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丁香姑娘》、《丁香花》MTV,學生和老師踏歌入場。
二、導入
師:同學們,在中國現(xiàn)代詩壇上,有一位現(xiàn)代派詩人,他曾用筆,或者確切地說是用心感動過無數(shù)個孤獨寂寞的靈魂。他的名字叫——(生齊答:戴望舒)提起戴望舒,無人不會想起那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1927年,22歲的戴望舒創(chuàng)作了《雨巷》,在詩壇一舉成名,并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雨巷,痛快地淋一場芬芳的丁香雨吧!
點評:導入簡潔樸實,要言不煩。注意了關鍵詞:現(xiàn)代派、戴望舒、雨巷詩人。
三、朗讀
師:首先,我想邀請一位同學和我合作朗讀《雨巷》。
(一女生上臺和老師合作朗讀,老師誦一、三、五節(jié)和第七節(jié)前三句,女生誦二、四、六節(jié)和第七節(jié)后三句,背景音樂是張維良的簫曲《聽雨》,大屏幕上同時播放與詩意契合的FLASH動畫)。
點評:師生合作,體現(xiàn)出民主意識、合作意識。既是一種朗讀示范,同時又能讓學生在比較中鑒別、品味。
師:請同學們自己把詩朗讀一遍,然后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jié)讀給大家聽,再告訴我們一點朗讀技巧。
點評:我喜歡,我選擇。因為喜歡,才有發(fā)言權,才能說出自己的見解。
生1:我讀第一節(jié)(讀)。詩中有種憂愁的感覺,我們應該用心去讀,想象詩人寫詩時的心情。
師:說得好。讀詩要把握詩的感情基調,把自己變成抒情主人公,融入詩的意境。
點評:評點學生的評論,其實就是朗讀指導,是巧借學生之口進行具體引導。
生2:我讀第四節(jié)(讀)?!八o默地走近”這一句要讀得輕而緩,把丁香姑娘那種輕巧緩慢的腳步聲讀出來,而后面“像夢一般凄婉迷?!睉x出一種淡淡的憂愁。
師:不錯。這位同學對語速和語調的把握很到位。
點評:拈出感情基調后,進而就學生回答順勢提出朗讀要注意語速和語調。
生3:我讀第二節(jié)(讀)。這一節(jié)有三個“丁香”,要讀出不一樣的味道。例如“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個“丁香”讀的時候音調要放低,讀出憂愁的感覺。
師:說得很有道理,那前面兩個“丁香”應該怎么讀呢?
生4:“丁香一樣的顏色”是說姑娘很美,要讀出喜歡、欣賞的感覺,可以讀輕快一點?!岸∠阋粯拥姆曳肌笔菍懴阄叮x出心馳神往的感覺,“丁香”兩個字要拖長一點,讀的時候面部表情應該是陶醉狀,好像嗅到了花香一樣,再配一個伸出右手向外拉開的動作。
師:真厲害。這位同學連朗誦的表情和手勢這些細節(jié)都考慮到了。
點評:越是民主、和諧的課堂,越是靈光疊現(xiàn)的課堂,這里點出了朗讀要注意表情和動作。
生5:我讀第5節(jié)(讀)?!八o默地遠了,遠了”這一句中“遠了”重復出現(xiàn),前一個“遠了”應讀得稍重,后一個“遠了”要輕讀,讀出丁香姑娘虛無飄渺的身影漸漸遠去的感覺,讀出詩人心中的無限悵惘。
生6:我想讀第一節(jié)(讀)。“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這兩個“悠長”之間的停頓應該長一些,這樣更能體現(xiàn)雨巷幽深、綿延不絕的特點。
師:同學們,聽了你們的朗讀,聽了你們的經(jīng)驗,老師非常感動。你們哪里是在讀文字?。》置魇窃谟米约旱男娜ビ|摸詩人的靈魂。
點評:教師沒有重復前面的詞句,這里以總評的方式點出朗讀的關鍵:要感同身受,引起共鳴。朗讀指導其實就是熟悉作品,為教學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打下堅實基礎。
四、分析詩歌的意象
師:剛才在朗讀的時候,同學們把握到詩的感情基調是憂傷。那么,詩人是通過哪些意象傳達出這種憂傷的呢?
