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燕
【摘要】品德注重對學生精神的熏陶,通過德育的干預,強化學生的精神素質(zhì),使得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生活中養(yǎng)成健康的認知習慣,并將生活中的經(jīng)歷遷移到課堂上,利用自己的熟知視角分析問題,獲得課堂上的自主體現(xiàn),他們有充分的自我表達機會,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學生夯實基礎,思維不斷的發(fā)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生活化教育模式 小學 品德與社會教學 實踐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70-01
引言
生活化教育模式由來已久,但在素質(zhì)教育中又得到了升級,傳統(tǒng)的生活化知識講解,教師仍舊占據(jù)較多的時間,通過主觀臆測去分析學生經(jīng)歷過的問題,師生之間的代溝使得課堂的興趣低迷,學生鮮少集中注意力參與互動,對品德與社會的重點信息圈畫出來死記硬背是常規(guī)操作,新時期課堂上的生活化教學,尊重學生的主觀地位,教師應聽取學生的意見,結(jié)合學生的反饋調(diào)整教學計劃,通過課堂上的核心問題引導,將知識學以致用,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有利于誘發(fā)學生的強烈學習動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一方面敦促學生自主學習,一方面又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解知識,不給學生思考的余地,新時期教師應預留時間,讓課堂上導入的生活化問題能夠契合學生的認知范疇,誘發(fā)學生的求知動機,并引導學生持續(xù)化的推進求知任務。例如:教學“我的一家人”時,相信學生對于自己的家庭結(jié)構(gòu),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都有足夠的了解,為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設定課前準備任務:觀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職業(yè)、興趣、愛好、生活習慣。準備一張家庭生活照。教師準備一張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在課堂上利用輕松的談話模式引入今天的主題: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誰能告訴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誰?請哪位同學介紹,就把事先收上來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教師從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出發(fā),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這是老師和你們一樣大時,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個是老師?”“猜一猜其他幾個人是誰?”可展開“我理想的家庭”為主題的小劇場互動,讓學生前后桌組成一個家庭,按照他們以前模擬的“過家家”形式,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庭并展開情境扮演,學生的參與熱情都較高,最后再通過多媒體的形式,播放“小明的一家”,讓大家來猜猜圖中的人物是什么關系?學生對家庭的認識更加深刻,在溫暖的互動環(huán)境中分享各自的故事,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二、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有利于深化學生的學習認知層次
品德與社會中抽象的知識可通過生活化的聯(lián)想,使得學生深化知識理解。例如:教學“我們共歡樂”時,探究“換一個角度想一想”這個命題,小學生鮮少去置換角度思考問題,甚至他們已經(jīng)在固化的求知模式中形成了思維定勢,教師可從學生喜愛的動畫片著手,播放電視劇《巴拉拉小魔仙》美琪和美雪姐妹倆吵架的視頻。說說他們?yōu)槭裁呆[矛盾了?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在你的生活中,你和誰有過類似的矛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矛盾?當時你的心情怎樣?可通過情境回顧的形式回想當時發(fā)生過的問題,并在扮演中闡述自己的想法,聽取“旁觀者”的意見,然后轉(zhuǎn)換視角,扮演另一個人物,讓別人來扮演自己,這樣的互動形式十分新奇,這時候?qū)W生就對角度有了一定的認知,進而在自由時間里,讓學生將自己經(jīng)歷過印象較深的事情全都拿出來,換一種角度重新想一想,學生仿若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思維得到延伸。
三、課后任務生活化,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
品德與社會課堂上給予學生的啟示,足夠使得學生在生活中形成健全的價值觀念,而后教師可將課后的任務也以生活化的形式布置,提高學生的求知滿足感。例如:教學“花錢的學問”時,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當一個星期的家庭小會計,拿出一個賬本記錄花錢的情況,最后總結(jié),家里的錢主要花在哪?哪里可以省下來?哪些錢是沒有必要花費的?促使學生在任務中更多的了解錢,改變自己浪費的習慣。然后可鼓勵學生制定計劃書,說一說:以后我的家里可以怎樣節(jié)省花費,將計劃書拿回家可以與父母分享,讓父母提出意見,最后讓學生真正的認識到合理消費的重要性,并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課堂上還可以播放一些小視頻,不同的小朋友在商場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時的反應對比,鼓勵學生在買東西的問題上與家長和諧溝通,家長短期內(nèi)看到孩子的進步,也為教學的變革提供了助力。
結(jié)束語
品德與社會的知識多與生活情境關聯(lián)密切,教師應在依從教材解讀信息的同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空間中,讓學生基于自己的習慣展開聯(lián)想,在學習上樹立信心。
參考文獻:
[1]羅麗珍. “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