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毅,李蓬秋,鮮 楊,楊 艷,張學軍,吳冀川,包明晶,張 磊,朱顯軍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2型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多元醇通路的激活、糖基化終末產物的堆積、氧化應激等因素均為其可能的發(fā)病機制,但具體仍不完全清楚。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體內甲硫氨酸循環(huán)的正常代謝產物,是能量代謝和許多需甲基化反應的重要中間產物。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包括糖尿病腎病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高Hcy可能有關。國外研究結果多有不同,目前國內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與血清Hcy的相關性。
選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于四川省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76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斷標準采用2013年《中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斷和治療共識》[1]。排除標準: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糖尿病大血管病變、腎功能不全(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1·(1.73m2)-1)、嚴重肝臟疾病、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級),以及其他可能導致周圍神經損傷的疾病如營養(yǎng)缺乏、惡性腫瘤、脊髓病變等。參與統(tǒng)計神經病變組390例,男性225例,女性165例,年齡37~65歲,平均(54.6±12.9)歲,病程2~10年,平均(6.1±4.1)年;非神經病變組186例,男性115例,女性71例,年齡32~57歲,平均(44.3±12.9)歲,病程2~6年,平均(4.3±1.9)年。
2.1收集血壓、糖尿病病程、高血壓病程、吸煙史、飲酒史、二甲雙胍服用情況等,測量身高、體重,計算體質量指數(BMI= Kg/m2)。受檢者前1晚無高脂飲食及飲酒史,次晨抽取空腹靜脈血,采用高壓液相色譜法(Variant Ⅱ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美國BIO-RAD公司)測定HbA1c。自動生化儀(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儀,日立公司)測定FPG、2hPG(葡萄糖氧化酶法)、Hcy、LDL-C、HDL-C、Scr、UACR。放免法(Access, Bechma公司)測定葉酸及維生素B12。
2.2糖尿病周圍神經功能測定:對有臨床癥狀如肢端麻木、針刺痛、燒灼感等患者進行神經傳導測定及針擊肌電圖檢查(Medtronic Keypoint4,美國),按照2013年《中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斷和治療共識》[1]的要求測定雙下肢感覺和運動神經傳導速度。
3.1糖尿病神經病變組和非神經病變組臨床特征比較:糖尿病神經病變組糖尿病病程、HbA1c、FPG、LDL-C、Hcy高于非神經病變組(P<0.05),兩組間年齡、血壓、高血壓病程、吸煙比、飲酒比、BMI、2hPG、HDL-C、Scr、UACR、葉酸及維生素B12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二甲雙胍使用情況相似。見表1。
表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與非神經病變臨床特征比較
組別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吸煙病例(%)飲酒病例(%)HbA1c(%)神經病變組138±1674±312.36.410.4±3.1非神經病變組131±1176±610.97.27.5±1.1P值0.1911.0210.4430.3190.017
組別FPG(mmo L /L)2hPG(mmo L /L)Hcy(umo L /L)LDL-C(mmo L/L)HDL-C(mmo L /L)神經病變組12.4±2.415.6±3.912.6±3.75.6±1.81.9±0.6非神經病變組8.3±3.112.9±3.57.2±2.83.2±1.12.1±0.5P值0.0050.4910.0030.0170.985
組別Scr(umoL/L)UACR(ug/mg)葉酸(ng/m L)維生素B12pg/mL)雙胍藥物使用%)神經病變組56.3±10.820.7±3.48.6±2.4445.3±23.664非神經病變組48.9±11.619.2±2.36.9±2.1398.2±36.862P值0.8840.3070.2940.4390.571
3.2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危險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通過校正糖尿病病程、HbA1c、FPG、LDL-C以及年齡、血肌酐、UACR、葉酸及二甲雙胍等因素,糖尿病病程、HbA1c、血清Hcy與神經病變呈正相關(P<0.05)。在校正維生素B12后,糖尿病病程、HbA1c、血清Hcy與神經病變仍呈正相關(P<0.05)。見表2。
表2 同型半胱氨酸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獨立風險評估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氧自由基的增加、糖基化終末產物的堆積,以及氧化應激等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fā)病機制之一。一些長期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易發(fā)生神經病變,其他某些代謝因素如高Hcy血癥可能與其相關。高Hcy血癥可增加氧自由基,促進活性氧的過多產生,降低內皮細胞NO的濃度。
Hcy在體內不能合成,只能通過食物中的蛋氨酸去甲基化轉化而來。目前國內外多項研究均提示,隨著血糖的升高,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fā)生率逐漸升高,Hcy、糖尿病病程及HbA1c均是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與此相符[2-3]。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與糖尿病腎病均為2型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uACR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呈正相關,本研究與既往研究結果不相符合,可能與入組時基線血壓、BMI、血脂水平等有關。
影響血清Hcy代謝的因素很多,研究表明[4],血漿Hcy水平與維生素B6、B12及葉酸水平呈負相關,當這三種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時,血漿Hcy濃度升高。二甲雙胍的使用可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但目前在B族維生素缺乏或不足的情況下,血清Hcy與糖尿病的結果也不完全一致[5]。 本研究提示,兩組觀察人群,二甲雙胍的使用情況無統(tǒng)計學差異,這與國內李建波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在校正維生素B12后發(fā)現,血清Hcy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仍呈正相關,提示可能影響血清Hcy的其他因素均可影響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fā)生。本研究兩組人群,葉酸水平無差異,可能與入組人群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有關。既往研究提示,隨著年齡的增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fā)生率與血清Hcy水平均逐漸升高,本研究的兩組人群,年齡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能與高Hcy呈逐漸年輕化趨勢有關[7]。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糖尿病大血管病變與高Hcy血癥有相關性[8-10],本研究未統(tǒng)計頸動脈及下肢動脈病變情況。研究人群僅統(tǒng)計了有無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但合并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患者,是否可導致研究結果的不一致,仍需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為該地區(qū)常住人口,其他如飲食情況、生活方式、維生素B6、人口基因多態(tài)性等均可影響血清Hcy的代謝,1型糖尿病能否得到同樣的結果,我們將加大樣本量、采取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進一步證實。高Hcy血癥與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fā)生有相關性,檢測血清Hcy,對早期篩查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隨訪其治療效果有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