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燕,吳 芮,江凰安,潘麗珍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5)
分別用中英文的主題詞:口腔健康評估在六個數(shù)據(jù)庫和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進行檢索,見圖1。
圖1 文獻檢索流程
納入標準:(1)研究類型:觀察性研究、類試驗性研究、實驗性研究。(2)研究對象:住院患者。(3)研究工具:口腔健康評估工具。(4)文獻發(fā)表的時間均為1960年-2017年。排除標準:(1)缺乏針對測量工具表進行測量學研究。(2)不能獲得全文文獻。
兩名研究者獨立閱讀題目和摘要后,確定是否符合納入標準,納入文獻通過閱讀全文后提取信息。根據(jù)Terwee等[6]在2006年研發(fā)的針對健康狀態(tài)評估量表評價標準采用“+、—、0、?四個分級標準對測量工具的測量學特性進行評價。
納入14篇文章,英文13篇,中文1篇。12個口腔健康評估工具:英文11個,中文1個,其中7個工具的適用人群是放化療患者,3個是老年患者,1個是骨髓移植患者,1個是口腔癌手術后患者。12個口腔健康評估工具均進行了信度或效度的檢測。
口腔健康評估工具的研究內容包括了三個測量維度:1、口腔內組織器官改變。2、患者主觀感受。3、口腔器官功能。
12個口腔健康評估工具10個口腔健康評估工具評定者間信度:0.73-1.0;3個評估工具內部一致性:0.72-0.73,3個口腔健康評估工具的重測信度:0.79-1.0,7個口腔健康評估工具效標關聯(lián)效度:0.37-0.93。3個口腔健康評估工具專家效度的0.78-1.0。僅一個口腔健康評估工具報道工具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且不同條目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參差不齊。
本次納入的12個口腔健康評估工具中有7個是針對放化療患者,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外護士陸續(xù)發(fā)展了針對不同人群:放化療患者、急診患者、老年患者等70余種口腔健康評估工具,其中針對口腔黏膜炎的評估工具多達54種,目前仍缺乏針對特殊患者。
納入的口腔健康評估工具根據(jù)口腔健康評估內容分為兩大類:簡單量表和多成分量表。簡單量表關注于放化療導致的口腔黏膜的紅斑、潰瘍等變化。簡單量表有3個:Debroah發(fā)展的OMI-20、Stehph T發(fā)展的OMAS和 Karin Olson發(fā)展RSSS。多成分量表針對口腔器官改變、口腔的功能和患者的主觀3個測量維度中每個維度若干的測量條目給予0~3分或4分評分,計算總分來判定口腔衛(wèi)生情況優(yōu)良差級別。多成分量表有8個:以為Eliers等(1988)研制的OAG為代表:測量的條目有8個:每個測量條目給予1~3分評分,總分8~24分。
3.3.1 信度:信度反應量表在不同時間對同一對象的測量穩(wěn)定性和評價者對同一對象測量的一致程度,10個口腔健康評估工具的評定者間信度參差不齊,部分工具中的測量條目:如OMI-20量表中的背側舌部潰瘍中的評定者間信度僅為0.35,ROAG中的兩個條目:唾液、牙齒/假牙的評定者間信度僅為0.48。NNMSS中水腫條目的評定者間信度僅為0.26。可能原因如下:①不同疾病患者的口腔情況復雜:如老年患者大多數(shù)存在口腔炎、損傷、黏膜萎縮情況,牙齒或義齒、粘膜可能因為藥物和進食而發(fā)生頻繁改變,增加了判斷的難度;放化療后患者舌頭黏膜水腫導致腹部潰瘍較難進行視診并判斷;②護士方面:缺乏使用口腔健康評估工具的知識,如護士對于舌腹和舌緣的界線難以區(qū)分;對于唾液粘稠程度難以區(qū)分。③評估工具方面:部分測量條目的評分不夠客觀:如紅斑嚴重程度的區(qū)分標準:0分:沒有、1分:中度嚴重、2分:非常嚴重,導致護士判斷分歧。12個口腔健康評估工具僅有3個口腔健康評估工具報道了當天的重測信度,一致性較理想。而Debroah B等在放化療后第5天,第8天,第11天,第14天進行了OMI-20工具的重測信度的檢測,因口腔黏膜變化很大,一致性較差。針對口估工具的重測信度的研究,時間間隔的選擇是關鍵點。
3.4 國內口腔健康評估工具應用現(xiàn)狀 相對于國外豐富的口腔健康評估工具和臨床實踐,國內缺乏多樣化的口腔健康評估工具和規(guī)范的口腔健康評估的臨床實踐。
目前臨床上多數(shù)的口腔健康評估工具主要運用于口腔黏膜炎的評估,也僅有少數(shù)量表經過信效度檢測,口腔健康評估量表的測量學特性并不理想,缺乏針對特殊患者高質量的口腔健康評估工具,量表的發(fā)展和完善是一個科學、長期和嚴謹?shù)倪^程,建議未來臨床護理人員在臨床實踐中應發(fā)展和完善針對不同患者高信效度的口腔健康評估量表,在臨床開展規(guī)范化口腔健康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