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嵐
廣東省高考英語聽說考試從2014年開始正式采用計算機智能評分。目前全國已有廣東、江蘇、上海、廣西等10省和沈陽、長沙、溫州、青島等16市在中高考英語學科中加入了聽說考試,每年將近300萬考生參加英語聽說考試。計算機評分系統(tǒng)會分別通過語音轉文字技術、語音模型分析技術和深度神經(jīng)網(wǎng)絡技術,對語音的完整性、韻律節(jié)奏及語義、語法進行評測。由此可見,良好的語音素養(yǎng)不僅是個人英語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聽說考試中非常注重的能力要求。
本文將以英語語音教學中的一個重難考點“句子重音”為例,結合廣東省高考聽說考試部分的考試大綱、考試題型、評分標準、應試技巧,例談如何在日常的英語語音教學過程中,通過信息化手段優(yōu)化和提升語音教學,實現(xiàn)“教學雙長”。
廣東省普通高考英語科聽說考試的大綱內(nèi)容,是根據(jù)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zhì)的要求,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確定的??荚囶}型分為“模仿朗讀”“角色扮演”“故事復述”三個部分。其中“語言運用——口語”對考試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考試應能:(1)詢問或傳遞事實性信息,表達意思和想法;(2)做到語音、語調(diào)自然;(3)做到語言運用得體;(4)使用有效的交際策略。評分分別從內(nèi)容(完整性)、語言(準確性)、流利程度(連貫性)和語音語調(diào)(地道性)4個方面確定考生答案所屬檔次。
本文由于是通過例談“句子重音”,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展示語音教學活動的設計安排,因此,選取了考點“重讀”進行具體論述?!爸刈x”即“響亮、飽滿地讀出”;“非重讀”則是指“輕輕、快速地帶過”;“需要重讀的詞一般是句子中表達實際意義的詞;不需要重讀的詞通常是一些表示語法功能的詞。句子中單詞的重讀與否與表達的意思相關?!币韵聦⒔Y合“句子重音”的這些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
本教學設計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采用引導啟發(fā)、任務驅(qū)動、情景教學、交際互動、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多種教學方法,以“句子重音”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安排教學任務。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庫和網(wǎng)絡課程平臺的教學資源,開展“課前準備、課堂實施、課后拓展”的教學活動。課前,學生根據(jù)教師要求,完成預習作業(yè)。課上,首先回顧導入教學內(nèi)容,教師講解任務一,學生分組完成任務二、任務三。課后,學生獨立完成拓展練習,教師指導答疑。其中,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使整個教學過程更直觀、更有趣。
1.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將學習資源上傳到課程平臺,并通過手機郵箱、QQ群、微信,發(fā)布課前“預習作業(yè)”;通過“問卷網(wǎng)”后臺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實時掌握學生“預習作業(yè)”的完成情況。
學生接到預習通知后,通過自主觀看教學動畫,微信掃碼完成“預習作業(yè)”。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有效拓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2)課堂實施
課堂實施分為3個教學任務。任務一:導出“句子重音”的概念。任務二:探索“句子重音”的重讀規(guī)則。任務三:利用手機配音軟件進行模仿操練。
任務一:導出概念
課上,教師回顧“預習作業(yè)”中的動畫視頻(選自English Salad),點評學生課前作業(yè),從而導出“句子重音”的概念。生動有趣的教學動畫視頻,使學生更形象地感受到“句子重音”的表達效果;學生通過“做中學”,能夠真切體會“句子重音”的定義,以及它在真實語境中的作用和意義。
任務二:探索規(guī)則
教師給每個小組發(fā)放一張紙質(zhì)的“Report”,并在班上播放2次教學動畫視頻“A private conversation”(選自《新概念英語2》),隨后把視頻發(fā)送至學習微信群;讓小組成員通過反復回放,對照自己課前“預習作業(yè)”中的預測,進行合作、討論、協(xié)商;共同探究出文章中重讀的單詞,以及把這些重讀單詞進行詞性分類。每個小組由4位同學自由組合而成,分別負責以下相應職責,各盡所能:1.Group leader (負責組織活動);2.Secretary (負責筆錄);3.Editor (負責修改記錄中的錯誤);4.Reporter (負責匯報本小組的報告)。完成的小組立即把“Report”拍照至學習微信群,然后可繼續(xù)討論修改。前三名完成的小組,可獲得加分獎勵。教師從各小組的報告中挑選優(yōu)秀的 “Report”,進行班級分享。
教師進而使用“思維導圖”來展示“句子重音”的重讀規(guī)則,這樣,大大簡化了知識的記憶難度。隨后,學生根據(jù)課前“預習作業(yè)”以及課堂小組討論的完成情況,對照參考答案,進行“學生自評”,分數(shù)課后提交。“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理念,把“知識、理論、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了。
任務三:模仿操練
