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芬
【摘要】現(xiàn)代社會,良好的口才對實現(xiàn)個人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課本劇是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口才的重要途徑之一。為此,本文在闡述編排高中語文課本劇意義的基礎上,結(jié)合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內(nèi)容,基于口才訓練這一目標,為如何借助課本劇更好地鍛煉學生口才進行策略分析,旨在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本劇;口才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提出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口語交際的源泉,作為教師要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通過開展課本劇展演活動來引導學生發(fā)展口語交際能力。課本劇是師生以語文教材中的有關課文,特別是教材中選擇的中外戲劇劇本等為基本內(nèi)容,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表演故事、小品或者小型話劇的藝術形式。課本劇的表演綜合文學、藝術、音樂、舞蹈等多門學科內(nèi)容,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感受,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在課本劇展演前的討論中鍛煉學生口才
課本劇是課堂藝術的拓展體現(xiàn),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深化學生對語文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為了能夠提升課本劇展演的成效,在課本劇展演之前,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時間,讓學生對想要表演的課本劇進行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口才得到鍛煉。在具體的課本劇排演之前,教師組織學生選擇要表演的課本劇的篇目或片段,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再由小組長帶著大家討論交流,出謀劃策,編寫劇本。在準備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怎樣把敘述語言改變成人物的舞臺對話,表演時可以加上哪些表情、動作等舞臺說明,需要設計怎樣的服裝、道具……
比如在表演課文《鴻門宴》的時候,教師在帶領學生熟讀課文之后,將班級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分別開展“宴會前”“宴會中”“宴會后”的劇本編寫和表演。在教師的提議下,學生為課本劇展演積極準備,為每個劇本設計了相應的臺詞、動作,學生之間就劇本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討論,表達自己對項羽、劉邦、范增、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物性格的看法和劇本編排的主張,經(jīng)過大家的討論,在編寫基本臺詞的基礎上,學生額外增加了方言臺詞,豐富了語言,收獲了表演的快樂。
二、在課本劇展演過程中拓展表達與交流的幅度
表演是對戲劇文本的一種重要呈現(xiàn)形式,能夠?qū)㈧o態(tài)的劇本、臺詞從書本上遷移到實際課堂中,活化戲劇劇本的內(nèi)容,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本內(nèi)容的精髓。表演和語文課堂上的分角色朗讀不同,表演者在熟記臺詞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并在表演的過程中注重和他人的配合,了解對方的臺詞,用語言特別是肢體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這樣,在課本劇展演過程中極大地強化了學生感情投入的深度,拓展了表達與交流的幅度,實現(xiàn)了文本與學生經(jīng)驗世界、成長需要的溝通。在劇本排演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課本展現(xiàn)環(huán)節(jié)做出精心的設計,明確每名學生的表演分工。比如在開展《雷雨》劇本排演的時候,里面涉及人物形象比較多樣,比如周樸園、蘩漪、侍萍等,在角色安排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和感情糾葛,深刻領悟人物之間復雜的關系和情感。在整個課本劇排演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表演活動是中心。一方面教師要在劇本情節(jié)和人物表現(xiàn)方面做出指導,另一方面學生作為不同角色的扮演者,也需要細致了解其他學生扮演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語言溝通,積極交流,密切配合,從而在深化彼此對劇本認識的基礎上增強彼此之間表演的配合度。
比如在開展《廉頗和藺相如列傳》課本劇表演的時候,教師在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了課本劇的編排演出,學生熟讀理解課文后,用語言、表情、動作完美地展現(xiàn)了藺相如在秦廷不卑不亢、完璧歸趙的英雄形象。在課本劇展演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密切溝通,在溝通交流中對劇本中的人物關系和性格特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最終演繹出了動人的故事。再比如展演進行到“負荊請罪”這個環(huán)節(jié)時,學生通過積極的討論交流,對之前的劇本做出了適當?shù)男薷模谄渲刑砑恿颂A相如讀書、廉頗和大臣們對藺相如指指點點的情節(jié),不僅增加了劇本的戲劇沖突,而且通過額外增加的人物對話,促進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一言一語的表演中,拓展了表達與交流的幅度,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在課本劇展演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說話膽量
語言表達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但是從當前高中語文教學實際情況來看,較多的學生在課堂上不懂得也不愿意去表現(xiàn)自己,對于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也往往是不敢回答,一說話就會臉紅。學生出現(xiàn)這種情況與其膽量小、怯場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課本劇展演的進行是鍛煉學生膽量、促進學生勇于表達自我的一種重要方式,能夠在展演的過程中不斷克服學生膽怯的心理。
課本劇的展演需要面向班級全體同學,在展演的過程中,學生們隨著劇本內(nèi)容的推進,展示著自己的語言、形象以及對課文的理解,在和同學一起表演一起歡樂的過程中,他們會逐漸從小心翼翼轉(zhuǎn)變?yōu)槁渎浯蠓?,在不知不覺中練出了膽量。比如在開展《荊軻刺秦王》課本劇展演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在扮演荊軻的時候要表現(xiàn)出人物的氣勢,扮演荊軻的學生,從古裝扮相到舞臺語言都充滿了氣勢,在古裝扮相氣勢提升的同時,扮演高漸離的學生在命運交響曲的鋼琴伴奏中大聲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并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音調(diào),感染了觀眾,要知道,他本來是一個安靜膽小的學生??梢?,展演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口才。
四、通過劇本編寫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課本劇展演中,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理解文本作品外,還要在課下為學生討論交流之后的劇本編寫做出指導。比如在學習完《孔雀東南飛》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文本內(nèi)容和人物形象特征,設計出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對話,在人物對話中展現(xiàn)詩歌的故事情節(jié),強化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和了解。通過表演讓學生深入認識到焦劉夫婦心心相印、堅貞不屈的形象,在情景模擬和人物角色對話過程中,學生很快入戲,焦母的蠻橫霸道、蘭芝的善良多才、仲卿的鐘情無奈、劉兄的自私無情……都被表演者用個性化的舞臺語言甚至是潛臺詞表現(xiàn)了出來。試演之后,教師可以再召集各小組成員總結(jié)討論發(fā)言,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特征的把握,增刪劇本語言,集眾之長,編寫劇本。學生紛紛發(fā)言,表達了自己對焦仲卿、劉蘭芝凄美愛情故事的惋惜,還有一個小組大膽設想了一個大團圓結(jié)局。通過反復地集思廣益編寫修改劇本,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結(jié)語
編寫展演課本劇是一種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在“做中學”“玩中學”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教學實踐告訴我們,編演課本劇對學生學好語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課本劇的編排交流和具體展演交流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更可喜的是,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科學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口才。學生在課本劇展演中體會到表達的樂趣、表演的興趣、語文學習的有趣,從而樂學、會學、勤學,大膽學,提高語文素養(yǎng)。筆者認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課本劇的展演需要老師們足夠重視,老師要在編演課本劇活動中指導學生完成課本劇的編寫,同時又要注意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贊揚學生表演才能,充分發(fā)揮出展演課本劇在提高學生素養(yǎng),尤其是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方面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向文劍.高中語文課本劇表演的評價策略研究[J].漢字文化,2018(9).
[2]徐金花.課本劇表演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探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1).
[3]戴啟江.課本劇表演的評價策略探究——以《史記》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7(1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