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楠
摘 要:在現(xiàn)代社會,很多大學生都存在誠信缺失較為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在高職院校的資助體系中,失信行為是了屢見不鮮的。很多大學生為了獲得貧困生資格,會弄虛作假,或者逾期不還國家的助學貸款。針對這一問題,文章先分析了大學生資助誠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幾點加強誠信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資助政策;誠信教育
為了幫助這些貧困生完成學業(yè),我國開始實行大學生的資助政策,但這也給很多人可乘之機,且大學生受到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的影響,出現(xiàn)了誠信缺失的問題。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高職院校需要積極開展誠信教育工作,保證大學生資助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大學生資助誠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的影響。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社會上通常都會以一個人的經濟水平高低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有些人唯利是圖,為了獲得利益而不擇手段。如今,很多大學生也會被這種想法所影響,誠實守信的道德觀念也會被忽視掉,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也會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在社會上,政治領域例的徇私枉法、虛假政績工程等問題長期存在,文化領域的虛假信息與學術腐敗這種情況也屢見不鮮,這都會對大學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產生不良的影響,造成大學生出現(xiàn)誠信缺失的情況和行為。
(二)學院因素的影響。在很久以來,高職院校都是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注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過于重視學生的分數(shù)和成績,看重學生綜合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提高,但是忽視了學生在道德品質以及理想信念方面的培養(yǎng)與教育。并且,高職院校的誠信教育方式過于單一,多以理論教學、說教為主的教學方法,誠信教育不具有吸引力,缺少生動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未能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高校還缺少有效監(jiān)督、約束大學生誠信行為的機制,無法保證誠信守信者的利益,而奸詐失信者的行為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懲戒,從而導致失信行為出現(xiàn)的概率增加。
(三)家庭因素的影響。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因此,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目前,很多家長都出現(xiàn)言行不一的情況,這會對學生的行為和習慣產生不好的影響。在進行資助工作時,會有些家長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夸大家庭問題,填寫錯誤的堅挺信息,或者虛報家庭收入,甚至會招人來開具假的貧困證明,以此來騙取貧困生的資助資格。同時,也會有家長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將學生的成績看的過重,忽視了學生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yǎng),或者在家庭中溺愛學生,使得學生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經常在生活中耍小聰明。
二、加強誠信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誠信管理機制。首先,高職院校應當建立健全自主的認定機制,學生上交的所有資料都必須要真實、可靠,高職院校需要深入調查學生的家庭信息,并且建立起科學系統(tǒng)的貧困生檔案庫,要定期更新檔案信息,跟進反饋信息;其次,高等院校需要保證管理機制的規(guī)范和標準,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獎懲措施,確定行之有效的自主方案,盡可能減少主觀情緒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工作切勿過于簡單化和隨意化。對于下發(fā)的資金需要確保其落實到位,必須要始終秉承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來合理地分配資金。
(二)開展貧困生的心理資助。在高職院校中,貧困生的出現(xiàn)是不可避免的,且其精神活動常常會受到社會各界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貧困生都會有自卑感,家庭的貧困使其的求學道路過于困難,自身也不具備較高的學歷。針對這些情況,學院需要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多少生活和學習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能夠做到自立于自強。通過學院方面的引導,學生能夠認識到貧困只是一時的,如果自己不具備豐富的精神世界,那么貧困將會盤濉學生一生。要不斷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學院期間用知識來武裝和豐富自己,將自己的精神世界打造的更加完善,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命運,不依賴于他人,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能夠始終保持誠實守信的理念。
(三)發(fā)揮典型模范的帶頭作用。首先,需要發(fā)揮資助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能夠利用身邊真實的案例來激勵學生,尤其是那些在逆境中仍然不斷努力的學生??梢越M織一些相關的誠信教育活動,或者與全校師生一起評選出典型代表人物,同時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技術、新媒體平臺,為學生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能夠實現(xiàn)自立自強,始終保持誠實守信的優(yōu)良品質;其次,要足夠重視誠信教育,增加社會責任意識的教育工作。學院的教育責任就是讓學生能夠學會誠信,因而高職院校需要不斷開展一些誠信教育活動,提高誠信教育活動的廣泛性和普及型,尤其是那些得到資助的學生,更應當強調誠信教育,使其能夠對自己有正確、全面的認知,了解誠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建立健全誠信監(jiān)督體系。要想讓學生具備誠信意識,就需要足夠重視誠信教育,這是一個內在措施,但同樣需要外在的監(jiān)督機制。貧困生所在的班級內,需要建立一個誠信教育的監(jiān)督小組,鼓勵班級內的非貧困生都加入到監(jiān)督小組中,要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貧困生的消費水平和消費情況,并將這些信息反饋到輔導員。除此之外,學院的后勤部門也要定期檢查貧困生飯卡的消費情況,了解學生生活費用的使用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貧困生出現(xiàn)消費水平過高的情況,就需要建立貧困生的重新認定程序,重新評估學生的實際情況。
三、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保證誠信機制始終保持飽滿的生機與活力,就需要高職院校建立健全管理機制。要保證公平與公正,建立起動態(tài)、實時的貧困生檔案,要進一步完善貧困生的認定機制,建立健全監(jiān)督體系,發(fā)揮典型模范的帶頭作用,重視貧困生的心理教育。
參考文獻
[1] 徐磊,黃新建,石小娟.高校資助工作中的大學生誠信問題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6):61-63.
[2] 葛榮亮.基于大學生資助政策下的誠信教育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9):132-133.
[3] 張陽,張智勤,李朝陽.大學生資助誠信教育淺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6(2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