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212-02
目前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仍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學生管理,作為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境界和格調(diào),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具有了更加誘人的魅力。班級是個大花園,每位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需要老師精心呵護和培養(yǎng),尤其是班主任更要懂得如何增強班級凝聚力。在集體教育中,充分肯定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關鍵的一環(huán)。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集體榮譽感
集體榮譽感是指學生自覺意識到作為集體一員的尊重和榮譽,從而更加熱愛集體,珍惜集體的榮譽,推動集體成員積極向上的一種情感。集體榮譽是集體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打造團隊精神,形成優(yōu)良集體的一種粘合劑,它促使個人為爭取或保持幾日的榮譽而努力行動,改正不符合集體要求的缺點或錯誤,促使班級人人向上,為學生今后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真正的人要有一種精神——人的精神,這種人的精神會在信念與情感、意志與追求之中,會在對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態(tài)度上,會在分明的愛與憎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榮譽是社會、集體或別人給予的贊美性稱號及物質(zhì)的肯定,其中包括對個人或集體的品行、成績等多方面的評定。榮譽要以正確的方式和刻苦努力才能獲得,它是汗水和心靈的結晶。教師既要保護學生的進取心,又要把握分寸,正確引導。在肯定閃光點的同時,指出不足,糾正偏頗。片面追求榮譽往往也會助長個人主義、小團體主義。在為集體爭榮譽的過程中,形成統(tǒng)一的目標、統(tǒng)一的意志,形成動機與效果一致的完美結合。
二、樹立信心,正面引導
作為班主任要主動關心愛護學生們,循循善誘,啟發(fā)學生自覺領悟道理,做學生們的親密朋友和貼心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用耐心和真心去感動學生;樹立正面典范,充滿正能量,從正面講道理,賞識教育為主,真切地關心和愛護學生,培養(yǎng)師生間的默契,形成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教育模式和氛圍。學生在融入了集體后,就要學會關心這個集體里的其他成員,也就是當別的學生遇到困難時,要伸出援助之手,盡可能地幫助別人,讓別人感受到集體帶來的溫暖,這樣,大家才會有一種良性的向上的精神。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個性發(fā)展的氛圍,為每一名同學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使每名學生在班集體的團結互動中健康成長。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班級學生的情緒,成為學生行為的導向,教師不失時機地發(fā)揮集體的教育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起著巨大的激勵和制約作用,這必然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使班集體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奮發(fā)向上的新局面。
三、鉆研業(yè)務,身正為范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是北師大的校訓,作為教育者應始終牢記。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者首先應是一個優(yōu)秀的學習者。高職學生不僅有自己的觀點和一定的判斷能力,還仍然有很強的模仿能力,老師用自己的精神和人格來感召學生的學習潛能會勝過一切雄辯的語言。這種學習既要有專業(yè)知識、教育技能的學習,更要有做人美德的學習。要給學生一碗水,至少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樹立典范提高威信。教師用博大精深的知識取信學生,用真誠和善意的態(tài)度感染學生,用質(zhì)樸的生活作風影響學生,用刻苦鉆研的精神意志帶動學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四、認真分析“特殊”學生,善待不足
