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
【摘要】新課程要求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幾何學困生這類特殊人群,原因呈現多方面:學科特點、自身、環(huán)境因素.針對以上原因制訂相應轉化策略:激發(fā)興趣、助學模式、重視幾何語言理解應用、評價方式等.
【關鍵詞】新課程;成因分析;轉化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要求教師不能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學困生正是教學工作中最為頭痛的一類群體.如何從根本上轉化,采取哪些應對措施,始終是我教學生涯中長期關注的課題.
一、幾何學困生成因分析
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環(huán)境的改變,課程內容、結構發(fā)生變化,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數學每周安排5節(jié)課,幾乎每天一節(jié)新課,同時每節(jié)課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比小學一節(jié)課內容多了許多.特別是從七年級下學期開始初步接觸幾何部分就已經有一小部分學生對幾何產生畏難情緒,到八年級上學期幾何證明題成了區(qū)分優(yōu)差的“分水嶺”.究其原因:(1)首先是學科的特點帶來的不適應.由于幾何學習讓學生經歷了從數到形的一個轉變,從運算到學習推理的一個轉變,對學生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幾何符號語言的理解和正確應用加大了這門學科的難度.對這一變化不適應,造成了部分學生漸漸跟不上大家.(2)學習方法不得當.幾何圖形的千變萬化,學生難以從中抓住圖形本質和重點,對題目所給的信息不能正確提取和重組,從解題上看,很多學生雖有思路,但不知道怎么書寫過程,在表達上出現困難,過不了符號語言關.越是如此,他們越害怕幾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其中不乏部分學生進校時成績尚可,但從接觸幾何開始,加入學困生行列中.(3)環(huán)境和自身心理素質方面的影響.這一類學生往往存在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在幾何學習中出現困難不會主動尋求同伴和教師幫助,在集體授課時往往表現學習情緒不高,久而久之當成績逐步下滑后,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反正總是不及格,產生厭學幾何情緒.同時,學生的父母多半文化程度不高,部分還是離異家庭,家長平時也忙于生計,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使這部分學生處于無愛和少愛的環(huán)境中.
二、轉化策略
(一)增加數學實驗課,激發(fā)學習幾何的興趣
興趣是學好幾何的推手.成功的幾何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在幾何活動中感受成功.比如,數學活動:① 探究自行車的輪子為什么設計成圓的而不是方的.② 正方體的展開圖有幾種?③ 七巧板的制作和拼圖等.學生通過觀察和動手實踐,無形中多了一些思考的機會,增強了自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fā)幾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幾何知識具有抽象特點,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便于學生進行大膽想象,從而逐步掌握知識.比如,講解特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定義時,同樣可以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動態(tài)情境:平行四邊形—矩形;平行四邊形—菱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形象生動展現了特殊平行四邊形之間關系,增強探求新知的主動性,逐漸克服對幾何恐懼心理.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愛其師才能信其道.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幾何學困生的人格,接納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點,同時加強與他們之間互動,如課堂上有意識把某些問題指定讓這類學生來回答,增加他們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調動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克服這類學生自身惰性.
(四)建立一幫一助學模式
同齡人的幫助對幾何學困生有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是由于學優(yōu)生均具有良好個性品質——思維活躍、自信心強、性格比較開朗,在幫扶過程中幾何學困生在學優(yōu)生的指導下完成作業(yè),反思錯題,不僅能逐步彌補知識的缺陷,而且能摸索并掌握學優(yōu)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技巧,逐漸增強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五)重視幾何入門教學,加強對幾何語言的理解和應用
蘇科版教材從七年級下就開始進入幾何部分學習,因為幾何學主要靠嚴格推理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推理過程的語言均為符號語言,幾何學困生往往對符號語言的理解和使用上出現偏差,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及時糾正、加強訓練尤為重要.比如,角平分線性質的幾何語言表述: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而符號語言的表示應向學生著重強調:① 點的位置:在角平分線上;② 到角兩邊距離:從這個點向角的兩邊作的垂線段.符號語言表述:∵OC為∠AOB的平分線,點P在OC上,PE⊥OA,PF⊥OB,垂足分別為點E,F,∴PE=PF.著重強調點到角的兩邊距離是從該點向角的兩邊引的垂線段長度,容易犯的錯誤是認為任何的線段,可結合圖形加強理解.又比如,線段中垂線性質定理:線段中垂線上的點到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符號語言表述:∵直線l⊥線段AB,垂足為C,點P在直線l上,∴PA=PB.強調使用時必須寫點P在該線段中垂線上,該定理又容易與它的逆定理混淆,符號語言表述:∵PA=PB,∴點P在線段AB的中垂線上.但此處學生往往會錯誤認為:∵點P在直線l上,∴直線l為線段AB中垂線,造成偏差.
(六)制訂激勵幾何學困生的評價方式
學困生普遍存在學習力弱、自信心不足、學習方式不佳等多種因素,要求他們在短時間成績達到一定高度,確實有一定難度.具體做法:① 平時作業(yè)分層布置,根據他們不同的學習力區(qū)別對待,題目難度與教材上的課堂練習難度一致即可.持續(xù)一段時間后,正確率提高了給予一定鼓勵,之后作業(yè)難度稍加大到教材習題難度,但數量要控制在每天兩至三題,持續(xù)一段時間后,再確立一個新目標,層層鼓勵、推進.② 檢測試卷也采取區(qū)別對待.幾何學困生每次測試,可以暫時不去完成較難部分的試題,把這些有一定難度試題作為課后思考題,如果能夠解決,可以作為附加分記錄成績.實踐證明,這樣做有效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融洽了師生關系.
總之,幾何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個體之間也存在差異,轉化過程中也會出現意想不到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傾注十二分的耐心和愛心,相信付出必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