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誠彥
摘要:中技學生基礎知識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薄弱,需要教師不斷整合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法,更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fā)展,混合式學習充分體現(xiàn)出其優(yōu)勢,筆者以《機械制圖》課程中的“識讀裝配圖”章節(jié)為例進行了實踐探索,從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中技學生;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07-0160-02
Abstract: The technical students are relatively weak onthe level of basic knowledge and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ers must integrat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The key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e author takes the chapter of "Reading Assembly Drawing" in the course of "Mechanical Drawing"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blended teaching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the author stimulates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 technical students; flipped classroom; blended teaching.
隨著網(wǎng)絡在教育教學中的進一步普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單純的在線學習模式與線下教學模式均受到一定的影響?;旌鲜綄W習被稱為混合學習或融合學習,來源于英語“Blended Learning”,它既能有效降低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成本,又能突破單純在線網(wǎng)絡學習的局限,提高教學效果、改善教學質量。“識讀裝配圖”作為《機械制圖》課程的第八章的重要內容,如何在改進傳統(tǒng)教學方法基礎上,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讓學生通過線上自學、線下導學的翻轉課堂形式,進行“識讀裝配圖”項目教學研究,翻轉課堂依托于學習平臺,充分利用平臺學習資源,通過自主學習、課堂翻轉、課后提升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1 基于“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認識
翻轉課堂 (Flipped Classroom) 即由教師提供學習視頻, 學生在家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學習新知識, 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生生間面對面的交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內化, 以達到最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翻轉課堂最大的特點是將傳統(tǒng)課堂中的“知識傳遞”與“知識內化”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反轉, 以“先學后教”的方式開展教學。它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理論和實踐多角度全方位的融合交叉,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部分, 教師和學生的系列活動全方位融合。在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性學習的教學方式下, 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與提高。課前階段學生通過平臺開展自主學習并進行課前學習討論, 培養(yǎng)了其學習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課中階段, 基于任務式學習和評價,培養(yǎng)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和項目達成能力, 課后學習拓展則提高了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2 “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在“識讀裝配圖”中的實踐研究
2.1拆裝實體機件,強化學生感官體驗
“識讀裝配圖”章節(jié),需要用到之前相關課程大量知識,簡單在教室單一傳授,學生沒有直觀感知,課堂往往比較沉悶。我們嘗試從直觀、動手的切口引入,利用自習課,組織學生分組進實驗室拆裝“尾架”零部件,要求每位學生獨立完成拆裝。在實踐中了解零件構造、零件間的裝配關系、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實踐表明,學生積極動手,主動探究,帶著直觀認識、帶著問題進課堂,學習效果截然不同。
2.2網(wǎng)絡課程資源,支持學生自主學習
翻轉課堂的實現(xiàn)對課前的自學要求較高,所以要設法引導學生充分地利用好課余的時間。引導他們開展自主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交流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和滿足感,培養(yǎng)其學習的主動性。用好翻轉課堂教師要預先在學習平臺上傳提前制作好的微課、課件、導學方案、學習任務清單等。而學生則要通過查看平臺的微課、學習文檔等開展自主學習。