點評:由感情基調導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分析詩歌意象。承上啟下,銜接自然。
生7:用了三個意象:寂寥的雨巷、丁香花、頹圮的籬墻。
師:那為什么這些意象能表現(xiàn)憂傷的心情呢?
點評:以問激思,引導學生把握“象”中之“意”,問得明確,答有方向。
生8:雨巷是寂寥的,因為雨巷地處偏僻,本來就少有人來,再加上下雨,人們都回家了,人就更少了,因此給人一種寂寥、憂傷的感覺。
生9:籬墻殘破不堪,顯得荒涼冷落。
生10:丁香花是白色的,白色代表凄涼,看見白色的丁香不免使人產生憂愁的情緒。
生11:丁香花在雨中飄落,讓人感到凄涼。
生12:雨是上天的眼淚,下雨時天陰沉沉的,讓人感到壓抑。
師:同學們,雨巷、丁香、籬墻這幾個意象中最美的是什么?
生(齊答):丁香。
點評:疊加的意象并沒有平均用力,擇其要者——丁香,也是難點,巧加點撥。
師:你們見過丁香花嗎?
生(齊答):沒見過。
師:那好,今天讓你們大飽眼福。
(放六幀丁香花的圖片)
師:丁香花多為淡紫色或白色,嬌小玲瓏,淡雅芬芳,因為花形像結,所以又名“百結”。什么叫“結”呢?大家看,這里有兩根線,我把它們打個結,看看像不像一朵丁香花?(師拿兩根包裝帶打成十字結)。
點評:觀圖識丁香,因“結”巧連接。注意其點撥技巧。
生(齊答):像。
師:(把十字結拿到胸前)這“結”是什么結?
生(齊答):心結。
點評:師巧連妙接,生心領神會,師生之默契由此彰顯。
師:心里有解不開的疙瘩,所以才苦悶、憂愁。丁香開在暮春時節(jié),詩人往往對著丁香傷春,因此,丁香被稱為詩中的愁品。(多媒體展示寫丁香的兩個名句)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代贈》中有“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南唐詩人李璟《浣溪沙》中有“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知道李璟這個人嗎?
生(齊答):不知道。
師:他兒子大家都知道?!皢柧苡小?/p>
生(接著說)“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點評:引詩句解讀“丁香”這個意象,連類而及,視野開闊。且由詩句而及詩人,始終不離“象”中之“意”——愁怨。
師:是呀,李璟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父親,史稱“南唐中主”,從上面這些詩詞名句中可以看出,丁香歷來都被當作什么的象征?
生13:愁怨。
點評:點撥到位,答案自明。這就是課堂教學的生成美。
師:丁香雖美,但只是一個陪襯,它是誰的陪襯呢?
生(齊答):丁香姑娘。
點評:明曉丁香意象,當下打住,教師隨即點明它是陪襯,是“賓”,由此引入教學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由物及人——探究丁香姑娘之美。
五、探究或想象丁香姑娘的美
師:都說丁香姑娘美,到底怎么美呢?(師移到鼠標,生眼睛齊刷刷地盯著屏幕。屏幕顯示一幀文字幻燈片)你們以為老師會放一個大美女給你們看吧?(學生笑)其實,我這里沒有丁香姑娘,丁香姑娘在我們每個人心里。下面有一道探究想象題。請男生做第一題,分析丁香姑娘美在哪里,在書上圈點勾畫。請女生做第二題,想象你心目中的丁香姑娘,用充滿詩意的語言表述出來。請大家準備3分鐘。
(三分鐘準備)
點評:設置懸念激興趣,布置任務限時間,讓學生動腦動手且動口——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來——動就是練。
師:下面請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
生14(男):丁香姑娘穿著白色的衣服,在雨中彳亍,如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從詩中“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可以看出她的外表美。
生15(男):我覺得丁香姑娘就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一顰一蹙都顯得嫵媚動人而又哀愁。
師:哦!丁香姑娘有著憂郁氣質,這是氣質美。
點評:以氣質美呼應外表美,課堂語言體現(xiàn)出一種完整而流暢的風格。
生16(女):丁香姑娘她有一頭烏黑發(fā)亮的長發(fā),發(fā)髻上扎著一朵紫色的花結,穿著白色的長裙,撐著一把紫色傘,靜靜地彳亍在雨巷中,眼里含著絲絲憂郁。
生17(女):丁香姑娘給人一種脫俗的感覺,她就像上帝創(chuàng)造的一件藝術品,只能遠遠的注視。
師:可遠觀而……
生(接著說):不可褻玩焉。
點評:恰當引用《愛蓮說》中的名句,其實就是給學生作語文要活學活用的示范。
生18(男):丁香姑娘很瘦,走路輕飄飄的,所以詩人說“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師:“瘦”這個詞用得不好,換一個。
生18:苗條。
師:身材苗條,步履輕盈,這是說丁香姑娘的體態(tài)美。
點評:咬文嚼字,回歸語文本體,教出了語文味兒。呼應前面,點出體態(tài)美。
生19(女):她長得眉清目秀,長發(fā)飄飄,有著修長的身材。如果笑起來,一定十分迷人,但她不知為什么面帶憂傷。
師:“眉清目秀”是什么美?
