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巧容
【摘 要】 代數(shù)與幾何作為組成數(shù)學課程的兩大部分,有關教學的策略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在小學時期,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這兩者的概念,學生對于這兩者的理解也非常片面,認為幾何就是圖形,代數(shù)就是數(shù)字。尤其是幾何上的教學因為抽象的原因,不太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信息技術進入了數(shù)學中的圖形教學。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 圖形教學? 信息技術
無論對于哪一個學科來講,小學都是一個打基礎的過程。數(shù)學因為抽象的特點,在教學上也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下面文章就小學數(shù)學中的圖形教學,引入信息技術教學,開始展開討論。
一、有關信息技術與圖形的結合
信息技術顧名思義就是信息與技術的結合,將信息通過一定的技術進行加工最后呈現(xiàn)出來。信息技術在視覺上給人帶來相當直觀的感受,這對圖形教學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信息技術在圖形教學的過程中為教師與學生架起了一座隱形的橋梁,教師與學生都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同時,在信息技術被應用的過程中,學生的目標也不僅僅是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yǎng),這也是新課改中的重要要求。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結構中,要充分進行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盡可能多地發(fā)掘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二、信息技術與圖形教學的具體結合
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作為新興起的教學手段,還有很多教師并不是很了解,還有一些了解了卻不能做到正確應用。在教學的過程中,無論使用什么教學手段,最重要的就是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幾何圖形的概念可以追溯至現(xiàn)實生活中的常見物體,教師可以從這一點入手。由于圖形與現(xiàn)實世界的密切聯(lián)系,而學生最先接觸到的還是現(xiàn)實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常見的樓房、箱子、書本等入手,對幾何圖形有一個初步的認知,這些物體給了他們直觀上的視覺沖擊。在學生認識了這些基本圖形以后,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加固對這些圖形的認識。
在孩子玩的積木中有許多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等。他們見到的樓房、磚頭、紙盒、箱子、書等等,更是給他們以長方體的形象;他們從小玩的皮球給了他們球的直觀形象。從這些熟悉的物體中抽象并直觀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立體圖形后,再通過從不同角度觀察、搭積木、制作模型等活動,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然后通過觀察這些立體圖形的某個面,得出正方形、長方形、圓等平面圖形。這種安排從具體到抽象,從空間到模型,從整體到局部,符合兒童的生活經驗,也初步揭示了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也初步建立了學生學習幾何圖形的興趣。
2. 合理使用多媒體
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主要應用就體現(xiàn)在多媒體技術上,幾何圖形學習的難點就在于理解上的抽象。因此,教師在進行點線面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豐富的實例,在具體的背景中理解這些基本元素及其關系,了解它們的廣泛應用,而不是從其抽象的形式化的描述中接受它們。當你遠遠地觀察霓虹燈組成的圖案時,圖案中的每個霓虹燈都是一個點;交通圖上的點用來表示一個地方;電視屏幕上的畫面也是由一個個小點組成;運用點可以組成數(shù)字和字母,而這正是點陣式打印機的原理。這些生活的實例,使學生體會到了“點”的真正含義及其廣泛應用?!敖恰钡母拍钜彩侨绱耍覀儠谏钪姓业皆S許多多角的形象。學生把這些形象印在腦子里,并從中抽象出角的本質特征。
信息技術在這個過程中充當?shù)木褪且粋€媒介的作用,利用多媒體的功能,使靜的課堂活動起來,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的精神亢奮起來,這樣才能緊緊地吸住學生的目光,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信息技術的使用,恰恰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平臺,使課堂動態(tài)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
為了讓學生明白圓柱體側面長方形的長與底面周長的關系,我們可以把課堂內容設計成動畫形式,或者把靜態(tài)的知識通過視頻或圖像等演示給學生。像學習《圓柱側面積》的知識時,可以將一個與圓柱體底面等大圓放在側面長方形長的左端點上,用紅色突出顯示重合的一點,讓圓沿著長方形的長滾動,圓上的紅點正好與長方形長的右端點重合,直觀巧妙地說明圓的周長恰好與側面長方形的長相等。這樣不但直觀,而且生動有趣,學生好像在觀看動畫一樣趣味盎然,同時學會了知識,并且印象深刻。
三、信息技術在射線、直線、角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導入:在這堂課之前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線段的相關知識,線段是由兩個端點組成。教師可以由此發(fā)問:一個端點的會變成什么?沒有端點的又會變成什么?教師可以具體演示給學生,比如:手電筒照出來的一束光。
正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把射線和直線的形成過程以簡單的動畫形式演繹出來,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清楚這兩者的本質。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這三者之間的區(qū)別,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思考能力。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直線、射線與線段的性質和區(qū)別。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一個端點可以引出幾條射線?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畫下來的射線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這樣學生可以直觀地看見:在射線與射線之間會有一個空隙,這樣教師就引入了角的概念。
總結:教師可以將三者之間的異同列成一張表格,方便學生直觀地接受知識,而角就是從一個點引出兩條射線的產物。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結合信息技術繪出一幅畫,讓學生在課后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
四、結語
幾何圖形的教學對小學生來說無疑還是太抽象了,所以信息技術的應用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信息技術不僅可以讓抽象的圖形變得直觀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起了學生對于幾何圖形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在今后的圖形教學中要多多應用這項技術。
參考文獻
[1] 艾靜.信息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33):164.
[2] 夏翠玉.信息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43):170-171.
[3] 趙吉麗.探析信息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新通信,2018,20(1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