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楊
(上海建橋學院,上海 710119)
體質是指人體的質量,它是機體在先天遺傳改變和出生后獲得性基礎上所體現(xiàn)的機能和形態(tài)上相對穩(wěn)定的特征。身體素質是衡量體質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身體素質的好壞與體質的總體水平有密切關系。因此,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意義重大。本文對上海建橋學院學生進行抽樣體質測試,了解其身體素質各指標與體質指數(shù)之間的關系,意圖找出二者之間的相關性及規(guī)律,以期為大學生保持正常體重、增強體質健康提供科學依據(jù)。
大學生體質指數(shù)與身體素質之間的相關性。
1.2.1 文獻資料法根據(jù)研究中國知網(wǎng)目的和研究需要,通過圖書館、檢索相關文獻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性依據(jù)。
1.2.2 測試法根據(jù)《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測試要求,隨機抽取上海建橋學院全日制在校大學生2 500人,對其身體素質各相關指標進行測試。其中,男生755名、女生1 499名,男女比例1∶2。測試的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女子800 m跑、男子1 000 m跑。男女各5項,并對測試結果進行計分。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所有測試數(shù)據(jù)先錄入Excel表格,建立數(shù)據(jù)庫,計算相應指標(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握力體重指數(shù)、仰臥起坐體重指數(shù)、體質指數(sh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及顯著性檢驗。
表1 不同性別人群BMI與身體素質各指標的相關性
本次測試信息完整者共2 254名,其中男生755名、女生1 499名。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根據(jù)BMI值將學生分為偏瘦組,正常組和超重及肥胖組。BMI值在正常范圍的占87%,6.7%的受試者體重偏低,6.3%的學生超重或肥胖。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的體重都能維持在正常水平內。5.7%的男生體重偏低,男、女生體重正常的分別為84%、90%。男生有10.3%的為超重或肥胖,而女生僅為4.2%,且差異具有顯著性。BMI值的分布與性別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r=0.124)。男生超重的比例要大于女生,可能原因是女生更注重自己的身形苗條而男生則更多的希望肌肉發(fā)達,身體健壯。
如表1所示,男生肺活量成績超重組高于正常組高于偏瘦組;與BMI值呈顯著正相關,隨BMI值的增加而增大,但其肺活量指數(shù)卻與BMI值呈現(xiàn)顯著負相關,成績隨BMI值的增加而減小。立定跳遠成績與BMI值呈顯著負相關,偏瘦組高于正常組高于超重組。1 000 m跑成績正常組最好,其次是偏瘦組,超重組成績最差,但相關性并不顯著。身體素質測試的綜合成績在總體上與BMI值呈顯著負相關。
女生肺活量成績與BMI值呈顯著正相關;肺活量指數(shù)、立定跳遠、總成績均與BMI值呈顯著負相關;女生800 m跑所用時間與BMI值總體上呈正相關,但在偏瘦組及超重組內呈負相關,即在這兩組內,BMI值越接近正常值,800 m跑所用時間越少,成績越好。
表2結果顯示,男生肺活量指數(shù)各組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正常組與超重組的立定跳遠成績也具有顯著性差異。女生偏瘦組的肺活量指數(shù)與正常組具有顯著性差異;超重組在肺活量、肺活量指數(shù)與正常組及偏瘦組均具有顯著性差異;在立定跳遠成績方面,超重組與偏瘦組具有顯著性差異。
表2 各組學生身體素質測試結果差異性P值比較
從測試結果來看,87%的學生BMI值在正常范圍內,6.7%的學生體重偏低,6.3%的學生體重屬于超重或肥胖,說明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體重都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還有一小部分人屬于偏瘦或超重。偏瘦人群總人數(shù)與超重或肥胖人群人數(shù)相差不大。超重人群中男生所占比例較大而偏瘦人群中男生所占比例較大。造成這種性別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女生對于自己身材的保持比較注重,受到身材苗條、 以瘦為美的審美觀影響, 以及追求時尚服裝潮流的內在動力驅動。而男生則更多的追求肌肉發(fā)達,身體健壯,對于體形的注重程度不及女生。
肺活量方面,男女生總體上肺活量均與BMI值呈顯著正相關,超重及肥胖組肺活量值最大,偏瘦組最小。但是根據(jù)體重計算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所得結果與BMI值呈顯著負相關。同時,對各組的肺活量及肺活量指數(shù)進行t檢驗發(fā)現(xiàn),各組之間的肺活量指數(shù)均具有顯著性差異,提示BMI值的高低會影響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隨著BMI值的增加,肺活量的絕對值增大,但相對肺活量減小,單位體重肺通氣能力并沒有隨BMI增大而增加,相反是下降的。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隨著體重增加,機體氧耗增加,通過增加肺活量以代償相對缺氧狀態(tài),導致肺活量增大。但是這種肺活量的增加并不足以補償或不足以完全補償由于體重增加而造成的氧耗的增加,因而肺活量指數(shù)呈逐漸下降的趨勢。
立定跳遠成績總統(tǒng)上隨著BMI值的增加而減小。立定跳遠是反映爆發(fā)力的一項指標,而爆發(fā)力主要取決于速度與力量。隨著BMI值的增加,體脂含量增多,增加了身體各部分的惰性,肌肉收縮的速度和爆發(fā)力下降。同時,隨體重的增加,跳遠時需要克服的自身體重越大,這也是立定跳遠成績下降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在耐力項目(女800 m跑,男1000 m跑)中,超重及肥胖組的耐力跑成績與BMI值呈顯著相關,這與王少春等的研究結果一致。在體質指數(shù)超過正常值后,BMI值越大,耐力素質越差。肥胖者的肺通氣與換氣能力在3個組中均為最差,對氧的利用率也比正常體重人群的要差,在耐力運動中容易出現(xiàn)供氧不足和CO2潴留,因而耐力運動能力下降。
肥胖及偏瘦人群的各項身體素質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BMI值正常的學生身體素質最好,肥胖及超重人群的身體素質最差??傮w來說,女生體質測試的成績好于男生。近年來,大學生的體質健康逐年下降,情況不容樂觀。在大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應加大對于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大校園內體育設施的建設,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