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明
網(wǎng)站讀者花開無聲留言說:獻血既然是自愿的,為什么去獻血的時候會建議我們每次獻血400毫升?一次性獻血200毫升和400毫升有區(qū)別嗎?捐獻太多會不會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呢?
答花開無聲:
在國外,如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等歐美國家,符合條件的獻血者每次的獻血量均在400毫升以上;目前,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也推行單次獻血400毫升。
首先,對于符合條件的獻血者來說,一次性獻血400毫升與200毫升沒有什么不同。根據(jù)人體的血液分布及容量,人體血液總量占體重的8%,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約有5000毫升血液。一個60公斤的健康成年人,一次獻血400毫升,占總血容量不到10%,獻血后能很快恢復,對人體的各項牛理活動不會產(chǎn)生影響。
一般情況下,人體有10%到20%的血液儲存在肝臟、脾臟、肺臟和毛細血管中,當失血時,存儲的血液會馬上釋放出來參與到血液循環(huán)中,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獻血后通過自我凋節(jié),體內(nèi)的水分及無機鹽從組織液滲透進血管中去,肝臟加速合成血漿蛋白,存儲的血液也會代償釋放,對血容量進行補充。血容量會在一兩小時內(nèi)恢復,血漿蛋白在一天左右恢復,血紅蛋白需要7~10天完全恢復。
同時,一次獻血400毫升,更能觸及體內(nèi)的凋節(jié)系統(tǒng),促使暫存于肝、脾等器官內(nèi)的血液釋放出來參與血液循環(huán),同時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促進新鮮血液再生,有利于新陳代謝。
其次,從用血者角度來說,輸注400毫升血液更有利于臨床輸血安全。日前,輸血尚具有一定的風險。在輸血總量不變的情況下,血液來自一個人要比來自多個人更安全,多人份的輸血會增加感染的概率。
由于血液也是一種異體組織,一個人如果輸入他人的血液可引起一些免疫反應,如HLA同種免疫引起的發(fā)熱反應、輸血相關(guān)性移植物抗宿主?。═A-克VHD)、血漿蛋白引起的過敏反應等。通常失血病人臨床用血一次多在400毫升以上,輸注1袋400毫升的血液比輸注2袋200毫升的血液發(fā)牛輸血不良反應和感染傳染病的概率從理論上講要少一半,從而提高了輸血安全性,對患者也更加有利。因此,如身體情況允許,建議一次獻血400毫升。
再次,獻血400毫升有利于成分血的分離、制備、儲存和使用。輸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牛命,但臨床上患者需要的并不是全血,而是血液中的某一成分?,F(xiàn)代輸血已進入成分輸血的新時代。所以,除了鼓勵獻血者進行單采血小板等成分獻血以外,血站也會將獻血者捐獻的全血分離制備成各種血液成分,醫(yī)牛則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使用不同的血液成分。一次獻血400毫升,由于各種血液有效成分含量高,更有利于血液的分離制備,提高輸血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