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小學低年級是一個人口語交際能力的奠基階段,培養(yǎng)低年級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尤為重要。研究發(fā)現(xiàn),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課堂中,教師因材施教不夠,沒有緊密結合學情,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教學設計、課堂組織等方面需要不斷改進。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三個課堂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有利于農村學生口語交際的語言環(huán)境,設置符合農村學情的口語交際目標,提升農村學生的口語交際技能。
關鍵詞:農村小學 口語交際 策略技能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1-0181-03
西方學者認為,口語交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6歲左右的兒童,已有相當穩(wěn)定的語言,能基本正確地運用語法進行交談,能隨語境與交際對象的不同調節(jié)自己的說話方式,以基本滿足日常言語交際的需要。但和成人的語用能力相比,兒童使用語言的能力要弱很多。特別是在語體意識方面,成人的水平遠遠高于兒童。小學階段是發(fā)展兒童語用能力、語體意識能力的起步階段,也是幫助兒童習得語用能力和語體意識能力的關鍵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口語交際教學,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低年級的小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少,沒有很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必然會引起交流溝通的不順,甚至障礙。農村學校的小學生,相對城市的學生來說,受家庭、家長、自然等方面的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口語交際能力是弱勢和短板,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幫助他們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曾經在農村小學任教的語文教師,就如何上好口語交際課,讓學生真正敢說、樂說、會說,進行了一些調研和思考。
一、農村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農村小學教師因材施教不夠,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等方面有打折扣的情況。
(一)教師對學情把握不夠
很多教師在教學時,沒有考慮農村學生語言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農村地域狹小,居住相對分散,社群構成簡單,語言交流不廣泛,大多數(shù)農村孩子家里沒有圖書架,接觸到的書籍較少。受這些條件的限制,很多農村學生的閱讀量少、見識少,說話機會少,表達的原材料匱乏。同時,農村學生在成長過程和日常生活中習慣用方言,即使在校園口語交際中,有些孩子仍夾雜著方言。甚至部分孩子因為擔心自己說不好普通話,而不愿意開口。教師在授課時,也沒有充分考慮到農村家長不太重視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農村一些家長,更多是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經常忽視孩子其他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力。還有部分農村家長忙于生計,甚至外出務工,平時沒有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長此以往,農村孩子特別是大量的留守兒童,他們的表達能力沒有得到鍛煉,甚至不愿與他人交流。
(二)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教師對課型的把握不準確,沒有針對口語交際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加之對口語交際課認識存在偏差,部分教師把口語交際教學附屬在識字、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沒有對口語交際教學進行專門的思考和研究,沒有專門的教案,沒有精心的教學設計,更加不會追求滿意的教學效果。特別是農村,部分教師認為反正考試不會考查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便直接把口語交際課上成了“寫話課”,以寫代說的現(xiàn)象很多。新課標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置了不同的口語交際目標,但由于教師對學情把握不充分,必然造成教學目標脫離教學實際。明確清晰的教學目標,必然要求每一個口語交際話題具體、可行,且具有趣味性。而部分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把口語交際目標定得太高或太低,沒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忽視交際技能的培養(yǎng),有的教師甚至照搬他人的教學設計,而不考慮農村學生的學情。如人教版口語交際《我們去“旅游”》,很多教師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當導游介紹去過的地方。但是,如果農村的學生并沒有親身旅游經歷的話,會對“旅游團”“導游”等旅游類名詞感到陌生,這樣就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以至于無話可說。因此,教師在授課前,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及時調整教學設計,設置相關的話題,激發(fā)說話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教學設計不盡合理
交際能力不僅包括基本的聽說能力,還有交往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如果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合理,課堂上沒有形成口語交際場,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與識字、閱讀、習作教學不同,口語交際課是創(chuàng)設情境,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交際場,促進學生交際能力提高的課堂。但口語交際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容易把口語交際課上成聽話說話課,或者回答問題課。學生只是坐在座位上回答教師或同學提出的問題,并沒有形成交際氛圍,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意識,也沒有提升學生的交際技能,如身體形態(tài)語言、交際禮儀等。這樣的口語交際課,沒有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無法激發(fā)學生的交際興趣,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沒有區(qū)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情境教學法是激起學生興趣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教師不去創(chuàng)設情境,只根據教材口語交際的要求,讓學生說一說和議一議,大部分學生都只是被動地聽,缺少真正的互動,便很難形成交際氛圍。如果能夠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才能真正促進交際能力的提高。
