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 倩
完美的音樂除了音響的表達,還有對作品進行演奏分析,以及挖掘時代對作品內涵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在音樂情緒、音色及踏板運用上將作品的音響表達做到最極致的詮釋。本文中,筆者以德彪西《月光》為例,對作品的演奏技巧及音響表達進行分析,深入挖掘、理解并掌握作品的音樂內涵和精髓,希望借此提高演奏者們對作品演奏分析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德彪西是印象主義作曲家的杰出代表,《月光》是德彪西的代表作之一,正如羅曼·羅蘭贊譽他是“偉大的夢境畫家”,他的音樂也如夢幻一般閃爍光與色彩?!对鹿狻愤@首作品是德彪西《貝加莫組曲》的第三首,由于太優(yōu)美而常被單獨演奏。雖然是德彪西的早期作品之一,但《月光》已初步顯現了德彪西印象派藝術的風格?!对鹿狻肥呛苡斜砬榈男邪?,拍。優(yōu)美的旋律表述了對月光的印象,甚弱和弦的反復運用更加深了這一印象。而其中速度輕快的琶音則描寫了月光的皎潔色彩,令人仿佛置身于晴朗而幽靜的深夜氛圍之中。德彪西通過和聲渲染的手段,向人們展示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幻想。他的音樂多具有戲劇幻想性和一種朦朧、模糊的色彩。德彪西的這部作品雖沒有炫技的特點,但在演奏中對鍵盤的控制確需謹慎、細膩。
《月光》由三部分組成,樂曲一開始,降D大調的旋律徐緩而富有表情地娓娓道來,描繪了月夜幽靜的景色。中段先是轉到E大調,后又回到降D大調。右手是短小的樂句,左手是分解和弦,似陣陣輕風,搖動樹葉,發(fā)出沙沙響聲。這一段與第二、三段寧靜的氣氛形成對比,給人以靈動的感覺。第三段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再現,但在音型上稍有變化。樂曲曲末是一段尾聲,幽靜的曲調和分解和弦,把月光下縹緲如夢的意境描繪得更富有詩意。樂曲一開始在行板速度之上呈現的情緒溫和而幽靜。一組組憂傷的琶音仿佛是短小的筆觸,在畫布上一點點鋪疊延伸,月光好像碎掉的白金一般灑滿整個畫布,琶音襯托著漂浮的主旋律,輕輕波動、緩緩起伏,描繪了月夜特有的詩情畫意。隨著琶音的漸快,踏板的重疊,鋪展開一片色彩斑駁,撲朔迷離的意境和音響。上聲部輕輕走向歌唱性的“月光曲”。隨后,速度稍稍漸快,流動的琶音如同月光蕩漾,在琶音襯托下,上聲部旋律越來越明朗,似月色漸漸顯現。最后,再現開頭的意境,以分解和弦織成柔美終曲。德彪西的《月光》以十分細膩的手法,恬淡而略帶傷感的情調,表現出一副靜寂怡人的意境——夜空中浮動的輕柔月光,輻射到大自然的每個角落,柔和地籠罩著萬物,仿佛是一張油畫,又仿佛是一場夢境。
德彪西是印象主義作曲家,他追尋的是一種精致、縹緲的風格。盡管德彪西本人并不喜歡“印象主義”這個詞,認為這個詞完全是被誤冠的,但多數人從他的音樂中的確可以感覺到“印象主義”的氛圍。“由于印象派畫家一直在努力嘗試抓住光與色的運動,而音樂從根本上說就是運動的藝術,所以,幾乎所有印象派畫家最喜歡的意象,都成為德彪西的音樂。德彪西說過,他的音樂是把五官接受的所有印象變?yōu)橐魳贰薄"儆∠笈梢魳废矚g反映微妙和難于捉摸的東西,而不喜歡浮夸的雄偉氣派;喜歡暗示和隱喻,而不喜歡過分堂皇、直率和毫無保留。所以,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變化,都是印象派音樂的明顯標志。它所塑造的種種幻想、印象和氛圍,同莫奈的模糊印象、雷諾阿的美妙溫柔、修拉的炫目精巧相對應。因此,德彪西的《月光》對技術上的要求不是太高,整曲并沒有炫技的成分。但飄逸、朦朧、富有變幻的音色和豐富的音樂表現力不是僅靠靈巧的手指工夫就能做到的,還要求演奏者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豐富的想象力,從而在演奏中對鍵盤和踏板進行小心控制、細微的調節(jié)。并力圖通過音色變化來表現印象派作品的色彩感,達到用繪畫所表達的同樣效果。
《月光》這首作品的觸鍵要注意從手指到肩膀及全身的放松,在手指第一關節(jié)有一定緊張度的狀態(tài)下“撫摸鍵盤”,進行柔和而有控制的慢觸鍵盤彈奏,指尖用力的部位根據所需的音色調整。演奏時,肩膀要自然下垂,力量通到指尖,靠指尖去控制音色,不可隨意用力,否則會制造出過響、過噪的音色。整曲演奏時要做到力量從肩膀——手臂——手腕——指尖的貫通。富有朦朧感和色彩性對比的音色完全不能靠任何過度敲擊性的觸鍵方法來演奏,只要某個部位有一點兒僵硬,就會對樂曲的音色帶來極大的破壞影響。
