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民
摘 要:因為時空的阻隔,學生對一些歷史知識理解困難,導致學習興趣不足。文章提出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利用音樂、文字材料、視頻材料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讓學生體驗歷史、感受歷史,這樣做既可以化難為易、刪繁就簡、變乏味為生動,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使學生在自身的參與、思考、體驗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關鍵詞:歷史情境;角色;文字材料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04-0071-01
一、通過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
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學生身臨其境地扮演歷史人物,與歷史人物同呼吸、共命運,體驗先民們的生活與情感,感知豐富多彩的歷史畫面。這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變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為積極參與、自主學習、體驗歷史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消除學生對歷史的陌生感,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與愿望;有利于學生走進歷史,體驗歷史,感悟歷史,更深刻地了解與理解歷史,更準確地評價歷史;這樣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fā)現(xiàn)自我、展示自我的平臺,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學習“百日維新”一課時,我讓學生自編自演歷史短劇,分別扮演康有為、李鴻章、翁同龢、榮祿等,再現(xiàn)當年康有為被請到總理衙門“問話”的情形。學生表演完后,我給予表揚,并提出問題。在上述案例中,通過角色扮演,學生穿越時空隧道去探索歷史,其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得到了強化,學習的興趣、探究的欲望、創(chuàng)造的快樂油然而生。同時,表演的學生和觀看的學生都感受到了歷史的存在,體驗和感悟到變法、改革的重要性和艱辛,他們受到了強烈的情感刺激和巨大的心靈震撼。
二、利用文字材料,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
在學習《我們的遠古祖先》一課中關于“北京人使用火”,如果僅憑教師的講述,學生很難理解。我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不斷延伸內容,讓學生在自身的參與、思考、體驗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第一,提供材料,設計問題,激思導學。引導學生看北京人使用火的材料,從材料中引發(fā)問題。第二,學生質疑,深化問題,嘗試探索。學生通過認真思考材料,提出質疑。第三,深化主題,拓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學生們通過積極的思考,化解了心中的疑問,但是新的問題又隨之產生。通過層層設疑,不斷深入,學生認識到火的使用極大地改善了北京人的體質和生活條件,促進了人類的進化。學生在思考、質疑、釋疑的過程中,有了遠古的體驗,感受到了北京猿人的聰明智慧和生活的艱辛。這是一種簡單常用的方法,通過歷史材料引發(fā)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運用“問題情境策略”的關鍵,是找到學生自身經驗與教學內容的共同點,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共鳴,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三、利用音樂,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
音樂不僅能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且具有時代性。利用音樂創(chuàng)設的情境具有美的氛圍,能給學生深刻鮮明的印象。上《難忘九一八》這一課時,我播放了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低沉而凄愴的歌曲,立刻感染了學生,很快就把學生帶到了國破家亡的歷史情境中,學生仿佛置身于那個災難深重的年代,喚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四、利用視頻材料,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
以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黃海海戰(zhàn)的教學內容為例。第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了解歷史。我先展示《甲午中日戰(zhàn)爭形勢圖》,引領學生了解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起因。在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對戰(zhàn)爭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然后,展示《黃海海戰(zhàn)》的視頻資料,學生看到了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感受到了鄧世昌的英勇與悲烈。一幅幅壯烈的情境拉近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歷史的真實與永恒。第二,深度思考,感悟歷史。通過學習,學生對甲午中日戰(zhàn)爭及黃海海戰(zhàn)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無不為鄧世昌等人熱愛祖國、勇于獻身的大無畏精神所震撼,從而去追溯歷史,感悟歷史。
參考文獻:
[1]陳燕.例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J].中學教學參考,2013(21).
[2]王澤霞.例談信息化歷史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幾種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