生20(女):自然美。
生21(男):清純美。
師:不知為什么憂傷,那是什么美?
點評:兩次追問,從外到內,引導學生往深處挖掘。
生22(男):憂傷美。
生23(女):是神秘美,讓人猜不透卻又想安慰她、保護她。
生24(男):丁香姑娘面帶愁容,她和西施一樣,有一種憂郁的美。
師:西施為什么憂郁呢?
點評:追問西施之憂郁,這是借力發(fā)力,就此引導學生想象丁香姑娘的內心世界。
生24:她有心病,總是微皺著眉頭。
生25(男):在古老而寂寥的雨巷里,在這古樸又悠長的石板路上,丁香姑娘撐著一把油紙傘,與周圍的環(huán)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顯現(xiàn)了丁香姑娘的古典美。
師:太精彩了,真想為你鼓掌。(學生齊鼓掌)丁香姑娘的美不是孤立的,這位同學換了一個角度,談到姑娘與環(huán)境的和諧搭配,思路非常開闊。
點評:師生共同探討,完成了對丁香姑娘之美的探析。
生26(女):我想用一句話進行總結:她就像不經(jīng)意間降落凡塵的仙子!
師:丁香姑娘就是詩人心中完美的女神??梢?,這是一首什么詩?
生(齊答):情詩。
師:是啊,詩人在歌唱他朦朧的愛情,雖然苦澀,但并不凄涼。因為佛說“前世的五百次……”
生(接著說)“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師:茫茫人海中,能夠相逢就是緣分??v然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但誰又能忘記,那交會時互放的光亮?那個可望而不可即的丁香姑娘,讓我想起初中時學過的《詩經(jīng)》里的一首詩。
(生小聲議論《蒹葭》)
點評:以詩一般的語言描述詩歌的意境,進而引導學生聯(lián)系所學的古典詩詞深入解析詩作。打破時間界線,以古釋今。
師:我們背一下《蒹葭》第一節(jié)。
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師:從《雨巷》中,我們讀出了古老的《詩經(jīng)》的味道。可是,大家記不記得,這堂課開始的時候,老師說,戴望舒是什么詩派的詩人?
點評:以詩作說詩人,由詩人說流派。我們且看她如何講流派。
生:現(xiàn)代派。
師:那《雨巷》的現(xiàn)代氣息表現(xiàn)在哪里呢?
生27:現(xiàn)代詩可以參差不齊,而古詩則排列得整整齊齊的。
師:那是不是現(xiàn)代詩就等同于現(xiàn)代派詩呢?
(生沉默)
點評:問得好,目的是要廓清學生的誤解。學生沉默,正表明問到關節(jié)處。
師點撥:同學們,《雨巷》中的姑娘除了像丁香,還像什么?
生28:像夢。
師:在文學作品中,“夢”通常指什么?
生29:美好的事物。
生30:理想。
點評:適時引入“夢”這個概念來旁敲側擊,這就是問的迂回戰(zhàn)術。
師:能舉個例子嗎?
