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濱
過去人們總是強調以教師為主體,以傳授知識為主,而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已慢慢抹去,而逐漸代替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被教師所認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是今后素質教育下對課堂教學設計的客觀要求,也是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主要方式。
課堂教學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呢?這就要求教師時刻在教學中滲透“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讓學生活動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在此,筆者愿談一下個人的認識和體會:
一、興趣是實施學生為主體的前提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簿褪钦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第一要素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設計良好的學法,使學生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時刻收到成功的評價,這樣學生的自信有了,興趣高了,那么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就能凸顯出來。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更加深入主動獲取知識,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我們在教學中還要根據(jù)教材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尊重每一個學生,充分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類的天賦、童心的象征,只有讓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興趣,才會有思考,有想法,有創(chuàng)造力。學生獲得尊重,收到了成功的快樂,興趣被迸發(fā)出來,這就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的力量,會使學生保持持久、穩(wěn)定的學習勢頭。比如在英語教學中多采用游戲,小chant等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給予自信與鼓勵,那么學生的興趣就有了,課堂氛圍就被激發(fā)出來,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二、備課要體現(xiàn)學生為主,做好學情分析
我們都知道,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備大綱,更重要的是備學生。要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傳統(tǒng)的備課只重視課堂知識結構和知識的全面性,而忽視學生的參與性,學生只是被接受知識的機器,缺少大腦思維的訓練,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導致了學生的能力低下,一旦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學生的靈活善變能力就變得很脆弱。所以教師備課時備學生環(huán)節(jié)很重要,因為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人,每個學生是不同的,我們要做到對學生全面的了解,做好學情分析,因材施教是良策,因生施教就是教學根本。將學生滲入到備課之中,要充分研究和分析教學大綱,把握重點和難點,確立教學目標,圍繞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深入挖掘教材中能調動學生興趣的素材,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這樣,整節(jié)課堂教學突出學生的活動,從而達到該節(jié)教學目標的完成。
三、課堂學生要動起來,教師要做指揮棒
有人把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比作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作為導演,如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保持學生高昂的學習姿態(tài),讓“演員”始終處于接受知識的最佳狀態(tài),讓課堂動起來,教師的指揮棒很重要。
首先要讓學生有積極性,努力構建“暢所欲言”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教師對于每個學生所回答的問題都要給予一定的肯定,畢竟學生的思維是不一樣的,那么學生的答案就會千姿百態(tài),作為老師對其進行評價時首先要肯定其成績和可取之處,讓他有成就感,然后在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指出其不足之處;對于回答不上問題的同學,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罰站、諷刺挖苦等方式,而要先把關心愛護他的信息傳遞給他,然后促使他自己認識到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高漲,從而帶動學生善于思考,善于將個人的觀點與大家共勉。另外,把學生活動導成“人人有事干,人人都是課堂主人翁”的課堂,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觀能動性,把所學知識與學生這個主體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當然,課堂教學中的學生活動也應設計的多種多樣,讀、說、記、練相間分布,給學生喘息和自我修整的機會。
總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是今后改革的趨勢,教師要不斷地設疑、引導、指導,古人云:“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所以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