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妙伶
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準確把握的,也不是在強制的灌輸下就能理解學會的,而是在悅讀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實踐中慢慢地體會進而掌握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想方設法使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悅讀深入其中,從而做到運用自如。
一、悅讀理解,說一說
說作為重要的信息輸出方式,是人思維的外現(xiàn)和寫作的基礎。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依托說這個互動過程,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讓語言文字的運用在“說”的訓練中得到強化。如《我最好的老師》一文結(jié)尾,朋友說“他怎么能這樣來糊弄你們呢?”讓學生反駁這位朋友。學生們在這“說”的平臺中,結(jié)合課文的內(nèi)容和生活經(jīng)驗通過大腦的思維對語言進行再造,有效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學生們在反駁中,既有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又有對懷特森先生的贊美,語言文字的運用得到落實。
二、悅讀精彩,仿一仿
在課文中,有許多語言的表達形式很精彩,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語文教材上的特殊表達,如: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問句,反問句,感嘆句等特殊句式,特殊標點符號的使用等。抓住這些精彩表達,夯實學生的悅讀能力,并將這些表達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著力點,能把悅讀教學落到實處。如《山中訪友》一課中第5自然段,作者采用第二人稱,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同時語段采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抓住這一精彩語段,先讓學生在多形式悅讀中感悟語言的魅力后,進行仿寫。讓學生與山中的“朋友”打招呼,與濱江長廊的“朋友”打招呼,與校園的“朋友”打招呼。又如《匆匆》一課,在教學句子“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讓學生學習作者采用排比的句式,在描繪的景物中,表明時間飛逝的痕跡。于是有了如是精彩的語言:“太陽落了,有再升的時候;月亮缺了,有再圓的時候 ;海水退了,有再漲的時候?!薄帮L兒停了,有再吹的時候;雪兒化了,有再下的時候 ;地面干了,有再濕的時候?!睂W生就是在這樣的實踐中,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發(fā)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夯實了悅讀與運用的能力。
三、悅讀“空白”,寫一寫
優(yōu)秀文學作品包含著許多“空白”,這一空白藝術(shù)的處理為我們語文悅讀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可以充分挖掘文中的“空白”,運用適當?shù)姆椒ǎ龑W生展開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這樣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語言文字運用的發(fā)展是大有裨益的。如《窮人》一課,桑娜告訴丈夫自己已經(jīng)把孩子抱回家后。課文就戛然而止。作者留下了這藝術(shù)空白,激發(fā)著學生的思維。孩子的命運會怎么樣?桑娜與漁夫又會帶領孩子怎樣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guān)?這些問題都牽動著學生的心。抓住這一藝術(shù)空白,引導學生在把握故事情節(jié)的主線,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zhì)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續(xù)寫。又如《老人與海鷗》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抓住“有聲有色的樂譜”這一空白,設計這樣的問題:“在這有聲有色的樂譜里,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讓學生們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以心感受心,通過想像把看到的和聽到的寫下來。就是這種填補空白,不僅讓學生的思想得到激揚與沉思,而且也使學生的語言得到修飾與錘煉。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悅讀實踐,學生的潛能被開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在涌動,生命在躍動。
四、悅讀體驗,演一演
語文課堂教學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師要善于將枯燥的課文轉(zhuǎn)化為生動形象的語言,巧妙地把理解課文和體會文章情感融合在一起,讓悅讀與語言文字的運用落到實處。如《老人與海鷗》一課,教師在教學“老人邊給它喂食邊對它親昵地說著話?!边@句話時,引導學生置身于文本角色,“老人究竟會對海鷗親昵地說些什么?”“海鷗又會親昵地對老人說些什么?”進行“角色情感”體驗,置身于老人與海鷗這兩種角色的學生一起演繹、交流,你一言我一語,你一唱我一和:“海鷗是幸福鳥,……能為你們送食,我就心滿意足了。”“謝謝您,老爺爺!如果不是你,這個冬天我們就餓肚子了?!薄坝H愛的孩子們,快來吃吧!”“老爺爺,你累嗎?餓嗎?你不圖回報地照顧我們,你覺得值嗎?我們是你的兒女,你就是我們的父親,我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這樣的情感交流和碰撞中,海鷗對老人的感謝之情,老人對海鷗的愛護之意被表達得淋漓至盡。同時,學生們通過動作、神態(tài),語感的演繹,也充分將“親昵”展現(xiàn)出來??梢姡瑒?chuàng)設“角色體驗”,不僅是情動而辭發(fā),更是讓情到深處更加濃?。∮秩缃虒W《蒙娜麗莎之約》,在學生品讀課文,透過語言文字感受名畫的魅力后,讓學生當一名小小解說員向別人介紹這幅名畫。學生們置身于“解說員”的角色中,進行語言文字的再造。他們的解說或流利酣暢,或見解獨到,或精彩生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內(nèi)化了課文的語言文字,而且語言文字的運用更是得到錘煉和提升?!八畤L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睂W生就是在這樣的語言實踐中,暢談自己的感悟,深化自己的認識,提高悅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以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促進生命的勃發(fā)。
總之,讓我們在教學中,發(fā)揮教學機智,讓學生在實踐表達中,夯實悅讀與運用的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