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士婷
(三明醫(yī)學科技職業(yè)學院人文教育學院,福建 三明 365000)
手機依賴是指一種強迫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由于不受控制地使用手機,危害個體的身心健康和損害社會功能[1].前人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依賴較為嚴重的大學生生理、心理健康水平較差,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會功能障礙[2-4],同時,也會明顯消極地影響大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自我控制,主要體現(xiàn)在個體對本身心理及行為的控制能力上[5],一般在個體實現(xiàn)原有目標的過程中體現(xiàn),自我控制能力較強的個體,較能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克服困難,抵制誘惑,掃除干擾,實現(xiàn)目標.
前人研究的結果發(fā)現(xiàn),大學手機依賴現(xiàn)象有愈加嚴重的趨勢,且手機依賴水平與自我控制能力存在顯著負相關,學生自我控制水平越差,手機依賴現(xiàn)象表現(xiàn)越明顯[6-7].目前針對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實證研究不多,本研究擬彌補大學生手機依賴與自我控制現(xiàn)狀研究的空白,分析手機依賴和自我控制的相關性,以期能給高校教師提供一些緩解學生手機依賴現(xiàn)狀的參考.
福建省某高校學生366人.
(1)采用 Leung 等編制的手機成癮指數(shù)量表[8].本量表共有四個維度分別是失控性、低效性、戒斷性和逃避性,共17個題目,5 點評分,得分高低說明手機依賴程度高低.參照Young在網(wǎng)絡成癮篩查的指標來定義手機依賴者,被試在17個題目中任8個及以上問題給出了是的回答(也就是選擇有時、經常、總是這三個選項之一),我們即定義被試為手機依賴者.本問卷的信度(克朗巴哈系數(shù))為0.91.在本研究中,克朗巴哈系數(shù)為0.88.
(2)選用譚淑華、郭永玉等在2008年修訂的由Tangney等人于2004年編制的自我控制量表( SCS)[9],分為五個維度:沖動控制、健康習慣、抵制誘惑、專注工作、節(jié)制娛樂.克倫巴赫α系數(shù)是0.86,0.85重新測試的可靠性.本研究問卷的克倫巴赫α系數(shù)系數(shù)為0.81.
(3)采用單因素因子分析(Harman)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以檢測由于采取集體問卷施測而引起共同方法偏差的可能性.結果顯示共有9個因子未旋轉生成,其中第一個因子解釋了37.9%的方差變異(小于40%),說明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中共同方法偏差不嚴重.
(4)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20.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單因素因子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逐步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
本研究最初發(fā)放問卷390 份,刪除24份無效問卷,最終回收問卷366份( 93. 8%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N=366)
(1)手機依賴平均 42.81±9.59分.手機依賴檢出率為43%.自我控制平均61.70±8.90分.
(2)不同特征大學生手機依賴情況
除了男生在低效性維度上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外,不同性別、不同專業(yè)、年級的大學生在手機依賴各維度及總分上不存在顯著差異(見表2).
3.不同特征大學生自我控制情況
五個維度及總分上,男女生只在節(jié)制娛樂上得分有顯著差異,女生高于男生.三種不同專業(yè)的學生上,只在抵制誘惑這個維度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在總分及剩余維度上得分差異不存在顯著.大一、大二、大三學生在抵制誘惑、專注工作及自我控制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他維度上的差異不顯著(見表3).
***:p<0.001**:p<0.01 *:p<0.05
***:p<0.001**:p<0.01 *:p<0.05
對大學生手機依賴和自我控制各維度及總分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手機依賴和自我控制的各維度及總分均呈現(xiàn)出顯著性負相關,也就是自我控制水平越高,手機依賴程度就越低(見表4).
表4 手機依賴和自我控制的相關分析
***:p<0.001**:p<0.01 *:p<0.05
為更進一步探究大學生自我控制中的各維度與手機依賴情況的關系,將因變量手機依賴總分、自我控制內部維度沖動控制等作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首先進入回歸方程的是沖動控制維度,其次是健康習慣,再次是專注工作,最后是節(jié)制娛樂,而抵制誘惑未進入回歸方程(見表5).
表5 大學生自我控制對手機依賴的逐步回歸分析
***:p<0.001**:p<0.01 *:p<0.05
本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群體中手機依賴情況較普遍,檢出率43%,這揭示大學生群體中手機依賴情況愈加嚴重,比李雅鑫等[6-7]針對本科生手機依賴情況的研究結果高出很多.本次調查大學生手機依賴平均分為42.81分,高于前幾年前人研究結果[9-10],與近一兩年前人研究成果相近[6-7],說明大學生手機依賴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越加嚴重的趨勢.
統(tǒng)計結果表明,大學生手機依賴程度和自我控制水平各維度及總分皆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這與前人研究一致[6-7].也就是說,手機依賴程度越低的學生他的自我控制水平較高,反之亦然.前人研究揭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較多的行為問題更常出現(xiàn)在那些自我控制水平較低的個人身上,且這些人還較多存在行為問題.個人的自我控制水平還與其是否物質成癮有關,也與其是否行為成癮的關系緊密[11].而手機依賴能夠看成是個體行為成癮中的一種,從前人研究成果中不難理解本研究的結果.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手機的娛樂性、功能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大學生的手機依賴也越發(fā)嚴重.和以往相比現(xiàn)在的大一新生攜帶電腦的比例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攜帶高功能性的智能手機或ipad.和電腦相比,智能手機方面攜帶,隨時可用,而且?guī)缀蹩梢詽M足大學生所有的需求.手機依賴成為大學生成癮行為中最重要的一個表現(xiàn),嚴重危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及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給高校管理者及一線老師帶來管理及任課上的困難.
離開了高管束的學校和家庭的監(jiān)督,大學生更容易沉溺于手機中無法自拔,很多大一新生都反映自己也想好好學習,但是靠自己的力量做不到,特別是隨著大學擴招,生源質量不斷下降,很多大一新生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就是較差的,更容易沉溺于手機帶來的快感,再加上大學嚴進寬出的現(xiàn)狀,他們發(fā)現(xiàn)臨時抱佛腳也不影響畢業(yè),過了大一的適應氣候就放心地放縱自己于手機帶來的快樂中.
從前人研究中我們也能了解到,大學生手機依賴對其學業(yè)成績、學習倦怠等等都帶來極大的影響,可見手機依賴在大學生群體中蔓延的情況應當要引起所有高校教師和管理者的重視.如何改善大學生手機依賴的現(xiàn)狀是高等教育急待解決的問題.
可見,如果能夠提高大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緩解其手機依賴的程度.從本結果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緩解大學生的手機依賴情況:
(1)通過課程提高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說團體的心理輔導.也應該將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納入到心理健康或思政課程等人文課程的教學目標當中.
(2)可以通過各種校園活動加強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說無手機日,世界愛書日等.
(3)用各種手段幫助大學生自我控制.
首先要加強大學生學業(yè)成績的監(jiān)控,提出有效的激勵和退出政策,改變大學嚴進寬出的現(xiàn)狀,才有可能從根本上緩解手機依賴提高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專業(yè)能力.
其次加強課堂教學中對于手機使用的監(jiān)控.可以通過使用手機袋或采用微課等形式將手機變成課堂教學的工具.
最后豐富課余生活,提升大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課余時間應該多組織些與專業(yè)有關且富有吸引力的社團或第二課堂加強大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教學質量,緩解手機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