《月光》中的手指控制力,綜合起來有這樣兩個特點:第一,聲音的連貫性。如樂曲的起始部分,雙音與雙音的連接應該特別仔細的彈奏,注意聲音應整齊而連貫??蓪⑹种高m度放平,避免觸鍵部位過分靠近指尖,而應該多用指面部位,奏出深沉兼有輕而柔和的聲音,同時根據不同音色作相應的變換。追求一種歌唱性的音色,避免敲擊性的演奏。抓住上方旋律部分的彈奏,和聲清晰,節(jié)拍準確。開端兩個八度上行的三度音程是全曲意境的核心。值得提醒的是,不少人誤解德彪西風格的節(jié)奏是自由自在的,這完全錯了。德彪西的所有音樂有著極其嚴格的節(jié)奏體系。這要求我們要更嚴格的控制好手指,讓手指能有充分回旋的余地,聲音才不會過分生硬。第二,對于色彩變化的表達,力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印象派風格的力度主要在弱的范圍內變化,在輕聲范圍內作出無限層次與音色的對比?!对鹿狻吩诹Χ壬系臐u強、漸弱都不會保持很久,弱音的控制要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化,不可一成不變;漸強則要在瞬間出現的時候明顯表現,以便于與弱奏形成強烈對比。這樣才能使音樂在寧靜的范圍內又含有起伏變換。
整首曲目中,pp出現過六次,ppp出現了一次。由此說明整曲的演奏力度是要求控制在較弱層次之上的,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pp或ppp都用同等的力度彈奏。如樂曲開始的雙音就應做到輕而柔的弱。而第二句的左手八度應該控制在稍強有質感的弱音音色,而不能把它與第一句雙音處的彈奏一樣處理。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處,需要根據具體的樂句來分析,在同樣的力度記號下保持各自不同音色特征。總之,弱音要做到弱而不虛;強音要控制,做到有對比而不敲打的音色才能達到完美的演奏效果。作為演奏者,一定不可只注重技術性的熟練,而忽略了對作品演奏層面細致的分析。我認為,仔細深入分析作品后,對曲子的意境與理解、詮釋都會更加全面。
德彪西發(fā)展了獨具特性的鋼琴音樂風格,其顯著的手段有:平行和弦、無解決和聲、聲音層次的修飾和特殊的踏板效果等。由此可見,踏板的巧妙運用,對于印象主義作品非常重要,輕柔的指觸要注入每個音符,鋼琴的聲韻必須發(fā)自沒有琴槌的樂器,音色效果的營造都經由細致嚴謹的踏板運用而獲得。演奏者的兩手是用來控制觸鍵的靈敏程度及音色的,而雙腳則控制三個不同的踏板。踏板的恰當使音樂富有歌唱性,更為其添加了千變萬化的色彩。在抬腳換踏板時,動作不可過快,以免破壞朦朧模糊的和聲效果。保留必要的音響,幫助手指的控制形成音色均勻的效果。
樂曲一開始,可用弱音踏板。當左手的雙音一下去,配合弱音踏板控制音量后奏出的音色便引出了德彪西所特有的音響色彩。樂曲第1至9小節(jié),根據低音的和聲,以及對個別音增加豐富效果使用踏板。樂曲中部的踏板運用基本以小節(jié)為單位,營造朦朧縹緲的意境。德彪西作品的權威詮釋者——鋼琴家瓦爾特·吉塞金在處理時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從第51小節(jié)起,用右手彈十六分音符琶音的最上面幾個音,并盡可能減少使用踏板,不用踏板而用手指連音技巧連接十六分音符。這便使音樂更加清晰、柔美地歌唱出來并渲染了氣氛。整曲還要注意因右手彈奏時要從容、優(yōu)美、具有歌唱性,左手的伴奏琶音需要稍弱,既連貫、均勻,又不乏朦朧感,所以踏板在運用時,要采取連踩動作,不可出現空白。
總體來說,德彪西《月光》在踏板上的運用,既不可像巴洛克時期作品那樣慎用、少用,也不可如浪漫時期那樣頻繁過多地使用,而應該嚴謹敏感地在每處和聲變化的地方或根據低音的音響效果更換。要遵循旋律的歌唱性,保持音響的清晰,才能不破壞音樂的畫面感與意境。
鋼琴家趙曉生認為:“德彪西的光和色是混在一起的,它的變化又是一瞬間上下交替的一種綜合色調。感覺到這個綜合顏色的時候,心靈要有很敏感的體驗。手指、手臂、左右踏板都起了一個色彩的調色板作用,有了這個調色板以后,就能在畫布上畫出來你所需要的畫。然后用你的心靈、你的耳朵去聽自己的音樂,這是理解德彪西音樂不可缺少的一個過程。”②筆者認為,演奏好一首作品,不僅要具有嚴謹、嫻熟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對作品情感的深刻理解。筆者在音樂生活實際中很有感觸,為什么大多數人都可以學習彈鋼琴,并能達到一定演奏水平,然而當達到一定層次后,很多人再也不會有更深層次的提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大的問題很大程度在于演奏者文化背景的薄弱,無法更深層地挖掘作品內涵。
