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芹
( 鄭州市第十六人民醫(yī)院中西醫(yī)結(jié)合內(nèi)科,河南 登封452470)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小兒呼吸道感染疾病,由于小兒身體各器官尚未發(fā)育完全,且免疫力低下,故多發(fā)于兒童人群,且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其具有病癥重、治療時間長及病情易反復(fù)等特點,臨床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發(fā)熱咳嗽、畏寒、胸骨下疼痛等。目前,對支原體肺炎的治療臨床上較常使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如阿奇霉素、紅霉素等,但往往治療效果不理想。近年來,有研究[2]指出,將中藥聯(lián)合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具有積極的作用。故本研究探討加味五虎湯聯(lián)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選取2016 年8 月至2019 年2 月鄭州市第十六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支原體肺炎患兒118 例,均符合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biāo)準(zhǔn)[3]?;純杭覍賹Ρ狙芯恐?,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伴有細菌性肺炎或病毒性肺炎,患有嚴(yán)重的肝腎功能障礙、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及對本研究藥物過敏的患兒。將118 例患兒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 組: 對照組59 例,男32 例,女27 例,年齡3 ~11( 6. 29±0. 93) 歲,病程4 ~15( 6.22±0.85) d。觀察組59 例,男30 例,女29 例,年齡2~13(6.34±1.01) 歲,病程3~16(6.35±0.96) d。2組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內(nèi)通暢、退熱及止咳、化痰、平喘等。同時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首先予注射用阿奇霉素10 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L 中靜脈滴注,治療6 d,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兒的體溫及外周血白細胞的恢復(fù)情況,待各項指標(biāo)恢復(fù)正常后給予阿奇霉素干混懸劑10 mg·kg-1·d-1口服,連用3 d,停3 d,再用3 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chǔ)上予加味五虎湯治療,其組方為:甘草6 g,枳殼10 g,苦杏仁10 g,炙麻黃5 g,石膏30 g,桑白皮10 g,細辛3 g,法半夏10 g。對發(fā)熱嚴(yán)重者給予炒梔子、知母各8 g,對咳嗽嚴(yán)重者予全蝎2 g、蟬蛻6 g,對痰較多者予萊菔子6 g,對便秘者予大黃2 g。水煎,取湯汁250 mL,根據(jù)患兒年齡確定服用劑量,如2 ~3 歲患兒予40 mL·次-1,3~4 歲患兒予50 mL·次-1,4 歲以上患兒予80 mL·次-1,分別于早、中、晚3 次服用。2 組均治療14 d。
觀察2 組治療前、治療14 d 后呼吸頻率( RR) 、動脈血氧分壓( PaO2) 、氧合指數(shù)( PaO2/FiO2) 及血清C-反應(yīng)蛋白( CRP) 、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白細胞介素-6( IL-6) 及IL-8 的水平。
2 組治療前RR、PaO2及PaO2/Fi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5) 。治療14 d 后2 組RR水平低于治療前,PaO2及PaO2/FiO2水平均高于治療前( P<0.05) ; 觀察組RR 水平低于對照組,PaO2及PaO2/Fi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2 組治療前血清CRP、TNF-α、IL-8 及IL-6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5) 。治療14 d 后2組血清CRP、TNF-α、IL-8 及IL-6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P<0.05) ;且觀察組血清CRP、TNF-α、IL-8 及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1 2 組治療前后RR、PaO2、PaO2/FiO2 水平的比較
表1 2 組治療前后RR、PaO2、PaO2/FiO2 水平的比較
* P<0.05 與治療前比較。
組別 n RR f/( 次·min-1) PaO2 ρ/kPa PaO2/FiO2 ρ/kPa治療前 治療14 d 后 治療前 治療14 d 后 治療前 治療14 d 后對照組 59 25.69±6.09 22.74±4.95* 6.36±0.85 9.55±1.03 20.39±5.21 34.13±4.72觀察組 59 25.74±6.22 20.05±4.20* 6.59±0.74 11.36±1.23 21.21±5.36 38.55±5.81 t 0.044 3.183 1.568 8.666 0.843 4.53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2 組治療前后血清CRP、TNF-α、IL-8 及IL-6 水平的比較
表2 2 組治療前后血清CRP、TNF-α、IL-8 及IL-6 水平的比較
* P<0.05 與治療前比較。
組別 n CRP ρ/( mg·L-1) TNF-α ρ/( mg·L-1) IL-6 ρ/( ng·L-1) IL-8 ρ/( ng·L-1)治療前 治療14 d 后 治療前 治療14 d 后 治療前 治療14 d 后 治療前 治療14 d 后對照組 59 13.96±3.28 9.33±2.15* 2.60±0.69 1.45±0.40* 16.60±1.87 12.32±1.43* 17.98±4.13 13.06±2.19*觀察組 59 14.28±3.19 3.16±0.86* 2.68±0.72 0.84±0.24* 16.79±2.05 7.22±1.13* 18.15±4.33 8.12±1.38*t 0.537 20.466 0.616 10.044 0.526 21.494 0.218 14.65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支原體肺炎是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間質(zhì)性肺炎,且一年四季均可引起該病的發(fā)生[4]。有研究[5-6]指出,支原體肺炎主要是由細胞損傷或免疫功能絮亂直接導(dǎo)致而成,科學(xué)、有效的藥物治療可改善其免疫功能紊亂情況,減少炎癥因子的發(fā)生,對患兒預(yù)后起到至關(guān)重要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14 d 后RR 和血清CRP、TNF-α、IL-8 及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aO2及PaO2/Fi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P<0.05) ,提示加味五虎湯聯(lián)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支原體肺炎,可有效改善患兒的呼吸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提高治療效果,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患兒的生理特性及耐藥性,臨床上諸多藥物治療受到限制,進而使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成為治療該病的常用藥物,其中阿奇霉素屬于新型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菌藥物,其主要在保證抗菌活性的基礎(chǔ)上,可更好調(diào)節(jié)患兒的免疫系統(tǒng),同時還可降低其體內(nèi)炎性因子,減輕細胞內(nèi)氧化產(chǎn)物的濃度,起到保護氣管的作用[7]。中醫(yī)認(rèn)為,支原體肺炎主要原因是肺氣郁閉,導(dǎo)致其形成障礙。肺氣不通暢,痰瘀相結(jié),以致病情遷延。加味五虎湯是由甘草、枳殼、苦杏仁、炙麻黃、石膏、桑白皮、細辛、法半夏等組成,其中甘草、枳殼具有止喘的作用; 炙麻黃及石膏相互結(jié)合,具有清瀉肺熱及止咳平喘的作用; 法半夏結(jié)合細辛具有化痰的作用;桑白皮具有清肺熱及瀉肺火的作用[8]。諸多中藥合用,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具有宣肺開閉及清熱平喘、止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