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找一種教學方法,以便教師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學到更多。”這是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理論。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學
近年來,我們以此為宗旨,秉承“少教育,多學”的先進教學思想,以“學習案例指導”為出發(fā)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努力創(chuàng)建高效的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年的摸爬滾打,執(zhí)著堅守,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課程改革很容易說,而且很難做到。至今,仍留存著遺憾和缺失。
教師的不自覺。一是多教,我們講課的時候普遍存在,講著講著就講多了的現(xiàn)象,這是一種慣性,是不自覺的。二是不教,我們落實課改策略的極端化,由少講到不講,由不講演變?yōu)椴粋湔n,走進課堂,臨時備課,心中無數(shù),隨心所欲;也有過分相信學生的,把整個教學活動委托于學生,由課外知識的檢測到課內例題的講解。細細想來,也許有很多不妥之處。
學生的不主動。老師“少教”,但沒有改變“多元學習”的學生,但違背了“少教育,多學習”的初衷。有這么兩類學生,一類是糊里糊涂,油鹽不進,混天度日的,使“多學”落了空,每個班總有這么幾名學生,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二類是自命不凡,眼高手低,浮躁不堪的,使“多學”大打折扣。這類學生自恃聰明,喜歡憑空遐想,好高騖遠,懶惰成性,學習知識一知半解。
在深化課改的道路上,以上現(xiàn)象,僅是阻礙課改進程的冰山一角,面對困難,我們可能猶豫過,遲疑過,但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開弓沒有回頭箭”,實施課程改革,不僅要堅持課程改革,還要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
一、 理念先行,轉變思想
山西省教育廳張卓宇教授說:“今天的課堂教學改革已經(jīng)步入深水區(qū),要構建現(xiàn)代化教育理論,實現(xiàn)觀念轉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苯鼛啄甑恼n改我們實現(xiàn)了“從教師少講到學生多學的轉變,從教師大膽放手到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的轉變”。而今天的課堂真正的變成了一次思想的碰撞、理念的PK、坦誠的交流、溫馨的會面……,教育家魏書生早就說:“教育是為了所有學生?,F(xiàn)在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共同成長……”因此,我們要堅持“讓學生搬家,課堂就會生活,效果會更好”的理念,按照“學習更多教育,學習指導案例”課程改革策略,力求體現(xiàn)生活理念,打造高效課堂。在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思想認識的過程中,增強課改信心,推動課改工作。
二、 少教多學,狠抓落實
一是教師“多做”。課堂“少教育”意味著教師必須在課前“多做”,并且需要花費很多精力來準備課程。首先,有必要準備方案,介紹新課程,并創(chuàng)造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其次要備教材,為了教學目標的更好落實,課前要備好文本內容、活動步驟、問題假設、思想滲透等相關內容。最后要備問題,問題是整個課堂的線索,問題預設要注意層次性和梯度,通過直擊要害、通俗易懂的問題,直入主題,簡潔高效。
二是教師“精講”。“少教”不是“不教”,“少教”不是盡可能少說話,而是在關鍵點講話,對刀片施加力量。如果學生會沒有教,學生就不會通過“小組互助,全班交流”來解決問題,然后老師會給出詳細的解釋和說明。
三是學生“會學”?!岸鄬W習”不是“死學”。在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各種練習幫助學生學習,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不斷領悟的過程。學生通過多種基本練習獲得初步掌握;再通過拓寬,加深達到“舉一反三”;然后通過變式訓練,達到觸類旁通。它確實充當了學者的無意識,教師的意圖和微妙的影響。
三、 創(chuàng)建模式,突顯生本
李炳亭教授說“一直沒有模式的課改是‘亂搞”。課堂教學模式從百花齊放發(fā)展到今天的“建?!?,就要將好的東西固定下來,不準隨心所欲亂拔毛,阻礙課改發(fā)展。我認為“建?!睉詥栴}設計為起點、自主學習為基礎、探究體驗為核心、展示交流為途徑,充分體現(xiàn)生本思想,構建基本模式。長期以來,我堅持“目標領先-獨立學習-協(xié)作解釋-證明改進-鞏固擴展-評估總結”的“六元”生本課堂模式。我所說的“六元”生本課堂并非一種課堂死模式,而是課堂教學中必備的六種結構“元素”,這六種“元素”的順序是不固定的,可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等進行調整,此外,它將突出學生的主要地位,并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四、 學習指導,生成效率高
“學習案例研究”的本質是以“學習案例”為載體,以“引導學習”為手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體,將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及時輔導相結合。
(一) 有效制作導學案,是前提
指導性案例是學生獨立學習的計劃,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計劃。它就像一根“繩子”,你可以通過它來找到結果。它將解決知識更新,能力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問題。本教程的設計必須反映四個特征:即問題探究;知識整理;合作釋疑;展示提升。遵循五個原則:課時化原則;問題化原則;參與化原則;方法化原則;層次化原則。落實四個要求: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與開發(fā);緊扣目標;逐級生成講實效。堅持五步生成:主備人“個備”;備課組“群議”;主備人二次備課;其他教師再“個備”修訂。
(二) 有效開展導學,是關鍵
一是有效預習,基礎整合。課程在課前分發(fā)給學生,以便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學習目標,并有效地預覽內容。同時教師應在自學過程中進行適當?shù)妮o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二是課堂導學,探究點撥。課堂教學以“指導”為基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體現(xiàn)“學習為主體”。教學理念是領先的,讓學生真正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努力實現(xiàn)“五個放手”: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重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討論;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或規(guī)律放手讓學生概括;知識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三是課后導學,鞏固提升。當學生完成輔導案例時,應該關閉輔導案例,仔細修改,并在指導性案例和課堂中反映人格問題。未解決的常見問題及時安排指導和解釋,引導學生及時消化,組織,補充和總結指導性案例。
山東省泰安市省莊二中校長李明尚曾說:“教是為了不教,而不教也是一種教;教是為了學,而學也是一種教。”“少教多學”與“學案導學”的珠聯(lián)璧合,詮釋著教學的最高境界,道出了教育的真諦,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智慧課堂。
作者簡介:梁志強,甘肅省平?jīng)鍪校A亭縣皇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