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鶯
內容摘要:隨著信息科技的突飛猛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斷加深,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有效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枯燥乏味的問題,有力推動了現(xiàn)代教育改革。引入信息技術,從聽障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fā),探討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語文教學,對于提高聽障學生的語文水平,促進其身心發(fā)展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 特殊教育 聽障生 語文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化,信息技術在現(xiàn)代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兩者的融合達到從未有過的高度。信息技術給現(xiàn)代教育帶來了很多的變化,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枯燥、乏味、單調、刻板的現(xiàn)狀。在聽障生語文教學中,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廣大聽障學生提供了更豐富、更直觀的學習方式,強化了他們的視覺體驗,有效彌補了聽障學生聽力缺陷帶來的學習能力的不足,幫助他們更加高效地學習語文知識。因此,學校和教師要充分重視信息技術在聽障學生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提高針對聽障學生的語文教學效果,有效推動聽障生語文教學的變革。
字詞是聽障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掌握字詞是聽障學生進行讀寫的前提。字詞學習貫穿于整個中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傳統(tǒng)的語文字詞教學中,教師往往對照課本進行講解,通過黑板+粉筆的方式呈現(xiàn)字詞,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有效果,但已經(jīng)越來越無法適應當下的教育發(fā)展趨勢,對于聽力存在缺陷的學生來說,這種側重聽覺感官的教學方式難以有效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難以使他們獲得豐富的信息。因此,教師應該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直觀的教學情境,引導聽障學生結合情境直觀地認知字詞,增強他們的視覺感官體驗。例如,在教學象形字時,教師可以先進行歸類,然后制作相應的PPT,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進行直觀展示。如在學習“火”字時,教師可以結合聽障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情境,針對“火”字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其拼音,然后提問聽障學生是否認識這個字,再用多媒體播放火苗燃燒的動畫,聽障學生結合這個動畫情境和生活經(jīng)驗就可以通過拼音將“火”字讀出來,而且教師可以結合生動直觀的動畫情境幫助聽障學生更加深刻地記憶和理解這個意象字,讓聽障學生明白“火”字是“一點一撇加一個人”,即人在非常憤怒的時候經(jīng)常會舉起兩只手,并且嘴里發(fā)出“呼呼”的怒吼聲。再比如,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幫助聽障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詞語含義。如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詞義。以《豐碑》一課中“豐碑”一詞的教學為例,很多聽障學生對于“豐碑”的深層次含義不太理解。為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直觀的教學情境:天空中飄著鵝毛大雪,軍需處長在一棵樹下,身體已經(jīng)大雪覆蓋了,看起來就像一座豐碑。通過這樣的情境幫助聽障學生對“豐碑”形成直觀的認知,然后引導聽障學生探討問題:軍需處長為什么會凍死?這時教師繼續(xù)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畫面中出現(xiàn)一個老戰(zhàn)士的形象,他的身體凍僵了……,結合情境和課文,聽障學生將直觀地感受到軍需處長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為了進一步加深聽障學生對“豐碑”這個詞語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將以上兩個畫面有機融合起來:一位老戰(zhàn)士凍僵了,雪下的越來越大,軍需處長的身體漸漸被雪覆蓋,最終他變成了一座豐碑。通過場景對比充分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從而引導聽障學生深刻體會到“豐碑”這個詞語的內涵。
語言學告訴我們句子是語言表達的基本單位,文章的表達不能缺少句子,一個精彩的句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句子教學也是聽障生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句子教學,幫助聽障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以《詹天佑》一課的教學為例,很多聽障學生不理解“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這個句子的意思。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火車如何進行“人”字形線路運動得以上陡坡的動畫過程,當聽障學生直觀地看到火車是如何走“人”字形線路爬山的,在觀看演示動畫的過程中就會在腦海中漸漸形成一個直觀形象,從而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到鐵路線路設計成人字形的精妙之處。再比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引導聽障學生學會造句。造句是句子教學的重點內容,如何讓聽障學生造出精彩的句子是句子教學的主要任務。以《山行》一詩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的自然景觀圖片,讓聽障學生結合圖片理解詩句的意境,通過生動的畫面增強他們的視覺體驗,豐富他們的視覺信息。聽障學生可以一邊觀賞圖片,一邊朗讀詩句,這時教師再指導他們結合詩句的意境,模仿詩句造句,如“松林深處有人家”等優(yōu)美句子。
