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雅姣,王衛(wèi)強
(1.山西中醫(yī)藥大學,山西 太原030024;2.山西醫(yī)學科學院,山西 太原030032)
國際頭痛協會認為導致頭痛的原因主要為神經、血管、心理等因素。隨著頸源性頭痛理念的提出,神經卡壓造成的頭痛成為頸源性頭痛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枕大神經痛是指由于卡壓或者刺激枕大神經時引起的枕大神經分布范圍內陣發(fā)性或持續(xù)性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病癥[1]。枕大神經痛已成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占門診頭痛就診總人數的5%。筆者采用頸部排刺治療枕大神經痛32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山西醫(yī)學科學院中醫(yī)科與神經內科門診收治的枕大神經痛患者62例,其中男30例,女32例,年齡18~65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納入標準 臨床表現為有誘因或者自發(fā)發(fā)生的陣發(fā)性一側或者兩側后枕部或頭部電擊樣、刀割樣疼痛,可向后枕、耳部和眼部放射;頭痛時患者不敢大幅度轉動頭部,頭部處于伸直狀態(tài)。查體可見枕大凹處(風池穴)有壓痛;痛側頸部肌肉緊張、痙攣,或者有陽性結節(jié);頸部活動受限;手法觸診C1橫突和C2棘突有壓痛;Tinel征陽性;X線正側位檢查頸椎曲線變直或反向;寰樞椎正常或者椎間孔不對稱;肌電圖正?;蛘弋惓2-4];癥狀發(fā)作期者;由于神經卡壓造成頭痛;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且能按照醫(yī)生要求完成治療者;年齡18~65歲。
1.3 排除標準 繼發(fā)性枕大神經痛者;體質虛弱、情緒緊張不能耐受針刺者;有精神疾病史者;妊娠、哺乳期女性。
2.1 對照組 口服卡馬西平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28)0.1 g,每日2次,之后每日增加0.1~0.2 g,最高每日不超過1.2 g;維生素B1片(廣東恒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620)20 mg,每日3次;維生素B12片(山西利豐華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3061)25μg,每日3次。連續(xù)治療4周。
2.2 治療組 給予頸部排刺治療。選取風池、腦戶、玉枕、風府、天柱、肩外俞、足三里、懸鐘、太沖為主穴。雙側風池針刺方向朝向鼻尖,提插捻轉至得氣,出針;雙側腦戶、玉枕、風府、天柱、肩外俞毫針點刺,不留針;雙側足三里、懸鐘提插補法,雙側太沖提插捻轉瀉法,留針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連續(xù)治療4周。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5]。治愈:主訴癥狀全部消失;顯效:主訴癥狀基本消失,可恢復正常生活;有效:癥狀部分緩解,尚不能恢復正常生活;無效:主訴癥狀無緩解或加重??傆行剩?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治療前后視覺模擬(VAS)評分。③臨床癥狀及體征評分。頸肩部疼痛程度、頭皮麻木程度、頸部活動度按無、輕、中、重計為0、1、2、3分。④風池穴按壓試驗分級:0分為風池穴按壓(-);1分為風池穴按壓(+);2分為風池穴按壓(++)。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4周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0.6%,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78.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枕大神經痛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VAS評分比較 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VAS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治療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枕大神經痛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枕大神經痛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2 7.72±1.98 4.12±0.98△▲對照組 32 7.78±1.87 5.02±1.62△
(3)臨床癥狀及體征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癥狀及體征評分均降低(P<0.05),且治療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枕大神經痛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體征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枕大神經痛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體征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肩頸疼痛程度 頭皮麻木程度 頸部活動度 風池穴按壓試驗治療組 32 治療前 2.54±0.52 2.21±0.43 2.68±0.69 2.75±0.78治療后 1.20±0.35△▲1.12±0.15△▲1.23±0.17△▲ 1.25±0.21△▲對照組 32 治療前 2.62±0.34 2.13±0.42 2.54±0.52 2.83±0.62治療后 1.89±0.47△ 1.75±0.32△ 1.83±0.54△ 2.17±0.58△
枕大神經為第2頸神經后內側支,行于寰樞關節(jié)后內側,在寰樞間骨筋膜裂孔出椎管,至頭下斜肌下方分為內、外側支。內側支即為枕大神經,枕大神經經頭下斜肌下緣,返折向后內上行走,穿過頭半棘肌、頭夾肌,進入斜方肌和深筋膜之間,再斜向外上行走,在臨近頭上項線,穿出筋膜至皮下,支配枕頂部皮膚?,F代醫(yī)學對于枕大神經痛的發(fā)病機制分為三大主流學說,一是物理卡壓學說,二是化學炎性因子刺激學說,三是繼發(fā)于其他疾病[6]。中醫(yī)認為腦為髓海、元神之府,五臟六腑氣血皆上會于頭。因此,風寒濕外邪侵襲或者內傷疾病皆可導致腦脈不通或者腦失所養(yǎng),不通則痛,與不榮則痛是頭痛的總病機。枕大神經痛按其疼痛部位可歸于少陽、太陽二經病變。頸部排刺是王衛(wèi)強導師臨床治療頭痛、頭暈的常用手法。選穴為近部取穴、循經選穴與阿是穴的巧妙組方。風池為手足陽明經、陽維脈的交會穴,為枕大神經淺出體表的部位,是治療頭痛與祛風要穴。枕大神經痛屬經筋病,治療原則強調以痛為腧,即治療以阿是穴為主。風池既是治療頭痛要穴,亦是枕大神經解剖部位,還是疾病的臨床反應點,是治療該病的主要穴位。腦戶、玉枕、風府、天柱為循經取穴,枕大神經痛多發(fā)部位在枕部、額頂部、眼部、耳部,部位多為太陽、少陽經所過,“經脈所過,主治所及”。肩外俞位于肩胛內角上方,靠近肩胛提肌的止點,對緩解頸項強直、頭痛有很好療效?!峨y經》曰髓會為絕骨,腦為髓海,故選用懸鐘。針灸有疏通經絡、調整陰陽的作用,而且綠色安全、操作簡單、經濟實惠,治療枕大神經痛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