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言
【摘要】“以人為本”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指導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構建“以人為本”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育教學主要目標。對于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學來說,教師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小學高年級數學構建以人為本課堂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人員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以人為本? 小學高年級數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144-02
1.引言
新課改要求小學數學應努力打造一個“以生為本”的高效課堂,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小學數學應重視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并將其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引導學生在課堂動手實踐過程中認知數學知識形成及發(fā)展的全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切實推動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及成效。
2.簡述在“以人為本”的數學課堂中提升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
2.1精心設計數學課堂動手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數學課堂參與意識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動手實踐是一種有效的、直觀的課堂教學手段。通過組織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動手實踐既能夠滿足小學生愛玩好動的心理,同時又能夠切實拉近學生和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展開直觀具體的認知活動,更加有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有效性的提升。比如,在講解“圓的面積”這一課中,就可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通過手腦結合方式探索出多種不同的圓面積計算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部分同學動手將一個圓形剪開拼成一個近似平行四邊形的圖形,而后使用S=ah來計算圓形面積;還有部分學生將圓形用剪刀剪開后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的圖形,而后再用以往學習過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算圓形面積;該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并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繼而確保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2.2合理運用分組合作學習模式體現(xiàn)“以生為本”教學理念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極大地推動了各個學段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及革新,比如“翻轉課堂”“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游戲教學法”以及“分學合作學習”等全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為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也應充分依據數學教學內容、學生數學能力特點以及教學具體情況,合理地采用分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數學知識的思考、探討、協(xié)作、學習和掌握,真正地體現(xiàn)出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小學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依據學生特點和能力將學生合理地分成不同的小組,并給學生設置具有合作探究性的問題或任務,最終達成學習目標。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自主閱讀、分析以及探討等完成相應任務,并在形成質疑、提出質疑和解決質疑的過程中深刻地學習和掌握數學新知,切實強化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念,教師則可將更多精力放到學生普遍提出的問題上,對學生展開更加針對性的指導教學,從而極大地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2.3制定科學完善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機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優(yōu)化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應重視數學教學評價方式,一整套科學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既能夠幫助全體學生樹立數學學習自信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同時也是確保數學教學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對小學數學教學來講也應制定科學完善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機制,實現(xiàn)合理評價和有效評價,體現(xiàn)“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確保小學數學教學根據全面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推動小學數學教學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在對學生評價時教師應采用激勵性評價、客觀性評價、差異性評價以及綜合性評價等方法,不能只把學生的數學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應將學生數學成績、課堂表現(xiàn)、課上課下任務和作業(yè)完成情況、出勤、數學學習態(tài)度等多個方面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幫助每一位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不斷完善和發(fā)展。
3.結束語
以人為本不僅是一種教學的理念,更是教育的進步和完善,學生學習不是為了單純的積累知識,學會思考、探索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地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韓維. 以生為本,構建有效、快樂的小學數學課堂[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5(5).
[2]張桂玲. 以生為本,構建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J]. 山海經, 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