在聽障生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開展閱讀教學,幫助聽障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先引導聽障學生通過網(wǎng)絡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如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作者的其他文學作品等等,讓聽障學生對課文內容及其作者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課文的寫作背景。例如,在教學《觀潮》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引導聽障學生課前通過網(wǎng)絡查找這篇課文的相關資料,使聽障學生了解到作者在這篇文中采用了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錢塘江潮的奇景,作者從聲、色、形、勢這四個方面開展描寫。網(wǎng)絡信息量非常豐富,聽障學生合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就可以查找到很多和課文有關的資料,從而初步掌握課文內容,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鋪墊。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幫助聽障學生梳理文中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掌握文章結構,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以《荷塘月色》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聽障學生展示一段荷塘月色的視頻,前一部分內容呈現(xiàn)整個“荷塘月色”,后一部分根據(jù)文中描寫的景物順序一一呈現(xiàn),如池塘,荷花,月光,花草樹木等,和文章結構貼切,有助于聽障學生看懂文章的寫作思路,使他們更好地體會到遠景、近景層次,融入到文本中。相較于傳統(tǒng)的閱讀教材,教師的板書,在效率上就已經(jīng)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借助多媒體這種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刺激聽障學生的視覺感官體驗,讓語文閱讀不再枯燥乏味,聽障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首先,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感性啟發(fā),傳統(tǒng)寫作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通過講解作文命題的方式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fā)。例如,以“路”為命題的寫作訓練,教師如果只口頭講解,黑板演示,很難讓聽障學生深入理解作文命題“路”的含義,這種情況下聽障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往往都憑空想象,缺乏真情實感。而利用多媒體可以先給聽障學生提供更加直觀、更加感性的啟發(fā)。教師可以先通過網(wǎng)絡查找各種路的圖片:鄉(xiāng)村小路、山路、鐵路、水路、石板路、絲綢之路等等,讓聽障學生直觀地看到各種各樣的路,啟發(fā)聽障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發(fā)表對某些“路”的看法。接著教室可以利用多媒體給聽障學生播放一些和“路”有關的影視片段,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常年奔跑的路,配合文字解說啟發(fā)聽障學生從有形的“路”,聯(lián)想到無形的“路”:人生路、事業(yè)路、情感路、心路等,在這種感性的啟發(fā)下,聽障學生的寫作思路得到有效拓展,文章構思水到渠成。其次,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良好的寫作氛圍,使聽障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動筆寫作。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下,教師習慣用命令的口吻給聽障學生安排寫作任務,學生在這種氛圍下無法充分放松身心,發(fā)散思維,常常是冥思苦想也想不出,寫作思路無法打開。如果教師可以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寫作氛圍,將有助于激發(fā)聽障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他們迸發(fā)出更多的寫作靈感。因此,教師要運用信息技術設法引導聽障學生挖掘尋找寫作素材,使他們能在有限的時間空間中高效地運用素材開展寫作。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視頻或圖片,醞釀聽障學生的情緒,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然后在聽障學生正式開始寫作時,教師可以播放實現(xiàn)準備好的MV給聽障學生觀看,讓他們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開展寫作,有助于拓展他們的寫作思路,激活他們的思維。最后,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在評改作文時實現(xiàn)師生、生生之間的在線交流。作文評改是寫作教學不可缺少的關鍵一環(huán),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打破傳統(tǒng)作文評改單一刻板的現(xiàn)狀,有效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開展作文評改,將學生的作文掃描輸入電腦中,然后組織聽障學生來到多媒體教室,在線開展作文評改,組織學生在線欣賞、討論作文,相互評改作文。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密切關注聽障學生的作文評改情況,適當加以指導,為學生解答疑問,提供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作為聽障學生評改作文的參考。如高考滿分作文。同時教師可以要求聽障學生將自己認為寫得很好的作文或存在爭議的作文上傳到在線平臺,組織其他聽障學生進行在線討論,共同評改,最終評改出比較滿意的結論。這樣的作文評改方式可以有效激發(fā)聽障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文氛圍,有效拓展寫作教學活動的空間,使得聽障學生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作文評改,從而有效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進而提高寫作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大地提高了聽障生語文教學質量,拓展了聽障學生語文教學的廣度,豐富了教學內容。合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激發(fā)聽障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視覺感官體驗,有效彌補他們聽力上的不足。因此,信息技術在聽障學生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前景廣闊,要想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學潛力,需要廣大教師不斷探索,努力實現(xiàn)聽障學生語文教學的信息化,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促進其身心發(fā)展,推動我國特殊教育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1]俞芹.信息技術融入聽障生語文探究式教學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2.10
[2]由婧涵.高校聽障生語文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科學,2016.7
[3]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聾校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8.
(作者單位:廣東梅州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