《月光》這首作品的色彩感需要通過音色變化達到,演奏時絕不能首先考慮手指運動、曲式結構等。相反,應該把聲音的特質放在首位,冥想作品的意境。英國音樂家愛德華·洛克斯皮賽爾說:“德彪西的印象派音樂特點,是不以傳統(tǒng)邏輯及方式進行的。他較多的是依靠聽眾的感官去‘觀看’那種整體朦朧但局部清晰明確的音樂效果?!闭纭对鹿狻愤@首作品意境一樣,時隱時現,有時看到月亮在空中高高懸掛;有時又倒映在灰藍色的水波中,忽暗忽明。整個樂曲在這種光和色的變幻中娓娓道來。演奏中,要用一顆坦誠平靜的心、夢幻地想象、細膩地表達、仔細地傾聽,尋找并演繹出最正確的音樂色彩,準確把握印象派音樂風格,最終完成音樂情感與自身情緒的靈性統(tǒng)一。音樂家善于把圖畫聲音表現出來,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月光》這首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證。正因如此,除了研討作品演奏中的指法、踏板等技巧外,對作品賦予的知識、情緒的掌握以及演奏者自身閱歷情感的融會貫通尤為重要。
德彪西是繼肖邦之后的又一位深掘鋼琴內在音響的大師,他打破了調性束縛,開拓了鋼琴音色的局限范圍,《月光》這首作品就在音響表達上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它以美妙的音樂,令人不知不覺聯想起19世紀印象派畫家追求光和色的變幻、朦朧的藝術風格。從音樂中體現了德彪西對印象派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的感悟。在旋律上運用抒情的創(chuàng)作手法,樂句短小,精練而充滿詩情畫意。豐富的和聲,使音樂形象更加飄忽不定,留給人們模糊、飄逸的情感印象,通過音響喚起人們視覺形象的聯想。
在演奏過程中,理解作品的內涵是第一步。作曲家的性格特點、作曲手法特點,以及對譜寫這首作品時所表達的情感,都是作為演奏者在演奏初期階段所必做的準備工作。通過對作品曲式結構的分析,內涵意境的理解與領悟,能夠使演奏者準確地把握作品風格,更好地將自己對作品情緒的體會融入進去,達到作品情感與演奏情緒的統(tǒng)一結合。
德彪西的《月光》在手指控制上有著極高的要求。相同作品,不同演奏者演奏出來的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手指控制力直接決定。演奏者必須耐心、細致地在鍵盤上不斷嘗試、體會、聆聽自己所奏出的音色,總結出在何種動作狀態(tài)中手指控制力度最為恰當。
踏板在演奏過程中,對作品的音響效果至關重要,正確、適度地使用踏板,是衡量演奏者是否具有良好音樂素養(yǎng)的直接體現。在演奏過程中,切忌過度使用踏板,影響了作品本身的音色。一般情況下,作曲家都已在作品中標注了踏板使用的位置。演奏者在遵循作曲家本意的同時,也可根據自己對作品音樂情緒的走向,結合自己對作品的情感抒發(fā)及不同音色上的追求,適當合理地調整踏板的使用。這樣,會使作品有更加鮮活的體現,使音樂情緒上更加飽滿豐富。在演奏這首作品時,筆者自始至終都運用了左踏板,右腳延音踏板適時運用,保持作品的清晰度。同時,這首作品的踏板運用還要保證作品的連貫性和平穩(wěn)性。
以德彪西《月光》為例,通過對這首作品的演奏及音響表達的分析,筆者認識到在鋼琴演奏中,只有充分理解領悟作品內涵,恰如其分表達作曲家情感,才能結合自己對作品所賦予的音樂情緒,達到準確、生動形象的演奏效果。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對大家在演奏過程中該如何分析作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同時,使大家對德彪西這位作曲家所處時期的音樂特性及當今影響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及感悟,以期提高演奏水平和演奏效果。
注 釋:
①趙曉生著,《鋼琴演奏之道》,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7年出版,第269頁。
②同注釋①,第282頁。
“長江鋼琴”入選“第16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比賽用琴簽約儀式隆重舉行
