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這個學段,我們將議論文寫作作為作文教學的重點,進行了嚴格有序的訓練,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現(xiàn)將我們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上的一些探究總結如下。
中國有句老話叫“先規(guī)矩而后巧”,我們遵從古訓把訓練的基點放在寫“規(guī)范的議論文”上,把訓練的原則定為循序漸進。
首先是了解有關知識。學生不會寫規(guī)范的議論文,從根本上講,是他們不知道規(guī)范的議論文是什么樣的,因此要讓學生寫規(guī)范的議論文,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確什么是規(guī)范的議論文。為此,我們專門用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給學生講這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明確: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jù)和論證,論點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觀點,論點要鮮明集中;論據(jù)是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論據(jù)要確鑿新穎;論證是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過程,論證要嚴密。常見的論證方法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引證、比喻論證、正反論證等,另外還要用發(fā)展的、辯證的和聯(lián)系的觀點論述問題等。議論文的結構分為引論、本論和結論三部分,引論就是提出問題,即回答“是什么”的問題;本論就是分析問題,即回答“為什么”的問題;結論就是解決問題,即回答“怎么樣”的問題。
接下來是進行扎實有序的訓練。
一是慎重選題。訓練伊始,選題很重要,題目太難,學生無話可說,遑論訓練目的的實現(xiàn)。我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選取了一個切近學生生活的人人有話可說的題目——《上網利多?弊多?》,寫這個題目,現(xiàn)在看來最大好處就是在無形中訓練學生說理。不會說理,用事例代替說理,這在議論文訓練初期并不鮮見。因為有了知識的鋪墊,學生這次作文寫在周記本上的議論文要規(guī)范多了,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作文評講課上,總結了學生作文的優(yōu)缺點后,我首先引導學生進行“四查”活動:一查題目??磳忣}是否準確,題目是“上網利多還是弊多”,不是“上網有利還是有弊”。二查開頭和結尾??撮_頭是否明確地提出了論點,看結尾是否指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三查議論文中的記敘??从洈⑹欠窈喢鞫笠?。四查語言語氣??凑Z言是否準確嚴密,語氣是否鏗鏘有力。查完后,學生寫出小結。然后,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議論文本論的寫法。讓學生明確,本論部分的結構有兩種,一種是并列式,一種是遞進式。所謂并列式就是根據(jù)中心論點列出分論點,再分別給予闡述;所謂遞進式就是層層深入的論述,追求論述的邏輯性。為了讓學生透徹地理解本論的寫法,我們發(fā)給學生兩篇范文,一篇是并列式結構,一篇是遞進式結構,讀后讓學生思考:①文章的分論點是怎樣概括的?分論點提出后,又是怎樣闡述的?②文章是怎樣層層深入地論述中心論點的?思考后全班交流總結。
二是趁熱打鐵。在明確了本論的寫法后,我們趁熱打鐵進行了第二次議論文寫作訓練,這次訓練與第一次訓練相隔只有一周,這次訓練的題目是“要不要讀名著?”。在這次作文評講課上,我用了四個字概括學生的作文情況,即“十喜十憂”。“十喜”是:一喜有條有理了,二喜開篇提論點了,三喜有分論點了,四喜論述嚴密了,五喜用議論文的語言語氣了,六喜引用名句了,七喜用正反論證的方法了,八喜論述有主有次了,九喜記作文筆記了,十喜能及時改正作文中存在的問題了?!笆畱n”是:一憂分論點缺乏概括性,二憂分論點并列無主次,三憂道理闡述不透徹,四憂論據(jù)匱乏,五憂論述缺乏邏輯性,六憂題目散文化,七憂語言不順暢,八憂不寫題目,九憂不改正錯別字,十憂字跡不工整。學生對照“十喜十憂”反思自己的作文,在文后寫出總結,接著給學生灌輸一點兒論證方法的知識,因為學生作文涉及到。最后發(fā)給學生幾篇高考優(yōu)秀議論文,讓他們閱讀借鑒。與此同時,選上議論文單元,加深學生對議論文的理解,提高學生議論文的寫作水平。
