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器官移植技術也在發(fā)展,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但隨之也帶來了器官移植的倫理問題。
關鍵詞:器官移植;倫理問題;對策
器官移植倫理學是生命倫理學的一個分支,在中國,器官移植始于20世紀50年代,器官移植最開始是在動物身上做實驗,隨后才應用到人的身上。器官移植的倫理問題是隨著這門學科產生的。
一、器官移植的概述
器官移植是用一個完好功能的器官換由于疾病等原因而無法醫(yī)治的器官,來搶救病人的生命,改善病人健康狀況的方法。器官移植技術已應用于心臟、腎臟,肝等器官。器官移植的來源供體有:尸體供體,胎兒供體,異種供體等。該技術的應用挽救了許多生命,但隨之也出現了器官移植的倫理問題。
二、器官移植出現的倫理問題
(一)器官移植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雖然人口多,但自愿捐獻器官的卻極少。因為這違背了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在《孝經》中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得毀傷,孝之始也?!背浞址从沉宋覈膫鹘y倫理中,對父母盡孝道,就得活著時保持身體的完整性,縱使死后也得保持身體的完整性。就是因為中國人受這種傳統倫理的影響,人們才會對器官移植產生排斥的態(tài)度,很難接受死后捐獻器官,而且很多人受“死要全尸”的觀念影響,把死后捐獻器官看成是不孝之舉。所以在器官移植的捐獻中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
(二)器官移植的商業(yè)化。首先由于自愿捐獻器官的人數少,而需要器官移植的人數又比較多,找到適合自己的移植器官幾率就非常小,所以對器官有很大的需求。其次,在許多地方,由于貧窮迫使一些人出售自己的器官來維持生活。所以對器官的需求很大,加上人體器官可獲得高額利潤,促使一些非法買賣器官的商人把器官當成一種交易。甚至有些私人醫(yī)院把病人麻醉后,偷偷割走他們的腎臟。
(三)器官移植公平分配問題。器官移植是一項高新技術,在移植的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大量的新型藥物、技術。所以器官移植手術需要高昂的費用。做一例腎移植手術就得花費十幾萬元人民幣,在一般的低收入家庭是難以承受高昂的費用,這就促使家庭貧困的患者即使有器官提供著也不能進行器官移植。只有相對富裕的人才能做器官移植手術。
(四)器官移植的知情自愿問題。器官捐獻必須在知情自愿的情況下進行。在捐獻中,醫(yī)生有義務對器官捐獻供者和受者詳細說明其中的風險和利益,以保證器官來源的合法性。在親屬捐獻的過程中,有的人是迫于壓力而不是出于自愿捐獻自己的器官,這就違背了倫理中自愿原則。
(五)異種器官移植引發(fā)的問題。在器官移植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異種器官移植出現了,但異種移植出現很多風險,例如,身體風險,心理風險等,同時引起倫理道德的思考。首先,異種器官移植的種類少,部分器官不能移植,所以異種器官并不是萬能的。
三、解決器官移植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有效的宣傳機制,樹立正確的倫理觀念。首先是封建倫理道德的影響和對器官移植技術并不了解而產生的恐懼,嚴重阻礙了人們捐獻器官的行為。其次,器官捐獻在宣傳上的缺失,讓人們對器官捐獻認知不夠。因此,應該對公民開展經常性的宣傳教育,積極宣傳器官移植方面的知識,引導大眾,使其認識到利用死者的器官去挽救他人的生命是有利于他人和醫(yī)療進步的有價值的行為。從輿論引導,社會公益等多層次,多方面的宣傳,讓公民對器官移植倫理道德問題的認識,認識到器官捐獻的意義,確立他們對這種行為的認同,主動自覺地做出道德行為的選擇。
(二)建立健全法律保障制度,堅決反對非法買賣。在加強宣傳教育的同時,也應該在立法上加大力度。政府應完善器官移植的相關法律,保護捐獻者的合法權利。從法律層面上解決器官移植帶來的倫理問題。規(guī)范人體器官移植活動,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證醫(yī)療質量,使器官移植有法可依。用法律來確保器官移植的合法化,確保醫(yī)療發(fā)展和法律的一致性。
(三)保證知情自愿原則,建立器官移植激勵機制。器官移植的知情自愿原則主要是醫(yī)生對器官移植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進行詳細的說明,說明在器官移植中的風險利弊,讓器官移植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能真正知情。要對器官捐獻者經濟補償,如:治療費等。為供者提供必要的費用,對捐贈家屬進行褒獎等,來激勵人們捐獻器官。
(四)建立移植基金的管理和監(jiān)督機制。設立專門的器官移植基金,既可以幫助貧困人口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也可以給器官捐獻者適當的獎勵和經濟補償。從多方面籌集資金,同時對器官移植的監(jiān)督,進一步做好倫理委員會的建設和器官捐獻協調員的培訓。確立器官來源的審查制度,嚴禁任何非法的器官買賣,嚴防器官商業(yè)化而導致販賣人體器官和不正當手段獲取人體器官。
(五)建立公平的資源分配機制。面對器官來源短缺的現狀中,應遵循公平原則來制定合理的分配醫(yī)療資源的準則。使器官捐獻者和接受者的最大化。目前的醫(yī)療資源分配還不公平,加上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在器官移植中,應注意貫徹公平原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捐獻的人數逐漸增多,防止器官不當使用和浪費,有利于遵循公正,公平的人體器官分配的原則。
(六)提升醫(yī)護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加強醫(yī)護人員的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確保移植器官的科學性和道德性。醫(yī)護人員要充分認識到把對自身利益的追求和對社會責任感統一起來。在實際的操作中醫(yī)生應分組管理,對醫(yī)生進行資格審查,以確保醫(yī)生不違規(guī)。
總之,器官移植技術還在不斷的發(fā)展,我們對于移植器官的需求還很迫切。但器官移植的倫理道德問題也要值得注意,所以,我們應該均衡科學價值和倫理道德價值,在救治患者的同時,解決器官移植有關的道德倫理問題。
參考文獻
[1] 章海山,張建如著.倫理學引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9月第1版.
[2] 黃志平,唐媛.論對器官移植技術理性的倫理介入[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9,19(15).
作者簡介:唐靜(1993.01- ),女,山西長治人,碩士,山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