2.3做好線上交流溝通、參與實時討論
學生通過學習平臺自學后,學習效果如何,遇到了哪些問題,可以怎樣解決。這些都是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能在上課前通過交流、討論、頭腦風暴的方式得到確定的答案,則是一種最好的知識建構方法。而結合中技學生愛玩手機,喜歡在線交流的特點,可以在QQ群或學習平臺開展實時的討論,讓學生積極交流、發(fā)言,探索問題的答案,同時也學會與同學協(xié)作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識讀裝配圖》的教學中,教師在一周前就上傳了所有的學習資料和文檔供學生自主學習,又提前組織學生到實驗室動手拆裝,在上課前一天晚上組織了實時在線討論,既做到讓學生在晚自習有事可做,又是做他們喜歡、愛好的事,也實現(xiàn)了線上“提出任務”->“完成任務”->“答疑交流”的主動探究學習機制。
2.4做好線下交流、開展小組學習
線上交流雖然熱鬧、學生也很積極,但確實還存在部分內向、不積極的學生,他們在交流時總像在完成任務,不能發(fā)現(xiàn)自己在自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提不出問題。所以在翻轉課堂開始之時,老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學習討論,并能回答提出的問題,在小范圍內敦促那些不積極的學生、不讓他們拖學習小組的后腿,促進小組成員共思考、同進步。
2.5任務驅動、評價引導
在《識讀裝配圖》課堂教學中,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設置了項目“識讀車床尾架裝配圖”,并把此項目分成了“尾架的組成”“尾架的安裝”“尾架的技術調試”三個遞進式的任務,學生在每次完成任務后都有相應的任務評價表進行評價,同時結合自評、小組評價和老師評價,即讓學生明白了該怎么做,又讓學生感受到完成任務的喜悅,尤其是課堂自學深入的學生更能體會到這種被肯定的快感,促進其對自主學習的好感,培養(yǎng)他的自主學習欲望,提升他的自主學習能力。
3 “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的實際意義
3.1混合式教學,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
課前學生借助網(wǎng)絡平臺的學習,結合QQ線上討論、交流答疑,對知識有了初步的建構。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按“提出任務”->“完成任務”->“評價任務”的流程中邊做邊學,感受完成任務的喜悅、分享小組協(xié)作的快樂,同時建構知識體系。課后則在拓展任務的引領下繼續(xù)利用網(wǎng)絡搜索學習新的知識,繼續(xù)新內容的學習,擴展鞏固所學知識體系,形成一個良性的學習循環(huán)。整個過程充分利用了中技學生課余時間好玩手機、愛上網(wǎng)的特點,引導其充分利用好網(wǎng)絡資源、進行有效的學習。
3.2理實一體化,做到“學中做、做中學”
《機械制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特別是“識讀裝配圖”章節(jié),學生感覺就是“在黑板上開飛機”,看不懂,聽不懂,或者只是被動強記,在學生大腦中形成一些片段,知識不成體系,更不用說上升為能力。通過課前實地拆裝,加上網(wǎng)絡資源學習,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基礎層面的知識學生基本已掌握,課堂上是重點解決綜合性的問題,譬如:車床尾架的安裝調試及工作性能分析、如何測繪裝配體等。通過項目的實施,在任務的驅動下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做到“學中做、做中學”,讓學生在項目學習中保持系統(tǒng)性學習,前瞻性學習的良好態(tài)勢,真正意義上達到了學做一體的效果。
3.3較好實現(xiàn)了知識能力的外延擴展
分析學生實際知識水平,在課前、課中、課后把握好認知學習環(huán)節(jié),改進教學方法,充實學習資源,完善評價機制?!稒C械制圖》“識讀裝配圖”章節(jié)學習,學生學習狀態(tài)從單一枯燥變得生動活潑。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幫助學生逐步回歸,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行動理念在班級蔚然成風。教學實踐中,學生不僅快速積累讀圖經(jīng)驗,能比較準確識讀“渦輪蝸桿減速箱裝配圖”“車床主軸箱裝配圖”,而且學生主動要求測繪零部件,像“桌虎鉗”的零部件測繪,這些經(jīng)歷讓學生得以鍛煉,為后續(xù)高技學段的課程設計或畢業(yè)設計打好基礎。
4 結語
實踐表明,“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體現(xiàn)了適合中技學生邊學邊做的實際需求, 而且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為學生走出校園走上社會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同時,我們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 及時進行調整, 確保能使我們這門課的教學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 鐘月輝.英國萊斯特大學遠程教育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15(10):27-32.
[2] 張其亮,王愛春.基于“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24(4):27-32.
[3] 高賢波,李潛.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 (2) :146-147.
【通聯(lián)編輯:聞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