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濤
【關(guān)鍵詞】 班主任;班級管理;師生關(guān)系;溝通;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3—0033—01
小學班主任是班級管理與建設(shè)的引導者與組織者,班級管理是其重要的工作內(nèi)容,也是推動班級建設(shè)的有效途徑。良好的溝通是提升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班主任只有掌握溝通的藝術(shù),才能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在溝通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想法,班主任才可以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規(guī)劃。本文談?wù)劙嘀魅稳绾螐臏贤ㄋ囆g(shù)入手,在實際管理中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溝通方式,促進班集體的健康發(fā)展。
一、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是有效溝通的基石
“民主、平等”,是建立和諧師生關(guān)系的重要前提。長期以來由于傳統(tǒng)“師道尊嚴”的影響,強調(diào)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權(quán)威與尊嚴,以教師為中心,抹殺學生的個性,導致師生之間缺乏平等的溝通對話,師生關(guān)系必然存在隔閡。在現(xiàn)代社會,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民主、平等”的,不僅僅需要學生尊重教師,同時教師也應(yīng)該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使師生之間形成一個互相尊重、互相關(guān)愛的和諧關(guān)系。
親和力是建立和諧師生關(guān)系的法寶。作為教師,有了親和力,學生對你的接納程度就高,你的言行就會很容易與學生的學習和情感生活產(chǎn)生共鳴,學生就會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最終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反之,教師缺乏親和力,學生極易產(chǎn)生厭煩、倦怠等消極情緒而不愿與你合作,從而影響你的教學的有效進行。
二、尊重學生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chǔ),也是在班級管理中有效溝通的前提。教師學會與學生相處,獲取學生的接納與信任,不斷提高在學生中的威望和信譽,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級。
教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處理事務(wù)要公平公正。在學生管理中,對于同一錯誤行為,教師要采用同一處罰尺度,特別是對于那些平時和教師關(guān)系較好,走得較近的學生,更要堅持原則。
教師要善于聽取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個性。教師應(yīng)以理解尊重為前提,真正重視學生的意見,并積極采納他們的合理建議。只有被尊重,學生才會自信,才愿敞開心扉,與老師開誠布公地交流,唯有此,教師才有可能摸清問題的關(guān)鍵與癥結(jié),給予學生正確的分析與疏導。
教師要關(guān)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建立共同語言。如果教師能夠找到與學生的共同語言,就算是找到了與學生溝通與深談的捷徑,就算是有了互信的平臺,教育也便可順利實施了。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在和學生談心時,學生常常會談起從未對人談起的事情,特別是在比較成功的談話中,促膝之間學生會談出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這是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而我們也應(yīng)尊重對方,注意為對方保密。切忌學生離開后,就與其他老師對其品頭品足,或有意無意地泄漏談話的內(nèi)容,這樣會造成對學生心理上的傷害,由此也就喪失了學生對你的信任,教師要學會寬容和尊重。
三、引導是有效溝通的手段
引導是一個以討論為基礎(chǔ),以啟發(fā)為目標的積極的思想過程。班主任要學會引導學生積極認識當前的問題、思考其成長中的挫折與障礙,主動地剖析自我,承擔責任,協(xié)助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長,而不是包辦代替,為其安排一切。具體地說,它要求班主任談心時,多提問題,少加評論;多做啟發(fā),少做說教;多鼓勵對方講話,少講個人意見,以共同探討代替強制的說理和武斷的解釋。要記住,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管理意識和責任心,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才是我們教育最終的目的
四、選擇行之有效的溝通途徑
溝通,不只是面對面的說話,表情、動作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比如有的學生比較內(nèi)向,不善于講話,但是他喜歡寫作,班主任可以通過書信或者是日記的形式與他進行溝通。不僅如此,班主任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luò)、電話與同學們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班主任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和技巧,如:書信、網(wǎng)絡(luò)都可以成為溝通的方式。只有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他的關(guān)愛、信任以及理解,才可以使得學生真正靜下心來了解教師的想法,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做出改變,這也就達到了溝通的目的。
班主任工作的出發(fā)點與歸宿是學生,有效溝通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班主任只有與學生多溝通,才能了解學生的實情,切準學生的思想脈搏,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機會多與學生溝通,處處做“有心人”和“知心人”,達到師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