“長江鋼琴”入選“第16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比賽用琴簽約儀式于2019年3月8日隆重舉行。“第16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鋼琴組評委主席丹尼斯·馬祖耶夫先生與著名鋼琴家李名強教授,柏斯音樂集團總裁吳雅玲女士、吳天延先生,以及音樂藝術界的多位名家共同出席簽約儀式,正式宣布柏斯音樂集團自主研發(fā)生產的“長江鋼琴”成為“2019年第16屆俄羅斯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比賽用琴。
“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于1958年在莫斯科創(chuàng)辦,是為紀念偉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而設立的古典音樂大賽,是俄羅斯貢獻給全世界的重要音樂文化財富。大賽涵蓋鋼琴、小提琴、大提琴、聲樂、巴松、單簧管、長笛、雙簧管等比賽類別,被視為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音樂賽事之一,并與“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伊麗莎白皇后國際音樂比賽”并稱為世界頂級“三大古典音樂賽事”。
“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每四年舉辦一屆,數十年來,眾多世界著名鋼琴家,如范·克萊本、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弗拉基米爾·克萊涅夫、米哈伊爾·普列特涅夫等,都是該比賽的獲獎者。中國著名鋼琴家劉詩昆和殷承宗曾獲得此項比賽二等獎。文化和旅游部在2015年1月頒布的《2015——2017年國際藝術比賽獲獎選手獎勵辦法》中,將該賽事列為A類國際賽事,并對在該項賽事中榮獲獎項的中國選手予以獎勵。2019年6月17至29日,“第16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將在俄羅斯莫斯科再度起航。
創(chuàng)立于2009年的長江鋼琴,源于柏斯音樂集團“改變中國鋼琴的世界地位,實現中國鋼琴在世界的舞臺奏響輝煌之聲”的宏愿,秉承“高起點、高品質、高科技”的策略,胸懷“做最好的產品,服務社會”的信念,對鋼琴選材、設計和生產技術、工序等方面進行嚴格要求和管控,同時融合國外的傳統(tǒng)制造工藝和規(guī)?;a技術,最終發(fā)展成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高品質的民族品牌。并且在2014年打破了國際專業(yè)賽事用琴被國外品牌壟斷的格局,實現了國產品牌鋼琴在該領域零的突破,締造了中國鋼琴制造的新高度,樹立了中國鋼琴全新的國際形象,讓世界開始改變對“中國制造鋼琴”的看法,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制造”。
隨著“長江鋼琴”成為“第16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比賽用琴簽約儀式的順利舉行,以“長江鋼琴”為代表的“中國鋼琴制造”,不僅積極踐行了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圍繞推動制造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強化質量基礎支撐,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讓更多國內外用戶選擇中國制造,中國服務”的戰(zhàn)略部署,更讓“中國鋼琴”再次成為世界藝術界矚目的焦點,迎來行業(yè)發(fā)展的新時代。長江鋼琴以“跨越式”的速度書寫著中國鋼琴高質量發(fā)展的歷程,成為中國樂器產業(yè)“品質強國”戰(zhàn)略的踐行者!
新高度、新挑戰(zhàn)、新作為。當成功登上世界最高藝術舞臺的“長江鋼琴”伴隨來自各國的頂尖選手登場之時,“長江鋼琴”將不僅以高品質助力選手們書寫下藝術人生的閃耀篇章,更是“中國制造”在鋼琴領域刻劃上最輝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