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陽
摘 要:教材是實現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所依靠的載體,要想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造高效的課堂,必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注重放開原則,刻意降低教材難度,以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為最終目標展開教學。
關鍵詞:小學音樂 教材運用 創(chuàng)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1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在編排理念上,打破了以往教材的框架模式,在編排方式與教學內容上都有不同。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活動為重點,音樂教程的實踐性強,要求學生感知音樂美,表現音樂的美與體驗創(chuàng)造音樂的樂趣,只有參與實踐,才能讓學生融入到音樂當中。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在學習方式上注重學生間合作交流、主動探究,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小學音樂教材以不同的方式詮釋了新的教學理念、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與時俱進的教學內容,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一、注重放開原則,以學生為主體
1.以學生活動為主
以往的教材只注重傳授知識與訓練技巧,教材內容繁瑣、難度大、陳舊。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以學生喜愛音樂為宗旨,注重學生發(fā)展、實踐,融入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元素,教材中充滿童心童趣,讓學生體驗音樂之美,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健康歌”。以學生感受為主線,讓學生聆聽、體驗、感悟,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到生命的重要意義。教材選編了歌曲《健康歌》、《小雪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跟唱歌曲,邊唱邊表演,引導學生合作編創(chuàng)幾個動作進行表演,學生也可以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欣賞鋼琴獨奏《乒乓變奏曲》、《管弦樂合奏踢毽子》,讓學生訓練欣賞樂曲中,感受音樂之美,想象其中表現了怎樣的情境,教師引導學生感受樂曲音樂形象,隨著音樂模仿動作;集體舞《哦,十分鐘》,讓學生隨著音樂動作,也可以小組合作,自己編創(chuàng)動作,隨著音樂表演。教材內容的編排上,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充分表現自己。
2.開發(fā)教材資源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內容注重與學生生活相結合,重視音樂教學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延伸教材的深度與廣度,構建教材內容開放體系,讓教材富有時代氣息。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小小音樂劇《蝸牛與黃鸝鳥》,音樂劇中的蝸牛、黃鸝鳥、小鹿、小猴子、葡萄樹大哥都深受小學生喜歡;音樂劇《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小學生表演的老太婆貪得無厭以及小金魚的無奈與失望很是形象、生動,任務表演到位。還有學生喜歡的《中國功夫》掀起了學生學習中國功夫的熱潮。通過學戲曲這一單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戲劇的有關知識,學生能唱戲曲中的某一精彩部分,能模仿劇中人物的一些動作。以“動畫城”為主題的單元學習,學生喜歡扮演動畫中的一些角色,在學唱歌曲與表演中,促進他們語言能力及表演能力的發(fā)展。
3.體現時代特征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給教師提供許多制作課件的機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小學音樂教學服務。教材編排方面,體現時代氣息。教材最后一單元“我的音樂網頁”有活動、選唱歌曲、選聽歌曲、演奏歌曲、欣賞部分、視唱環(huán)節(jié),對學生一學期學習內容做一綜合評價,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有的作業(yè)是和家長一起完成,對學生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二、降低教材難度,注重學生引導
課標要求學生認識簡單的節(jié)奏符號,用聲音或動作等表達,能識簡單的樂譜。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降低了一些知識難度,注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感知音樂的美,表達音樂之美,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欣賞《森林水車》管弦樂合奏時,讓學生根據對音樂的感受說說聯想到了什么情緒,然后讓學生聆聽音樂,主題A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并用動作隨音樂表示,并讓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主題A伴奏。學唱《小號手之歌》時,讓學生模仿軍號聲的節(jié)奏,用“嗒”唱一唱,找出歌譜中的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演唱是注意它們的時值。學習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五十六朵花”學生欣賞《苗嶺的早晨》,學生隨著音樂哼唱A段主題,并感悟音樂情緒的變化;欣賞《天山之春》聆聽樂曲片段,說說主奏的樂器,樂曲B段有典型的新疆誤區(qū)風格,讓學生隨著音樂做幾個新疆舞蹈動作。一些枯燥的、抽象的音樂知識,通過各種學習活動,學生很容易的就掌握了。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設計了一系列的學唱、欣賞、實踐等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到音樂知識,通過游戲鞏固所學的知識。
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素養(yǎng)
小學音樂的教學理念,是鼓勵學生在學習音樂中創(chuàng)新,借助音樂藝術這一媒介,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突顯學生的個性,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應認真研讀教材,根據教材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探究音樂知識并提高個人的審美修養(yǎng),提升學生鑒別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學習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音樂中的動物”,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給學生再創(chuàng)造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學生制作了許多動物頭飾,邀請可愛的動物朋友,用多種形式——唱歌、欣賞、舞蹈、打擊樂器伴奏等,組織了一場熱鬧的“動物聯歡會”。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了不少師生體驗、合作、創(chuàng)造、表演感悟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側重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師生活動中,注重學生對樂曲的感受、體驗、實踐活動放在首位,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锻婢呓豁懬罚寣W生用不同的方式模仿玩具發(fā)出的聲音。學生用打擊樂器模仿并隨著音樂一起表演,培養(yǎng)他們之間合作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馬志祥.小學音樂唱歌教學研究[J].當代音樂,2017(02):40-41+43.
[2]張瑩瑩.課程思維——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缺失[J].中國音樂教育,2018(07):23-27.
[3]陳鳳燕.談新課標下對小學音樂教育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8(2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