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楠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在互聯(lián)網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內容,其次闡述了互聯(lián)網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行性,然后總結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英語教學當中的實際應用流程,旨在通過對高效英語教學當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內容分析,為相應的英語教學實踐提供理論參考和指導。
[關鍵詞]互聯(lián)網技術;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2-0167-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2.074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英語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對于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F階段,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為了滿足市場經濟對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必須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英語的應用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因此新興出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可以轉換教師與學生二者的角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間相互配合。在互聯(lián)網技術的支持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了更好的應用基礎和應用空間。
一、互聯(lián)網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內容
(一)概念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通過將教學資源融入視頻和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再由教師解答學生的疑難點,學生之間通過交流實現知識內化。這種教學模式能夠體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讓課堂時間得以合理和充分的運用,提升學生的知識學習效果。在互聯(lián)網技術支持之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得以更加實際有效的應用,教師從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轉換為引導教育,使得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學習自主性。
(二)特點
首先,在互聯(lián)網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當中,師生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學生由傳統(tǒng)的被動地位變?yōu)檎n堂主體,而教師也逐漸向引導者方向變化;其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學生在課下完成知識內化,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課下變成了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階段,課堂時間改由學生交流互動完成知識內化;最后,與傳統(tǒng)模式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多媒體課件僅僅作為一個工具用于搭載教學知識,信息化教學的形式化比較嚴重,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將教學資源與視頻相結合,通過網絡互動增進師生交流,體現了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
二、互聯(lián)網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行性
(一)高校英語教學的難點
和初中英語以及高中英語相比較而言,高校英語的教學更加寬松,但仍然局限于應試教育的弊端,教學目標依舊以四六級考試或者是雅思考試和研究生英語考試為主。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教學應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在聽和說等方面的應用能力,想要讓學生在英語方面的應用能力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要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相應的重視。但目前,高校英語教學對于灌輸理論知識的重視過多,而沒有培養(yǎng)好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學生對于各種考試雖然能夠很好地應付,卻沒有足夠的能力滿足英語應用要求,這與開展英語教學的初衷無法相符合。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英語教學的優(yōu)勢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善和創(chuàng)新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通過在課堂上的互動過程,提升了對學生內化英語知識以及培養(yǎng)學生英語技能的重視性,并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更加豐富有趣。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讓因材施教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fā)揮,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時間利用教學視頻或者微課來了解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而在課堂中設置互動環(huán)節(jié)就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點和預習情況來進行,并且還能在課后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溝通,為學生解惑,實際做到因材施教。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高校英語教師的特點相符合
現階段從事高校英語教學工作的教師通常都學歷較高,而且教師們的年齡結構也逐漸趨向于年輕化,因此教師們也有著非常強的開放思維和學習能力,學習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也會比較輕松快捷。并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互聯(lián)網技術的支持,要求高校英語教師必須具備足夠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就目前來看,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師都能夠掌握制作網絡課件和制作微課視頻的技術,并且能夠對其熟練運用,也可以很容易的接受網絡和多媒體資源,使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了發(fā)揮基礎。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英語教學當中的實際應用流程
(一)課前準備階段
首先,教師要基于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基礎上正確梳理教學內容,把這些知識點與情景化短文相融合,完成教學導入;其次,歸納教學重點,制作課件,在對學生導學學習知識進行檢測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學生英語技能;最后,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和信息技術,教師可以設計與制作微課視頻,向學生初步介紹一些生詞和重點詞句,幫助學生清楚閱讀課文的障礙,同時,還可以插入一些錄音和動畫視頻,讓學生在觀看和聆聽的過程中意識到自身發(fā)音的問題,并進行學習糾正,除了這些之外,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學習任務和訓練內容,以便于讓學生在完成自主學習后對自身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利用微課視頻,可以讓情境導學設計和多媒體課件有機結合,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從而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前的自主學習,為后續(xù)的課堂互動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實際應用中,翻轉課堂教學的課前準備階段老師需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來梳理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的知識要點,并且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來支撐教學內容。翻轉課堂課前準備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課前學習程度對課堂互動和學生的學習質量有重要影響。由于課前學習屬于學生自主學習,所以可以因材施教,開展個性化教學。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知識背景不同,需要的教學材料也就不同。互聯(lián)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材料,從而讓學生在各種學習材料的對比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素材。第二,在制作課件時要“有整有散”。所謂“整”是指要有一個課件將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知識點脈絡梳理清楚。所謂“散”是指針對教學中的各個知識點進行展開講解和輔助練習?!罢焙稀吧ⅰ庇袡C結合,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盲點,然后在“散”的教學課件中去有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如果這樣教師的課前課件制作工作量就相當大了,所以教師要在網絡資源中挖掘有效教學素材,在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來進行調整和修正。第三,用視頻制作微課可以更好地呈現教學內容。對英語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教學資源。例如,發(fā)音訓練、文學常識、專題練習等等,還可充分使用看電影學英語、BBC、VOA等資源。
(二)課堂互動階段
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如何充分有效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課前進行微課視頻學習時,可以對將要學習的英語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從而建構起基本的英語知識框架,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而言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并且,在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際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進行交流和互動,教師為學生解答疑惑難題,學生在彼此的交流探討中對深化對知識的學習,促進知識的吸收和理解。
在高校英語教學當中,大部分高校學生已經沒有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該要結合實際情況來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以明確的主題設置特定環(huán)境引導學生主動完成英語交流,鼓勵學生進行協(xié)作學習、合作探索。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及英語水平為依據,劃分相應的學習小組,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生在小組中的角色,將學習任務以小組形式分配,讓學生在組內完成問題的交流和探討。在安排小組角色的時候,需要讓角色安排富有針對性,比如說安排口語水平較低的學生作為小組的發(fā)言人,負責陳述小組觀點,而寫作水平較低的學生則負責小組的記錄工作,這樣一來,能夠讓某一方面能力不足的學生得到鍛煉和強化,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提升高校英語教學成效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實際應用中,翻轉課堂的課堂互動階段老師需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老師要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在梳理學習脈絡,讓學生明確哪些教學內容是必須掌握的,以及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老師一邊梳理知識脈絡,一邊與學生互動,以此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課前預習質量。第二,老師在主導課堂時要多用啟發(fā)性和鼓勵性的語言。啟發(fā)性的語言可以引發(fā)學生思考,鼓勵性的語言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長期使用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形成一種思考習慣和學習能力。在課堂互動中,老師可以將英美文學常識滲透給學生,輔助學生用英語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第三,老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發(fā)言權和暢所欲言的機會。英語是一門工具學科,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靈活使用英語來進行交流。英語課堂上,讓學生多用英語來進行交流和表達,能夠鍛煉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勇氣和自信,老師也能夠發(fā)現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短板,然后又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指導。
四、結束語
在互聯(lián)網技術的支持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備了運用的實際性和可行性,但現階段的高效英語教學還有一定的問題存在,其關鍵在于如何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英語教學的運用當中有著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當中,最需要注重的是設計課前準備和課堂互動兩個環(huán)節(jié)。在開展高校英語教學工作時,必須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來合理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從而實現讓高校英語教學效果得到深化、高校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