保護意識很強,負面情緒較大。
(三)社交恐懼
有些單親家庭的學生由于長期自卑孤僻,自我封閉,產生了社會恐懼心理,害怕被人注視,一旦發(fā)現(xiàn)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臉紅,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不愿參加集體活動,不敢去人多的地方。
二、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所有教育,或者99%的教育,都歸功于榜樣以及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首先接觸和模仿的對象,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深、最大。但是在單親家庭中,父母的正向榜樣作用喪失了,有些家長甚至把失去另一半的痛苦以及失敗婚姻的打擊等不良心理、情緒直接發(fā)泄在幼小的孩子身上,完全不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導致孩子失去了對社會的基本價值判斷,造成畸形心理,特別是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初步成型階段,造成的影響是不可逆的。
(二)學校原因
在學校里,由于課業(yè)的繁重和升學的壓力,教師忙于完成教學任務,并不會對單親家庭的學生有更多關懷的時間。這導致了本已缺乏家庭關愛和溫暖的單親家庭學生雪上加霜。因此,單親家庭學生大多消極,負面情緒滿滿,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普遍孤僻和不合群。
(三)社會原因
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社會對單親家庭孩子有偏見。圍繞著單親家庭學生的社會輿論,無形中給單親家庭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使得單親家庭學生不得不默默地給自己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把自己深深地埋進殼中,表面冷漠淡然,內心卻無比脆弱。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導致了單親家庭學生對人生產生了懷疑,對人性缺乏基本的信任,從而形成多疑、孤僻的性格。
(四)學生自身的原因
初中生正處于身體、心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初步成型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容易沖動,行為往往不易預測,自我意識增強,逆反心理嚴重,自以為是,對教師、家長的規(guī)勸和教導常常產生抵觸情緒。
三、培養(yǎng)單親家庭學生健康心態(tài)的策略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單親家庭學生培養(yǎng)健康心態(tài)不可缺少的力量。班主任要經常和單親家庭的家長進行溝通,鼓勵單親家庭的家長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為孩子營造一種和諧的家庭氛圍。單親家庭家長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包容孩子的缺點,努力給孩子做好榜樣,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孩子的行為習慣和人際交往,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二)學校教育
學校是培養(yǎng)單親家庭學生健康心態(tài)的主要陣地。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家庭情況都不同,這就要求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細致地觀察學生,不僅要做到因人施教,還要細心、誠心、耐心,用愛心和真心對待單親家庭學生,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引導單親家庭學生走出心理陰影,實現(xiàn)自我超越。
1.細心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班主任要細心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做好跟蹤記錄,深入地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行為習慣、心理狀態(tài)及家庭情況等,并通過電話、QQ、微信等形式與單親家庭家長及時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方方面面,有的放矢地解決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
2.誠心教育,引導學生正視現(xiàn)實。由于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水平不同,在面對父母離異或者父母一方離世的現(xiàn)實時表現(xiàn)出不同的態(tài)度。有的學生對父母離異不理解,有的學生對離異父母心存怨恨,有的學生沉浸在失去父親(或母親)的悲痛中不能自拔……班主任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父母的離異或者父母一方的離世,積極地尋找有效途徑緩解家庭破裂給他們帶來的傷痛,引導單親家庭學生正確、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最終達到接納自己、接納他人、接納現(xiàn)實的目的。班主任要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融洽、開放的班級環(huán)境,對單親家庭學生以誠相待,做他們心靈上的朋友。
3.耐心教育,樹立學生自信心。居里夫人說過:“自信心是人們成長與成才的一種重要心理品質?!瘪R卡連柯也說:“培養(yǎng)人,就是培養(yǎng)他對前途的希望、信心?!弊孕判氖且环N積極的心理暗示。但是,家庭的破裂、親情的缺失讓單親學生的心理特別脆弱和敏感,許多單親學生總認為別人瞧不起自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成為大多數單親家庭學生的標簽。由于缺乏自信,本來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他們卻不愿去嘗試,輕易放棄。班主任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斷地對單親家庭學生進行心理暗示和鼓勵,引導單親家庭學生用積極向上、拼搏進取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和學習。比如,在生活和學習中,班主任要時常用“你行的”“你可以”“你很棒”“你一定可以的”“只要你稍加努力就會做得更好”等積極向上的語言鼓勵學生,讓他們在這些鼓勵和暗示中不斷進步,不斷提高。又如,班主任還可以用一些上進、陽光的榜樣激勵學生,讓他們品讀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等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名人故事,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毅力和自信的心態(tài)。
4.愛心教育,讓學生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安全感是個人內在的精神需求,是一種渴望穩(wěn)定與安全的心理需求。歸屬感是指個體與所屬群體間的一種內在聯(lián)系,是個體對特殊群體及從屬關系的劃定、認同、維系,歸屬感是這種劃定、認同、維系的心理表現(xiàn)。由于家庭的破裂、親情的缺失,不安的因素圍繞在單親家庭學生身邊,導致他們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嚴重的戒備心理導致了他們行為退縮,不善交際,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時常游走在集體的邊緣。此時,班主任要給予單親家庭學生更多的關愛和溫暖,時刻伸出援助的手,關懷單親家庭學生,如冬日的陽光一般溫暖單親家庭學生受傷的心靈。班主任要建設平等的班級管理制度,告訴所有學生,班集體就是學生的大家庭,每一個大家庭中的成員都是平等的,不要嘲笑、歧視、排斥每一個家庭成員。班主任要打破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防線,鼓勵單親家庭學生融入班集體這個大家庭中,感受大家庭的溫暖,從而在集體生活中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
5.真心教育,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每一位學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單親學生也不例外。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單親家庭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發(fā),真心地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實現(xiàn)自我價值,從而獲得成就感,讓他們重新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快樂。例如,我們班的小雪同學,她從小學習舞蹈,民族舞跳得特別好,曾經多次獲得過舞蹈比賽的冠軍,但是由于父母的離異,整個人都變得消極了,還放棄了自己學習了多年的舞蹈。我在了解具體情況之后,不斷鼓勵她,并督促她繼續(xù)學習舞蹈,在學校的新年文藝晚會上,她為全校師生表演了舞蹈,獲得了大家的好評,在全校師生的熱烈掌聲中,她重新找到生活的快樂和人生的價值。
(三)社會關愛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當中,都希望被社會認可和接納。班主任要通過任何渠道,呼吁社會重視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問題,避免出現(xiàn)對單親家庭學生歧視、嘲笑、排斥的現(xiàn)象。當單親學生遇到困難時,希望得到社會更多人士的關愛和幫助,從而實現(xiàn)他們擁有健康心態(tài)、快樂成長的愿望。
單親家庭學生是一類特殊群體,也是一類特別需要關懷與呵護的群體。健康心態(tài)的培養(yǎng)是一種攻“心”教育,班主任要肩負起教育、保護單親家庭學生的重擔,用自己的細心、誠心、耐心、愛心和真心去教育和感化他們,讓他們擁有健康心態(tài),與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韓曉君.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關愛單親家庭的學生[J].讀與算(教師版),2016(42):260.
[2]裘琴琴.如何關愛和教育單親家庭的學生[J].課程教育研究,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