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娟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教師要面對、尊重、改善學生個體差異,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要通過多樣化教學,對不同學生能夠進行不同的人指導,使不同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尤其是隨班就讀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不要讓他們成了隨班就坐。
一、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條件
隨班就讀生因為其先天或后天的缺陷問題,往往表現(xiàn)出來各方面不如他人,經(jīng)常受到同學的歧視、老師的忽視。由于學習意識不強,根本談不上主動參與學習。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們有責任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適合他們學習的氛圍,引導他們參與到學習中來。幫助他們消除心理障礙、樹立自信,最終能與正常孩子一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來。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保持穩(wěn)定愉快的學習情緒、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關鍵。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態(tài)度,教師要在理解特殊兒童的基礎上熱愛特殊兒童。
一是對待隨班就讀生,就需要更大的愛心和耐心。我們要正視他們。我們應該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并且理解他們的行為。關愛隨班就讀生,奉獻愛心和真心,建立師生間的深厚情感,是對隨班就讀生進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二是一般情況下,隨班就讀生通常都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早期教育,在教育方面沒有得到及時的引導、提高,導致他們很多方面不如別的學生。對于他們,教師應該放下教師的威嚴,敞開心扉,用一顆真心去靠近他們。當他們犯錯誤時,要以他們能理解的方式告訴他們利害關系,當他們有話要對你說時,教師要耐心、仔細地聆聽他們的話。
(二)創(chuàng)建友愛的同學關系
隨班就讀生最需要的不僅僅是來自老師的關愛,他們也需要同學們的接納。只有當同學們接納他們,能夠與他們友好相處、互幫互助,他們才能擁有一個快樂的學習氛圍。
1.要營造健康的輿論
健康的集體輿論是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不可缺少的心理氛圍。形成—種健康的集體輿論。在教學中,可以提出具體要求:①不因隨班就讀生的缺陷而歧視他們;②上課時,對隨班就讀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不嘲笑;③對隨班就讀生表現(xiàn)出不正常的行為持寬容的態(tài)度;④對隨班就讀生的每次進步、點滴給予充分肯定與鼓勵。
2.要安排同伴幫教
隨班就讀生的生活只局限于家長和老師之間,他們在學校也希望有自己的同伴。教學中要刻意安排學習較好的學生,在自己的空余時間自覺、主動地為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提供幫助。并利用他們,帶動全班學生形成同學間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隨班就讀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種被尊重、受重視的體驗油然而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也逐漸提高。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他們喜歡語文課,然后喜歡學習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最喜歡的動畫人物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學生與動畫人物的互動來進行教學活動。比如在生字詞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讓動畫人物加入到課堂中來。學生在課堂上能體會到語文課的樂趣,又能收獲成就感,那么學習語文就有興趣了。
(二)實踐課堂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
針對隨班就讀,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注重直觀性,盡量采用直觀教學手段,要準備好教具、學具,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寓教于樂,豐富他們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感性材料。教學時也盡可能地讓特殊學生觀察、操作,從而減少學習難度。隨班就讀生由于種種心理障礙,往往不敢舉手發(fā)言,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做到:課堂提問中,淺顯的問題優(yōu)先讓隨班就讀生回答;課堂輔導中,隨班就讀生優(yōu)先接受指導;課堂實踐活動中,讓隨班就讀生優(yōu)先操作等。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發(fā)揮隨班就讀生的潛在能力,逐步縮小與正常學生認識水平的差距。
(三)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
隨班就讀生也需要不斷獲得各種需要的滿足和成功的激勵。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就是為了讓他們獲得滿足,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1.創(chuàng)設讓隨班就讀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機會
在教學中,對他們降低要求,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課堂上,應當鼓勵隨班就讀生積極發(fā)言,在遇到一些難度相對小的問題時,更應當將發(fā)言機會更多的給予他們。對他們多保持微笑,多用鼓勵性評語,使隨讀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的溫暖,消除自卑感。
2.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雖然,隨班就讀生智力低下,學習成績差,但他們可能是樂于助人的,愛勞動的,愛集體的,或者有—顆積極上進的心,我們應越過分數(shù)的障礙,耐心地去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并表揚她,以此激勵他學習上的信心。
3.對隨班就讀生學習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
在對隨班就讀生評價中要注重引導、注重激勵,使學生受到鼓勵,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
(1)表揚法:對于學習成績進步大的,教師要大力表揚。
(2)等待法:多進行幾次測試,以最好的那次記入成績。
(3)激勵法:對作業(yè)好的,教師在批改時給予充分肯定,并用激勵語言。對于正在進步的學生,適當放寬一些要求,給予較好的分數(shù),以示鼓勵。
三、加強家校的密切協(xié)作
培養(yǎng)隨班就讀生嚴謹?shù)膶W習習慣,但這種習慣需要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反復訓練才能養(yǎng)成。家校合作,教師應及時地對隨班就讀生進行電話家訪或上門家訪,及時對隨班就讀生本人及其家庭狀況進行了解,并對其家庭情況進行簡要的分析,作出相關判斷。建立家長聯(lián)系卡,與家長及時溝通,把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進步寫在聯(lián)系卡上,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種情況。
事實證明,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憑著正確的教學方法,讓這些隨班就讀的孩子也能快樂地參與到語文學習過程中來。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xù)探索對于小學隨班就讀生的語文教學策略,使那些特殊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真正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