生30:《再別康橋》中有“尋夢,撐一支長篙”。
師:后面呢?
(生30搔頭,不好意思地笑)
師:我們一起來背吧?!澳怯荜幭碌摹遍_始。
生:那榆陰下的一潭……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點評:溫故而知新,故中也有新;強化印象,深化理解。
師:夢是美好理想的象征,而丁香姑娘像夢,因此,丁香姑娘也能成為美好理想的象征。歸納一下的話,丁香姑娘象征著美好的愛情,丁香姑娘象征著美好的理想。(屏幕顯示這兩句話)象征手法的使用,使得這首詩成為現(xiàn)代派的典范之作。如果只把它看作愛情詩,那就太狹隘了。下面,有一首郭沫若的詩,(屏幕顯示《爐中煤——眷念祖國的情緒》第一節(jié))請同學們齊讀一遍,告訴我,“年輕的女郎”象征了什么。(生齊讀)
點評:象征——現(xiàn)代派詩歌的突出特征,如此引導不能不留下深刻印象。但教者并沒有就此打住,而是順勢引導學生全面而非片面、深入而非膚淺地理解詩歌主題,引入郭老詩作可見其匠心。通過藝術手法來分析作品主題——主題分析法之一。
(生31)女郎象征著祖國。
師: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31)從小標題看出來的。
師:好!理解詩歌就是要關注標題、寫作年代、背景介紹等。那詩人為什么要把自己比作“煤中煤”呢?
(生32)我認為郭沫若將自己比作煤,表現(xiàn)了他愿意為國家作無私的奉獻。
(生33)表現(xiàn)了作者愿意燃燒自己而獻身祖國的情感,體現(xiàn)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點評:談郭詩是類比聯(lián)想,看似偏題,其實還是分析如何解讀《雨巷》。
師:說得不錯,可“強烈”這個詞不夠好,誰幫她換一個?
(生34)熱烈。
師:還不夠好。
(生35):激烈
師:又不是拳擊比賽。(生笑)
(生36)濃烈。
師:要是酒就好了,可這是熊熊燃燒的煤。
(生37):熾熱。
(生38):熾烈。
點評:引導學生字斟句酌,這是在培養(yǎng)學生嚴謹周密的表達能力。
師:“燃到了這般模樣”,多么熾烈的愛呀,哪怕燒成灰燼也心甘情愿。和郭沫若一樣,戴望舒對五四運動后新生的中國也充滿了熾烈的愛,他希望中國能走上民主、自由、富強的道路,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但是,在戴望舒寫《雨巷》的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革命者,蔣介石在當時有一句“名言”:“寧可……”
(生39)寧可我負天下人……
(學生嘀咕:那是曹操)
(生40):寧可錯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wǎng)。
師:白色恐怖的社會現(xiàn)實無情地擊碎了詩人的夢想,所以詩人感到苦悶彷徨。那悠長的雨巷難道僅僅是雨巷嗎?
點評:聯(lián)系寫作背景來分析作品主題——主題分析法之二。
(生41)雨巷是當時黑暗社會的象征。
師:是??!丁香姑娘遠了,遠了,美好的理想像夢一樣碎了,碎了。但詩人并不絕望。在詩的結尾,詩人仍然希望身邊飄過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同學們,我祝愿你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燦爛的前程,但是我也知道,生活是很現(xiàn)實的。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總會有一段或長或短、或陰暗或曲折的雨巷,我祝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丁香姑娘,讓她陪伴我們,指引我們走出雨巷,贏來彩霞滿天!
點評:由作品到人生,這豈止是教書,更是育人。語文教師其實是最好的傳道者、播火者。
六、總評
這堂課由美讀入手,在把握作品感情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學生分析詩歌意象,然后由意象進而分析詩中人物——丁香姑娘,最后由人物自然帶出詩歌表現(xiàn)手法和詩歌主旨。五個環(huán)節(jié),承轉自然,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恰當處理了課堂的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教師引導得法,學生學得實在。課堂收放自如,卻又較好地處理了主導與主體關系。師生、生生合作充分,探究深入,較好地踐行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王靜,汪鑒利,中學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