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麗
文章編號:WHR2018112424
【摘 要】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降低CT增強掃描造影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54例行CT增強造影患者,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28例)與對照組(26例),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分析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血壓與心率異常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57%(1/28),低于對照組的15.38%(4/26),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的血壓與心率異常情況及護理滿意度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于CT增強掃描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緩解其血壓與心率的變化,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CT增強掃描;造影劑;不良反應
當下,CT增強掃描在臨床上的應用較廣泛,該方法可經靜脈注射水溶性造影劑,提高了病變部位對X線的吸收,從而與正常組織形成對比,可對病變組織的顯影,提高了病變部位的檢出率[1]。但是CT增強掃描中需使用造影劑,而造影劑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因此,對患者進行CT增強掃描診斷時,應積極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降低因造影劑引起的不良反應。本研究對本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4例行CT增強造影患者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4例行CT增強造影患者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28例)與對照組(26例)。研究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齡22~84歲,平均(51.68±6.09)歲;檢查部位:胸部10例,腹部8例,頭部7例,盆腔3例;對照組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齡23~86歲,平均(51.97±8.12)歲;檢查部位:胸部9例,腹部9例,頭部6例,盆腔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蛇M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具體為進行CT增強掃描前詢問詳細病史,有無過敏史,對于碘過敏者禁用;講解有關造影劑相關注意事項,并簽字知情同意書;對患者進行碘過敏實驗,并告知造影劑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腹部檢查者檢查前1晚應留置飲食,當天檢查應空腹;檢查時應有家屬陪同,檢查完畢后需觀察30min后無不良反應可離開,若出現不適及時進行就診。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為:1)健康教育:醫(yī)護人員對患者與家屬講解有關CT增強掃描的相關知識,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提高患者檢查配合度;并耐心的安撫患者的情緒,消除其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患者家屬應給患者以積極的社會支持;2)優(yōu)化血管選擇:在行靜脈穿刺時,盡量選擇直、粗的靜脈,避開血管分叉處和關節(jié)處進行穿刺,盡量縮短穿刺的時間,一般多選擇肘正中靜脈進行造影劑注射;同時準備好搶救藥物與設備。3)注射時注意事項:造影劑注射時,應具體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血管等情況控制注射速率,開始應緩慢,沒有反應后可加快,并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若血管出現腫脹、疼痛等外滲情況,立刻停止注射,并進行針對性處理,如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檢查后囑患者多飲水,使造影劑盡快排除體外。
1.3 觀察指標
1)分析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具體參考標準[2]:重度為臨床表現為血壓明顯下降、休克、氣管與支氣管水腫等;中度為患者出現血壓下降,出現大量蕁麻疹,喉頭輕微水腫;輕度為出現惡心、皮膚發(fā)紅、頭暈、打噴嚏及喉嚨出現發(fā)癢等。2)分析兩組患者血壓與心率異常情況;3)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分為100分。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且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研究組中,輕度1例,中度0例,重度0例,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57%(1/28);對照組中,輕度3例,中度1例,重度0例,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5.38%(4/26);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 分析兩組患者血壓與心率異常情況
研究組的血壓與心率異常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3 分析兩組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2.67±1.97)分,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0.03±2.61)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CT增強掃描后可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可確定病灶范圍;該檢查過程中,對患者注射造影劑后,患者會感到發(fā)熱,其是造影劑的不良反應,不是過敏。因此,CT增強掃描的過程中,造影劑的使用使患者出現緊張情緒,還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3]。造影劑一旦發(fā)生外滲,可能使微循環(huán)血管出現痙攣,組織液出現外滲,細胞滲透壓失衡,血管與細胞內的液體滲入組織間隙,使組織損傷加重,使皮膚出現腫脹、疼痛等,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4]。在造影劑的注射過程中,高壓注射器注射速度較快,可能出現造影劑滲漏,或注射時因阻力較大,造影劑流動不暢,可能出現反流,或患者因自身疾病的問題,血管彈性降低可能出現滲漏;此外,造影劑在患者體內的代謝也可能引起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如出現蕁麻疹、皮膚瘙癢等。因此,在進行CT增強掃描前后做好護理工作尤為重要[5]。本研究對CT增強掃描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57%,低于對照組的15.38% (P<0.05);研究組的血壓與心率異常情況及護理滿意度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可知,CT增強掃描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較好,可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緩解其血壓與心率異常的發(fā)生。
總之,對CT增強掃描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從而預防造影劑外滲的發(fā)生,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春生,姜繼國,董肇寧.綜合性護理干預對預防 CT強化掃描中造影劑副反應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10):14-16.
[2] 廖偉華.護理干預對CT增強掃描中造影劑不良反應的預防作用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04):345.
[3] 朱英,任麗,孫進蓮,等.全程精細化護理干預對降低CT增強掃描造影劑不良反應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08):16-18.
[4] 姜琳莉.加強護理干預在預防CT增強掃描造影劑外滲中的效果[J].當代醫(yī)學,2015,21(35):117-118.
[5] 張娟,陳金鳳.綜合性護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強掃描造影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中的應用[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6,36(07):92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