學生在手機軟件“英語趣配音”或者“英語流利說”中,選擇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難度等級,以及感興趣的素材類別進行限時配音練習;練習結束后,4名小組成員經(jīng)過角逐,優(yōu)勝者代表小組進行班級匯報和分享。小組成員進行互評后,3位組員評分的平均值作為“小組互評”部分的成績。
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的小組活動形式,提升了練習的完成質(zhì)量,融合了交際互動的技巧;代表小組進行班級匯報,鍛煉了學生的自信和當眾表達的能力和膽量。
(3)課后拓展
課后,教師在科大訊飛FiF云平臺上把課上討論過的文章“A Private Conversation”設置為跟讀文章,并在教師端發(fā)布任務。學生在手機或者電腦PC端接收任務后,進行跟讀操練,鞏固課堂知識。FiF系統(tǒng)會即時對學生跟讀的“準確度、流利度、完整度”分別打分,然后給出“整體語音面貌”的一個“總分”,以及生成一份“課程報告”,對學生的跟讀情況,做出綜合評價。此外,系統(tǒng)還對學生讀的每一個單詞完成質(zhì)量的級別“一般、良好、優(yōu)秀”,分別用“紅色、橙色、綠色”標示出來。學生可不斷回聽原文,挑戰(zhàn)自己滿意的最高分數(shù)。教師端能立即收集到班級學生完成任務的數(shù)量、比例、分數(shù)分布等相關信息,可選擇播放每位同學的錄音文件;實時高效,并多維度地掌握學生跟讀文章的作業(yè)情況。
鞏固課堂學習的跟讀任務完成后,學生通過自主選擇“歌曲、配音、演講”當中的1個項目,借助“英語趣配音”“英語流利說”等手機應用軟件,用音頻或視頻的方式完成錄制;作業(yè)以“班級+學號+姓名”的格式發(fā)送至教師郵箱。教師對照考核標準,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利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或者微信公眾號進行發(fā)布,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完成作業(yè)后,學生通過觀看在線微課,實現(xiàn)了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2.課程評價
本次課學生總成績由課前、課堂、課后3部分成績形成過程分。課前占10%,課堂占50%,課后占40%。課堂和課后又分別由2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各占50%。學生成績評價由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軟件評價、教師評價4部分組成。
1.特色創(chuàng)新
本次課分為“課前準備”“課堂實施”“課后拓展”3個部分,采用了引導啟發(fā)法、任務驅(qū)動法、情景教學法、交際互動法和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突出了教學重點,化解了教學難點,多元素的教學資源達到多種感官上的刺激效果,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樹立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完成過程中,成為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實現(xiàn)了課堂翻轉,加強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與職業(yè)素養(yǎng)。其中,通過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靈活使用,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提升了教學效果。
2.教學效果與反思
本教學設計遵循和體現(xiàn)了信息化教學的基本原則:
(1)整個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促進者、指導者、參與者。
(2)通過使用多種信息化資源,實現(xiàn)了“素材”→“課程”→“素材”的循序更新的信息化教學機制,從而實現(xiàn)“教學雙長”。
(3)每一個知識點的呈現(xiàn),都是通過學生順利完成預設任務得出的,“任務驅(qū)動”和“問題解決”成為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
(4)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形式貫穿于整個課堂,體現(xiàn)了“協(xié)作學習”的學習模式。
(5)教師對學生課前、課上、課后的學習全過程都有充分的評價。同時,學生也可以對教學資源進行意見反饋。
學生通過知識點的學習,同時掌握了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信息、歸納信息,并恰當?shù)乩眯畔⒔鉀Q問題的能力。通過使用網(wǎng)絡和手機、電腦,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激發(fā)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也為學生應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提供了施展空間。
參考文獻:
[1]何廣鏗.英語語音學基礎實用教程[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
[2]何其莘,張衛(wèi)晴.新概念英語 2[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3]鞠麗麗.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J].學術雜志,2015(8).
[4]劉舒.英語聽說人機對話考試權威教程[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2016.
[5]劉小芬.英語語音實用教程[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