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嫣
【摘要】本文基于教師主宰語文閱讀對話權、對話內容與文本閱讀發(fā)生斷裂、對話目標不明確的問題,論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重師生平等對話,認為應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天性、知識儲備量和閱讀理解能力,采用閱讀點撥與啟發(fā),以及互動交流的方式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注重創(chuàng)新師生平等對話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教學 師生 平等對話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A-0047-02
《義務教育語文課標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應重視為學生構建“有效對話”平臺,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平等對話的方法。但縱觀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師生平等對話方法依然存在缺陷,基本是由教師主宰語文閱讀對話權、對話內容與文本閱讀發(fā)生斷裂、對話目標不明確。以下在簡析這三種問題的同時,談一談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平等對話的方法。
一、革新教育觀念,堅持平等原則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不再扮演絕對權威的角色,而是從主導者轉變?yōu)橐龑д摺T诮虒W過程中,教師應格外重視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tǒng)教學思維束縛,語文閱讀對話權依然掌握在教師手中,對話的內容、結果以及話語權均由教師操控,學生并沒有對話自由。教師雖然也在課堂上主動了解學生的疑難問題、獨到的見解以及對閱讀教學工作的建議,卻沒有進行必要的關注,通常是“一聽而過”,沒有及時采納學生的建議。學生仍舊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制約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阻礙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問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喪失參與對話的興趣。
教師首先應革新傳統(tǒng)教育觀念,堅持平等原則,賦予學生自由話語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堅持師生平等對話活動,關注學生的心聲,積極采納學生所提出的建議,對全體學生的獨到見解予以總結和分享,讓學生初步感受參與師生平等對話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其次,教師應重視優(yōu)化課堂互動技能,把握對話技巧,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提出具有啟發(fā)意義的問題。例如在講解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教師先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然后觀看電影《小英雄雨來》的部分視頻,再次細讀課文,點撥學生的愛國文思,思考、討論文中“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的深層含義。這樣既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參與對話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文學閱讀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師還應重視激發(fā)學生主動進行課堂提問式對話的興趣,鼓勵學生向自己提出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生搬硬套固有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必然會使課堂教學顯得生硬、缺乏活力,假使教師能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文閱讀對話情境,將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具有目的性的引導下深入思考,進而有效提出問題。
二、延伸文本閱讀,激發(fā)學生的對話熱情
文本是語文知識的重要載體,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感知與體驗的載體,以及師生平等對話的橋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獨具內涵,傳遞著作者的感情,宣揚真善美。因此,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心態(tài)和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閱讀對話效果,必須以文本為載體。但實際上,部分教師在對話活動中拋開文本,未能充分開發(fā)教材閱讀資源,沒有對文本進行緊扣性閱讀、交流與討論,不僅造成了文本資源浪費,而且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閱讀理解能力。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文本資源的作用,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升華學生的閱讀感知,激發(fā)學生的對話熱情。因此,教師在開展文本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興趣和愛好精心選擇閱讀內容,做好文本閱讀的延伸工作,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通過平等對話達成語文閱讀共享。例如教師在講解《狼和小羊》與《丑小鴨》時,引導學生讀《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選》《格林童話》等兒童文學,通過對話了解學生的閱讀狀況,分析《狼和小羊》與《丑小鴨》的文學價值和所傳達的思想感情,這樣能夠延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使學生對文本閱讀保持濃厚而長久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真善美的思考,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此外,教師應重視分階段指導文本閱讀,在閱讀之前協(xié)助學生擬定閱讀計劃,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推薦書籍,讓學生堅持每天讀10到15頁書,做好讀書筆記。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在學生完整地讀完一本書之后,教師組織“閱讀交流會”和學生進行互動,了解學生的閱讀心聲,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指導學生解答。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文本資源的教育價值,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而且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強化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
三、構建良好的對話平臺,樹立學生的對話信心
教學目標是確保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航標。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平等對話的目標并不明確,課堂的非預設性占比過大,對話偏離了提高學生閱讀思辨能力和文學修養(yǎng)的教學目標;部分教師所選取的對話內容過于膚淺,不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重視為學生營造和諧、友善的對話環(huán)境,明確對話主題與目標,借助網(wǎng)絡工具構建良好的對話平臺,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教師與文本之間以及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對話活動的自信與動力。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大多來自實際生活,教師要在充分解讀文本教材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相關的知識點,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能結合已有經(jīng)驗和知識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更好地結合實際探尋疑問和提出問題。例如在解讀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松鼠的尾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闡述其記憶中松鼠的特征,并具體描繪松鼠尾巴的形態(tài),同時對松鼠尾巴的作用展開討論,學生經(jīng)過記憶搜索及思考,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并為問題的提出積累素材,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綜上所述,要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平等對話,提高學生的文學閱讀思辨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教師應革新教育觀念,構建良好的對話平臺,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對話活動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吳月容.“對話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天地,2015(15)
[2]金秀敏.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上),2015(6)
[3]霍聃妮.“整本書”讓課外閱讀綻放異彩——淺談小學整本書閱讀的方法與策略[J].新課程(中),2017(7)
[4]鐘惟熠.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構建師生平等對話[J].江西教育,2017(6)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