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倫 徐慧琴 徐洪海 張丹
作者單位:①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核醫(yī)學科(合肥市230022);②病理科
患者男性,29歲,因腹脹、腹痛伴便秘2個月收住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體檢:腹軟,右上腹壓痛(+),移動性濁音(+),Murphy's 征(+)。血清學檢查:低蛋白血癥,血清AFP正常。增強CT 顯示,腹盆腔多發(fā)大小不等混雜密度影,最大者約12.7 cm×10.1 cm×8.6 cm,邊界尚清,大部分為囊性不均勻低密度灶,實性部分呈漸進式、不均勻明顯強化,其內見迂曲的血管,考慮為腹腔惡性間皮瘤(圖1)。PET-CT檢查顯示,左中腹部及盆腔內囊實性腫塊,實性部分代謝增高,SUVmax 分別為5.0 和8.9(圖2)。行腹腔探查+腹腔腫瘤減瘤術+大網膜切除術,術中見上腹部直徑約15 cm質硬腫塊,包膜完整,來源于大網膜,另見盆腔內直徑約20 cm質硬包塊,與腹壁及腸管粘連緊密,腸道及系膜間大量串珠樣小瘤體。術后病理:灰褐色不規(guī)則組織,切面見部分囊性內含暗紅色壞死樣物質,表面見大量乳頭狀突起,鏡下見疏松網狀結構及S-D 小體(圖3A);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顯示,腫瘤細胞中AFP(圖3B)、CD117、CA34、CEA、CK(H)、EMA、HCG、GFAP、PLAP 表達均為陰性。術后病理診斷為腹腔惡性卵黃囊瘤(yolk sac tumor,YST)。術后27 天予博來霉素+依托泊苷+順鉑(BEP)化療方案1 次。術后100 天因大量腹水,予抽腹水,腹腔順鉑灌洗1次。術后5個月因大量腹水、低蛋白血癥、貧血、惡病質而死亡。
圖1 腹腔腫塊的增強CT檢查
圖2 腹腔腫塊的PET-CT檢查
圖3 腹腔惡性卵黃囊瘤的病理學表現(xiàn)
小結YST好發(fā)于兒童和青少年性腺內,較為少見,性腺外YST罕見但可以發(fā)生在全身各個部位。大多數(shù)YST患者的血清AFP明顯升高,是其診斷及隨訪的主要腫瘤指標。CT及MRI檢查均表現(xiàn)為單發(fā)的實性或囊實性腫塊,邊界尚清,漸進式、不均勻強化,內部見豐富而迂曲的血管是其特征之一[1]。PET-CT 檢查中YST 表現(xiàn)為高代謝,易于發(fā)現(xiàn),尤其對于罕見部位、微小/隱匿的原發(fā)病灶及轉移病灶的診斷及復發(fā)檢測更具優(yōu)勢[2]。治療上主要是手術+化療,需要強調的是即使是Ⅰa期患者,術后不進行化療也可能會出現(xiàn)復發(fā)或轉移[3]。
本文報道了1例YST在PET-CT檢查中的表現(xiàn),由于YST可發(fā)生在全身多個部位,PET-CT的全身顯像對于YST的診斷及復發(fā)檢測具有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