三是檢測提高。經過兩次有效的作文練習,學生已基本上會寫規(guī)范的議論文了,為了強化學生的文體規(guī)范意識,也為了增強學生的作文應考能力,我們把2006年湖南的高考作文試題“談意氣”拿來考學生,結果正如我們所料,學生會寫規(guī)范議論文了,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最突出的就是立論問題,題面上給出了“意氣”的三個意項:⑴意志和氣概,⑵性格和志趣,⑶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面對這三個意項,學生手足無措了,有的將這三個意項全部納入文中,分別加以闡述,結果是平分秋色,談不深談不透;有的選取了意項⑵作為論述的對象,可這個意項最不易把握,稍不留神兒就去談性格了。怎樣立論?我們將學生作文中立論好的文章,印了一些發(fā)給學生們閱讀,經過反復思考,學生們自己歸納出立論的方法:①選取自己熟悉的相對好把握的論題。②通過鑒別選擇最佳的論題。③攻其一點兼顧其它。
學寫議論文,只停留在規(guī)范上,是遠遠不夠的,還有不少寫作技巧,等待學生們去掌握去探索,為此,我們又進行了一些針對性的訓練。
一是拓展延伸。學生學會立論以后,我們提高了作文訓練的難度,命題為:“環(huán)境和心態(tài)”。這樣的命題增加了審題難度,學生不僅要弄懂“環(huán)境”和“心態(tài)”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得弄清二者的關系。初次寫這樣類型的文章,學生易犯這樣的錯誤:
①顧此失彼。比如拋開“心態(tài)”一味地去談如何保護“環(huán)境”。
②偷梁換柱。如不談“環(huán)境與心態(tài)”,卻大談“環(huán)境與人”,“人與心態(tài)”等。
③說理感性。停留在就事論事上,不能從具體可感的事實中抽象出理性的東西,化感性為理性,甚至以第二人稱的口吻著墨。
環(huán)境與心態(tài)的關系中蘊含著強烈的思辨色彩,環(huán)境往往影響人的心態(tài),反過來人的心態(tài)也可以改變環(huán)境,而且在這對關系中,心態(tài)應該占有主導地位。寫這樣的文章實際上也是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辯證地看問題的習慣,這樣的命題高考中也不少見。為此,我們又追加了一次訓練,題目是“銘記與忘記”。正像學生在作文中寫的那樣:
最應該記住的最易忘記。
誰記得母親的生日?
最應該感激的最易忘記。
誰親吻過腳下的土地?
當學生能在文中辯證地談問題的時候,另一個嚴重的不容忽視的問題浮出水面,那就是論據(jù)的匱乏。學生埋怨論據(jù)難覓,我說,你們忘記了你們最應該記住的論據(jù)材料——課文,我摘抄了高中語文第一冊中的有關素材,印發(fā)給學生,并利用一個晚自習的時間,讓學生比照著摘抄當下所學的第四冊教材中的素材,記在摘抄本上,并硬性要求學生在隨后的月考中有意識地用一用教材中的素材,結果效果頗佳,學生的文章不但不乏素材,而且增加了不少文采。同時,我從書店購買了兩本有關論據(jù)方面的書,交給課代表,讓課代表安排學生在“課前五分鐘”活動中,選讀書中的論據(jù),以豐富學生的素材庫。
二是片斷訓練。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作文質量,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我們還針對性地進行了片斷練習。
(1)論證方法的巧用。
巧妙論證的五種方法是:例證法、因果論證法、引證法、歸納法和反面假設法。學生用得最多的是例證法,引證法和反面假設法。我們就重點訓練了這三種論證方法。
①例證法。
學生在使用例證法時,常犯的錯誤是:觀點+事例。因此,在例證法的片斷訓練中,我們重點訓練的是事與理之間的契合、呼應與闡發(fā)。為了訓練的方便,我們將例證法的步驟概括為:事例——評價——事理,即通過對所舉事例的評論,使事實上升為理論,通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同時示例:
課文《察今》中,作者在舉了刻舟求劍的事例之后,評析道:“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然后引申出切合題旨的道理:“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然后讓學生比照著例子,套用“事例——評價——事理”這個模式,對教材中“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個故事作點分析。這個片斷訓練效果很好,順便還教給了學生在議論中轉述事例的方法,比如摘取法、替換法、壓縮法、概括法等。
②引證法。
引用古今中外名人的議論或諺語、俗語等進行論證,這種講道理的方法叫做引證法,使用這種方法可以使闡述的道理更具權威性,以達到說服人的目的。學生常用這種方法,但使用不夠恰當,我們將引證法的方法概括為:
Ⅰ引語+解釋+議論+事例
Ⅱ引語+層層推理
Ⅲ文化背景+引語+評論
比如:我們要求學生運用方法Ⅰ選擇下面名言中的任意一條,寫一段話。
材料一: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材料二:即使很成功地模仿一個很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獨創(chuàng)的精神。(雨果)
經過訓練,學生都能夠很好地運用引證法。
③反面假設法。
所謂反面假設法就是從反面進行假設,進而推論論據(jù)的真實性、可靠性,從而有力地論證中心論點的論證方法。其步驟是:列舉若干事例——反面假設——結論,推斷事例符合中心論點。我們拿1994年全國高考題中的一道語言表達題對學生進行了訓練,即仿照下列的句子,再寫兩句話:
古往今來,彪炳史冊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過非同尋常的努力,因而,在事業(yè)上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業(yè)績。試想,如果沒有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沒有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筆耕不息,哪里會有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的問世!
拿這樣的題訓練學生,學生興趣濃厚,同時又能傳達給學生一種理念,那就是不能孤立地看待考卷中的試題,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大有裨益。
以上片斷訓練完后,我們讓學生寫了一篇名為“為人處世話方圓”的文章,要求學生在文中靈活運用例證法、引證法和反面假設法。這個時候看學生所寫的議論文,就如同秋季農民看自家地里的莊稼,有一份沉甸甸的喜悅。
(2)開頭結尾的妙用。
先發(fā)給學生資料:開頭的八種方法:①順:直截了當?shù)財[出觀點。②逆:先論他端,陡然一轉,亮出正論。③引:引名言開頭作引論。④喻:用比喻開頭作引論。⑤解:闡釋題目含義破題,引出正論。⑥比:通過對比來說明事理。⑦問:通過反問或自問自答,引出觀點或引入議論。⑧擺:擺出事例,引起議論。
結尾的三種技巧:①利用反問,強調論點。②總結全文,緊扣論點。③名言作結,收束全文。
學生對照資料中所談到的開頭和結尾的方法,翻看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平時作文的開頭和結尾都用了哪些方法,哪些方法還沒用過,讓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開頭和結尾的方法,練幾個片斷,題目自擬。
最后我想拿學生劉靚在周記中寫的一段話作為我這篇文章的結束語:自幼我就討厭寫議論文,因為它禁錮我的情感,是老師您引導我們像解數(shù)學題一樣,一步一步地寫下去,慢慢地,我找到了一點兒感覺;慢慢地,我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說理中。雖然不像別的文體那樣可以自由地釋放感情,但這種節(jié)制卻能使我在寫文章時保持一個清醒而冷靜的頭腦,不至于興奮得暈頭轉向,不知所云。學寫議論文使我明白了一個困撓我多年的問題,為什么我以前寫的東西人們都看不懂,而今我明白了,有類文章是要寫給別人看的,因此在寫這類文章時尤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把話一句一句地交代清楚。寫議論文讓我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向別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我愛議論文!
李繼紅,中學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