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淑芬
【摘?要】 目的:分析優(yōu)質護理模式開展于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患兒中的價值。方法: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4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隨機單雙數法分為對照組42例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42例進行優(yōu)質護理。對比兩組患兒護理結果、術后并發(fā)癥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發(fā)現,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術后優(yōu)質護理可提升患兒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降低術后并發(fā)癥,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優(yōu)質護理;先天性心臟病;并發(fā)癥
文章編號:WHR2018072056
先天性心臟病為遺傳疾病,患兒常常出現機體免疫能力降低,體力下降等問題,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1]。現階段常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和成年患者相比,患兒表達能力有限,且疼痛忍耐度低,因此為臨床護理造成較大困擾,選擇合適的護理方式十分重要。現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84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分析優(yōu)質護理應用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作用,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4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對照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齡1~8歲,平均(4.81±0.32)歲,病程2~7年,平均(4.70±1.35)年;觀察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齡1~9歲,平均(4.75±0.41)歲,病程1~8年,平均(4.61±1.24)年,兩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護理,測量患兒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路,做好術后巡視。
觀察組患兒進行優(yōu)質護理,首先患兒入院之后進行健康教育,為患兒家屬講解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病原因以及手術治療過程,確保其可接受。對理解能力差的患兒,可采用多樣化宣教手段,如視頻、報紙、手冊等方式進行教育。心理護理,患兒入院后多會出現萎靡,身體狀況較差,加之家長多出現焦慮和擔憂等心理,護理人員要主動和患者家屬溝通,出現問題及時處理,同時使用自身充足的理論知識為患兒家屬排解疑問。為其講解負性情緒對患兒的影響,通過為兒童講故事的方式分散其注意力。疼痛護理,術后疼痛是造成患兒護理困難的重要問題,此時為患兒播放動畫片分散其注意力。同時營造輕松活躍的氛圍,多和患兒進行溝通,多和患兒進行小游戲,玩撲克或者跳棋。并發(fā)癥護理,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長期營養(yǎng)不足,同時身體抵抗能力弱,術后創(chuàng)傷也會造成應激反應,使得患兒常出現影響不良現象。因此術后為患兒補充蝦、魚等蛋白,補充瓜果、蔬菜等維生素。在心率功能方面,術后患兒易出現心肌水腫,因此護理人員要定期進行血壓測量,適當為其進行強心藥物治療。巡視過程中要重視傷口位置防止出現感染。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兒術后生活質量,參考CQOL(兒童生活質量量表)。主要項目為生理疼痛、精神狀況、家庭支持、生活環(huán)境等。每項6分,總分為24分。2)對比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主要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進行分析。共8大項,每項5分,總分為40分,30~34分為十分滿意,35~30分為滿意,30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率+滿意率。3)對比兩組患兒并發(fā)癥,主要為心律失常、術后疼痛、肺炎等??偛l(fā)癥=并發(fā)癥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7.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用(±s)表示計量資料,且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則采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顯著。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兒術后生活質量
觀察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比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兒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對比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率
觀察組患者出現心律失常1例、術后疼痛0例、肺炎1例,總并發(fā)癥為4.76%;對照組患者心律失常2例、術后疼痛3例、肺炎2例,總并發(fā)癥為16.51%。對比發(fā)現,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為胎兒大血管或心臟發(fā)育異常出現的畸形?,F階段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但手術過程中會對胸部肌肉以及神經造成較大損傷,同時由于患兒術后抵抗力弱,易造成多種并發(fā)癥[2]。
常規(guī)護理中,護理流程由護理人員決定,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和靈活性,因此護理中較難系統化、全面化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優(yōu)質護理,對護理的整個過程進行完善,護理過程流程化,從術前教育以及心理護理疼痛護理和并發(fā)癥重視等方面進行護理。在護理中不僅可提升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也有顯著提升。觀察組患兒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可知,此種護理方式受到患兒及其家屬認可,有臨床推廣價值。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采用自身知識為患者解答疑惑,可緩解患者由猜想造成的心理壓力。通過為患兒家屬講解疾病知識也可保證患兒家屬配合護理,提升護理結果[3]。術后患者常因疼痛使得護理難以順利進行,因此進行疼痛護理為重要方式,通過玩游戲以及播放動畫片等形式可分散其注意力,降低護理難度[4]。觀察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可知,患兒生活質量有顯著提升,因此此種護理方式對患兒預后有重要作用。針對并發(fā)癥問題,護理中依據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進行針對性護理[5]。對比發(fā)現,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為患兒進行優(yōu)質護理可顯著減少并發(fā)癥,作用顯著。
綜上所述,為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并發(fā)癥護理可顯著減少患兒并發(fā)癥,提升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秦金萍.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圍術期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03(03):553-554.
[2] 宋亞肖.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術后護理體會[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04(19):121-122.
[3] 郭巧燕.米力農治療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后優(yōu)質護理的療效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24):3413-3414.
[4] 韓會敏.探究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心包縱隔引流管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08(36):170-171.
[5] 張梅,韋美麗,彭克芳,等.對行經胸微創(chuàng)封堵術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施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7,15(21):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