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法多局限于滿堂灌的口授,學生被動接受和學習英語的現(xiàn)象普遍。基于此,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指導下,努力使教學不固定化,模式化,多探索適合學生的教法和學法指導,做好學生英語學習道路上的領路人。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法研究;學法研究
【作者簡介】吳章玲,福建省寧德市第五中學。
傳統(tǒng)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法多局限于滿堂灌的口授,學生容易產(chǎn)生課堂疲勞感,英語學習興趣不高,被動接受和學習英語的現(xiàn)象普遍。隨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教育部,2018)的正式發(fā)布,也明確了教師應當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要符合新課程的需要,課堂教學應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因此,這也對教師的英語教法和學法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
那么,教師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并加以保持,更好地進行教師的“教法”和“學法”研究呢?
一、提高教師的英語教學素養(yǎng)
1.了解學生,做到“分層教學”。了解學生是教學的前提,在實施教學之前,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和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教師制定適合的教學設計,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對于程度不同的學生,盡量做到“分層教學”。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注重基礎達標的教學;對于基礎較為扎實的同學,注重在掌握基礎的前提下進行提高訓練,以期取得更大的進步。
2.熟悉課標與教材,對考點了然于胸。作為高中英語教師,通過多參讀英語課標和教學學科???,提高學科教學理論水平建設,分析教材與教參,提高對每單元考點的識別敏感度,并指導學生學習與應用。
3.提高學生對學習英語的必要性與抗挫力。教師可以在英語教學之初,結合國際化,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給學生敘述學習英語的意義與必要性。另外,還可以播放一些學生熟知的著名人物的相關視頻,如馬云的勵志英文演講,讓學生了解學習英語也不是一蹴而就,光有滿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有足夠的堅持力與抗挫折力。
4.拓寬自身的專業(yè)成長途徑。積極參加學校教研集體備課活動,經(jīng)常與本教研組老師進行聽課,評課活動,向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取經(jīng)請教;此外,還可以多聽外校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課程;充分運用網(wǎng)絡資源,通過遠程教研培訓,網(wǎng)絡搜集教學材料,與當?shù)氐倪M修學院名師結對子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教學素質。
5.不斷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所謂“教無定法”,教師所學的教學方法切不可照搬照抄,一成不變,應根據(jù)學生自身的英語水平和當?shù)貙嶋H情況提前做好教學設計;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為指導方向,同時,在課堂結束后,需要進行本堂課程的教學反思,保持亮點,調整學生反應晦澀的地方,加以調整,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二、在注重教法的同時,也要重視學法的研究
1.為學生創(chuàng)設可能多的“聽”英語的機會。提高聽力的基礎是所學單詞是否能正確無誤聽出,因而,能否正確朗讀所學詞匯,即學生的音標掌握情況就顯得十分重要。學好音標后,除了平時課堂的全英文授課;聽力訓練和聽力練習講評,還可以通過鼓勵學生觀看經(jīng)典英文電影,聽廣播新聞,聽英文相關頻道等方式,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聽”英語的機會。
2.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語言的最終目的是應用。在中國,啞巴式的英語學習較為常見,但在實踐中,教師越為孩子提供開口說英語的機會,越能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通過課堂全英文師生對話,英語角色表演;英語演講比賽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強調閱讀的重要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學科的學習,閱讀是其極為關鍵的一環(huán)。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除了平常的閱讀課的進行,還可以給學生介紹好的課外閱讀素材。如簡易英文版名著,全英文網(wǎng)站,提高學生的精讀與略讀能力。在這過程中,教師需要著重幫助提高學生的詞匯積累,授予其閱讀過程中一些解決閱讀障礙的技巧:如猜測詞義,英美國家相關文化背景常識,復現(xiàn)等,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過程中細節(jié)理解類,推理判斷類和主旨大意類問題的解決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學生對于英語學習平時的積累和輸入,可以通過寫作的方式進行輸出。在寫作課指導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寫英文日記,與國外筆友通信,來往E-MAIL,給英文雜志投稿等方式,拓寬學生的寫作途徑。在這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寫作類型,寫作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加強對范文的觀察學習,先模仿,再創(chuàng)新,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寫多練的機會。
三、教師進行教法和學法研究的注意事項
1.教師對教學的教法和對學生的學法研究,兩者不是孤立,而是相輔相成的:好的教法研究能夠生成好的學法研究,好的學法研究又能反過來促進教法研究。
2.教師對教學的教法和對學生的學法研究,都離不開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對象的研究,教師需要因材施教,做好教學設計,課后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逐步摸索出適合自身的教學方法和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
3.教師對教學的教法和對學生的學法研究,還應該與時俱進。時代的進步,使得教師的課堂不僅僅局限在先前的“粉筆+教材”的組合,多媒體的發(fā)展,目前智慧校園的興起,都使得我們的英語學習途徑與方式多元化。我們教師英語與時俱進,多學習,多運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佳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體驗。
總之,英語教師進行教法研究和學法研究,是教師成長道路的必修課。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熱情參與,積極探索,努力使我們的教學不固定化,模式化,多與學生互動,多創(chuàng)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做好學生英語學習道路上的領路人。
參考文獻:
[1]夏洪杰.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教法與學法[J].都市家教,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