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預付卡就進入了美國消費者的意識中,從電話卡,到醫(yī)療儲蓄、地鐵和高速公路通行費等。近些年來,在我國預付式消費也在生活中有著較為普遍的應用,涵蓋吃穿住行娛樂各個方面,但消費者卻在這個關系中,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很難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本文通過厘清預付式消費的定義、法律性質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法益救濟的途徑及思考。
關鍵詞:預付式消費;消費者權益保護;經(jīng)濟法
一、引言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會員卡在我國已經(jīng)從高端消費領域擴散到美容美發(fā)店、餐飲店、健身房等各個行業(yè)。這種模式對經(jīng)營者來說,一方面保證了客源的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也為資金的運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對消費者而言,他們可以憑借這種會員卡享受到一定的折扣和優(yōu)惠。但由于法律規(guī)范不足、監(jiān)管效力差等原因,消費者常常會遇見欺詐等問題,即使向有關部門投訴,其損失也往往無人賠補。因此本文對預付式消費的定義、法律性質進行系統(tǒng)性的研究綜述,并結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針對消費者提出可行救濟途徑,對規(guī)制現(xiàn)狀提出思考。
二、預付式消費相關概念
1.定義
在世界上的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預付費消費會員卡的存在十分普遍,但對其的名稱以及界定都不盡相同,而相應的法律規(guī)制都比我國成熟,幾乎不會出現(xiàn)同我國一樣的各種爭議。
在我國,預付式消費并無統(tǒng)一明確的定義。包哲鈺和羅彪將預付式消費定義為提前消費,消費者以預先交付的費用獲取會員卡,并按次或按期享受商品或服務的新型消費方式。葉林著眼于消費合同實質,將預付式消費定義為企業(yè)有權直接從消費者預存款項中扣除商品或服務對價的協(xié)議。王建文主要研究預付式消費卡的狹義概念,即單用途預付式消費卡,在葉林的合同實質理論上,進一步提出“通常以預付式消費卡作為憑證”這一觀點。
通過對各學者提出的相關概念的研究,筆者認為,預付式消費卡是以商品或服務兌換作為內容的債務憑證,其實質是交易雙方達成的長期消費服務合同。
2.法律性質
在學理上,我國學者普遍認同單一合同說,結合司法實踐,這種理論往往會導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
筆者結合已有理論認為,預付式消費的本質是經(jīng)營者與消費者雙方締約的長期消費服務合同。整個過程簡化為“要約邀請-要約-承諾”。
具體來講,經(jīng)營者在“辦卡”時提出的各種折扣優(yōu)惠信息為要約邀請;消費者在此情況下預付一定金額,則為希望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視為要約;經(jīng)營者在收到消費者預付款項后,將預付式消費卡作為合同履行的債務憑證。而消費者之后的持卡消費行為則為合同的履行。在合同關系中,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相對應,經(jīng)營者應當履行締約合同時承諾的相關義務,保障消費者權利的正常實施,若其未如約履行義務,則應承擔違約責任,賠償消費者相應損失。
三、消費者法律救濟途徑
消費者在合同中會遇見各種問題,例如合同欺詐、退卡和轉讓糾紛、條款不明或霸王條款等侵害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權、隱私權的情況。本文結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著重分析消費者面對合同詐騙問題時的救濟途徑。
與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不同的是,我國的信用體系尚未建立完善,在預付式消費中這種交易模式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信用風險。最典型的情況之一則是消費者在消費時發(fā)現(xiàn)經(jīng)營者已經(jīng)人去樓空。
依據(jù)《合同法》第54條,經(jīng)營者以欺詐的手段,在違背消費者的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合同,消費者作為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另依據(jù)《合同法》第58條,合同被撤銷后,經(jīng)營者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作為有過錯的一方還應當賠償消費者因此所受到的損失。
若無法追蹤經(jīng)營者,則可依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8條,要求柜臺租賃者給予賠償;對于租賃場地的出租方,法律也應盡可能考慮消費者的權益保護,要求場地出租方承擔一定的責任。
四、結語
預付式消費作為新型消費模式,還有許多方面需要交易雙方以及監(jiān)督者相互磨合,“事后追究不如事前預防”,我國應該更有效借鑒日本、美國等國家或地區(qū)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該領域的進入準則。消費者也應該增強辨別意識和法律觀念,明確自己的權利義務,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包哲鈺,羅彪.論預付費消費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J].西部法學評論,2011(02):25-30.
[2]王建文.我國預付式消費模式的法律規(guī)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30(05):146-155.
[3]王葉剛.論預付式消費交易的法律構造[J].現(xiàn)代法學,2015,37(03): 93-103.
[4]趙云.我國預付費消費合同法律規(guī)制探析——以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為視角[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3(02):139-146+159.
[5]陽耀坤.論預付式消費之消費者權益保護[D].廣西師范大學,2015.
[6]葉林.預付式消費合同的法律管制[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02):32-37.
作者簡介:
丁歡(1997.11~ ),女,漢族,四川成都人,本科,研究方向:知識產(chǎn)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