每個班級里總會有那么幾個表現(xiàn)不凡的“特殊”學生,這常常是給班級管理增加難度的要因。若能做好這為數(shù)不多的“困難戶”的工作,班級管理將會順利許多。學生都有個體差異,即使再簡單的題目,也不可能全體學生都用同一種思維、同一種方法來求解。所以,我們應該用不同的模式去教育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寬容地正視學生的不足。在內(nèi)在智力沒有大的差異的前提下,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對孩子的發(fā)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家庭的影響。要了解學生,首先就要了解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給特殊學生建立小檔案是比較合適的方法。檔案記錄這些學生的性格特征、特長愛好、家庭狀況、生日以及成長經(jīng)歷。通過對他們言行的認真觀察和對檔案的仔細分析,就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背景都是不同的。就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是家長放任自流和追求完美相矛盾的,平時不管、不教育孩子,可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閃失(比如老師告狀),就會超常嚴厲甚至痛打痛罵孩子;另一種是把孩子理想化的,認為自己的孩子身上沒有任何缺點,也不愿意別人發(fā)現(xiàn)并指出他的孩子的缺點,他們一味溺愛孩子,總是護著孩子,幫孩子找理由。對這兩種在近乎扭曲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管理方式就不能千篇一律。這些學生大都是童年教育失敗的受害者,對待他們的不良行為要認真分析,找出內(nèi)在原因,在提出要求之前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寬容地給他改正的時間,甚至可以容忍他的重犯,不能一概地用懲罰來警示。因為他們或者是早已習慣了叱罵的聲音而對懲罰無所謂,或者是熟悉了維護的謊言而對懲罰報以極強的逆反。老師要善待學生的不足,給予適當?shù)淖鹬?,設法尋找契機,靠近他們的心靈,取得信任,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把工作做到深處,才能從根本上改善他們的不良行為。
五、呵護自信心,增強班級凝聚力
作為一名老師,除了對所教專業(yè)的熱愛和深刻的理解之外,還要有正確的學生觀?,F(xiàn)代的學生,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自尊心特別強,如果在教育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難以挽救的后果。當下的高職院校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基礎教育和高考的失利者,知識基礎較差,厭學違紀現(xiàn)象平凡,對學校和老師等各種教育活動產(chǎn)生極大的逆反心理。調(diào)查之后會發(fā)現(xiàn)一個共同現(xiàn)象:這些學生在選擇這些專業(yè)時大都是勉強的,原因來自于家長的意愿,二是成績差抱著混文憑的心理來就讀,甚至有的學生對我說:“老師,你別管我了,我就是個差生”。對于這些學生,作為班主任老師的我會對他們說,如果我沒能幫助你解決你的難題,無疑是我的失敗,你能否給老師一些安慰,跟老師說說你最欣賞自己什么,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你對自己的將來是怎樣打算的。每當這時,這些學生多多少少都會談到自己的一些優(yōu)點,比如誠實、講義氣、辦事公正、孝順父母等等,這時就可以抓住他們的“長處”激活自信心,呵護他們的自信心,并從中延伸,幫助他們找出不足之處,運用引導、疏導、指導等方法,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如果忽略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一味地用叱責、懲罰對待他們,再度摧毀他們本來就非常脆弱的人格尊嚴,是徒勞無功的,那將是教育者、或者說是教育的悲哀。如果他們在這個通向成年人的最后一個學生時代沒有體會到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感受,他的學生時代就是蒼白的,他的未來將是暗淡的,因為他沒有了自信心。所以,學生就如同播種的種子,土地越是貧瘠,就越需要加倍的呵護,教育者要以他們的優(yōu)勢為切入點,揚長避短,肯定和鼓勵他們,恢復他們自信。
每個人都需要群體,在群體中尋求歸屬感。對學生而言,班級就是屬于他們的群體,他們因為擁有這個集體而不孤獨。在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自信心、張顯每個學生個性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強調(diào)個人命運交給團隊業(yè)績的觀點,讓他們明白自己是班級的一分子,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班級形象。只有通過班集體的團結合作,才能真正體會到自己在班級里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夠共建良好的班風,形成良好的學風。比如,盡可能多地開展一些師生共同參與的交流活動,包括學習、生活、情感等各個方面的有效溝通,在班級里營造暢所欲言的、平等互助的、民主健康愉快的氣氛;注重學生內(nèi)在動力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使學生在管理中學會自我教育; 不僅要關注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提高,更要重視學生的情感的發(fā)展與人格的完善;既要小心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又要尊重學生的情感。在有效的溝通中,使自己成為學生可信賴的朋友和伙伴,這樣才會有師生共同的進步和快樂。
當然,班級管理工作是復雜而微妙的,需要細致入微用心體味,需要不斷學習和付出,才能逐步完善走近完美,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一個很好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