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忠超
【摘 要】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語言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現(xiàn)有教材的文化內涵, 通過詞匯教學、對話教學、語篇閱讀等多種形式,在課內、 課外進行文化的滲透, 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對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及綜合素質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 語言 文化 課堂教學 文化滲透 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所謂“跨文化交際”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交際。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外語教學是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
一、高中英語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
現(xiàn)行使用的高中英語教材是依據(jù)“結構——功能大綱”編寫的,每個單元有一個話題及一個交際功能項目。每個話題均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每個單元的對話和閱讀課文就是圍繞這個話題展開的,既體現(xiàn)了交際功能項目,又體現(xiàn)了知識文化。英語教師應充分開發(fā)利用現(xiàn)行英語教材,在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語用意識,重視交際文化的教學,因而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
1. 詞匯教學
詞匯是最明顯的承載文化信息,反映人類社會文化生活的工具,其中的成語,典故,諺語等更與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在詞匯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英語詞匯的文化內涵,歸納、總結、對比這些詞與漢語含義有別的特殊文化含義。比如 dragon (龍) 在漢語中是吉祥動物,中國人將自己比作龍的傳人,還有望子成龍的說法。而在英語中龍則是一種兇猛的怪物,常被看作邪惡的象征。因此,在譯“亞洲四小龍”時就不說 “Asian Four Dragons”,而要經(jīng)文化轉義而譯成“Asian Four Tigers”。比如在學習課文時,可就漢語里的“酒”字進行文化滲透。英語中不同的酒類有獨自的名稱,如 spirit, wine, beer, brandy, champagne 等。而漢語里沒有分別表示不同酒類的單獨名稱,而要在統(tǒng)稱的“酒”字前加上其他的詞來區(qū)分種類。
2. 對話教學
高中教材中的對話練習體現(xiàn)了交際功能項目。為了達到在某一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交際目的,除了必要的語言知識外,還必須有一定的社會文化知識?,F(xiàn)代外語教學觀點認為語用錯誤比語法錯誤更為嚴重。沃爾夫森(M. Wolfson)指出:“在與外族人交談時,本族人對于他們在語音和語法方面的錯誤比較寬容。與此相反,違反說話規(guī)則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因為本族人不大可能認識到社會語言學的相對性。”為了實現(xiàn)交際的得體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礙及誤解,英語教師在對話教學中一定要將語言形式與語用、文化形式結和起來。西方人請客不象中國人喜歡給客人夾菜, 他們不喜歡某道菜或已吃飽了, 不會像中國人那樣礙于情面而不好意思拒絕, 他們會直接說:“No, thanks. I?蒺ve had enough.” 這樣, 學生在情景對話訓練或與西方人的實際交往中就可以避免犯文化錯誤, 達到了交際的得體性。
3. 課文教學
高中英語教材中的閱讀課文無論題材和體裁都比較廣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語國家的文化內容,諸如英語國家的地理、語言、飲食、音樂、媒體等。教師在進行這些課文教學時要注意挖掘這些課文的文化內涵,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工作:(1)拓展課外閱讀。通過時文選讀,了解西方國家新的價值觀并可學到最新的俚語。 如讓學生訂閱英文報紙, 教師還可從比較權威的國內外英文報刊雜志中選些文章讓學生讀。通過名著欣賞,誦讀英語優(yōu)美句子,提高文化鑒賞能力。(2)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wǎng)絡等媒體。利用網(wǎng)絡讓學生搜尋與課文相關的材料,作為課堂討論的素材及對課文內容的補充;利用學校電視廣播系統(tǒng)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英文教學片和適合學生觀看的英語原聲電影,欣賞英文歌曲。(3)創(chuàng)設校園英語氛圍。
二、高中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原則
1. 實用性原則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應與所學內容緊密結合,尤其是涉及到日常交際的內容。教師不能只停留在常識性文化知識的講解上,應創(chuàng)設各種語言場景,把抽象的文化與語言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實踐中去體驗、感悟。尤其是那些與中國文化有差異的交際規(guī)則及言語行為習慣一定要讓學生反復操練,做到舉一反三,熟練掌握。
2. 循序漸進原則
根據(jù)認知規(guī)律,學生的語用能力是逐步發(fā)展起來的?,F(xiàn)行教材正是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以螺旋式循環(huán)往復的方式編寫的。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中不同的語言功能,在不同語境中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多元逐步滲透 , 把握英語語言文化,進而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3. 思想性原則
中學生的價值觀正在形成中,教師在介紹英語國家文化的時候一定要把握思想性的原則。教師要多介紹主流文化,在課外閱讀中多向學生介紹積極健康的內容。涉及到頹廢的、不健康的或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批判地認識。總之,通過文化學習讓學生認識到文化無所謂孰好孰壞,讓學生認識到世界是多樣性的。從而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價值觀,培養(yǎng)世界意識。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注意文化的教學,引入不同的文化和思維方式,不但有利于學生掌握英語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開放包容、積極樂觀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