二、農村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提升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中對低段(1~2年級)口語交際的目標主要有六個:(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習慣。(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5)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按照新課標這些要求,針對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必須在教師、學校、教學設計和學生等多維度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要求,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教師率先垂范,創(chuàng)設利于農村學生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
因為一些硬性的教學規(guī)定,農村學生在實際教學中都會按照教師的要求用較生硬的普通話交流、作答、讀書,但一旦下課,尤其是放學回家后,就自然而然地使用方言溝通。因此,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率先垂范說普通話外,還要鼓勵學生之間日常對話要用普通話,并盡可能地邀請家長加入到氛圍營造之中。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向師性也特別強,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堅持說普通話,并在課堂上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語音和語調。
(二)提高重視程度,設置適合農村學生的口語交際目標
1.研讀教材和《新課程標準》,正確把握口語交際課的目標
低年級孩子比較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低年級的口語交際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這個成長特點,搞好課堂組織,避免課堂的無序狀態(tài)。此外,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確定好每堂課的口語交際目標,設計出科學、合理、有效,且符合班級學生情況的教學活動,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交流興趣,讓學生有話可說。教師不能對低年級的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以免讓學生有受挫心理,從而害怕開口。
2.充分考慮口語交際中口語和書面語的不同
口語交際旨在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設置口語交際目標時應把握“交際”這個核心。一些教師認為口語交際課的目標是讓學生敢說、會說、樂說。課堂上如果過于強調口語表達的重要性,會讓學生容易忘記口語交際課堂的“交際”要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課《好看的書》,一位教師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同桌互相介紹一本書。
同桌A:大家好!我今天要分享一本好看的故事書給大家。瞧,它的名字是《丑小鴨》,這個故事很有趣,丑小鴨后來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天鵝。如果你也喜歡,我可以借給你看哦!
同桌B:我從小讀了很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書是《安徒生童話》,這本書里有很多神奇的人物,讓我很喜歡。
經過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第一個學生的表達更貼近口語,而第二個學生的表達則傾向于書面化,顯然不是口語交際課所提倡的表達方式。因此,教師應該適時指導學生,用口語化的語言達到交際的目的。此外,教師一定要明晰口語和書面語的區(qū)別,在指導學生進行交際時,盡量用口語化的語言,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際氛圍。
2.口語交際互動過程中切忌使用“問答式”教學方式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口語交際的話題中,有的教師不自覺地讓口語交際課陷入到“教師問學生答”或者“學生問學生答”的模式中,從而失去了口語交際發(fā)生的真實性和即時性。比如,在學生發(fā)表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師習慣性地提問:“如果大家對他所說的有疑問,可以舉手向他提問?!钡葘W生說出自己的疑問后,教師又習慣性地說:“這個問題,請你回答一下?!痹谶@個過程中,教師充當了傳話者的角色,阻止了口語交際的真實發(fā)生,無形中中斷了兩個交際者的互動和交流。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口語交際課《我們身邊的垃圾》。
教師:找一找,我們身邊有哪些垃圾呢?
學生:我們身邊有塑料袋、包裝盒、廢紙。
教師:除了這些垃圾,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垃圾呢?
學生:還有易拉罐、果皮。
這樣的師生互動是很明顯的問答式教學,并沒有達到交際的效果,也激發(fā)不了學生交際的興趣,對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作用很小。因此,教師在上口語交際課時,要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把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面向全班交流。說完以后,請其他同學提出問題或看法,再去選擇問題解答,這才是真實的口語交際。
(三)提高交際技能,充分了解農村學生學情并創(chuàng)設交際場
1.充分考慮農村學生的特殊學情
結合農村學生的具體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開發(fā)教材,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提供交際場。當教科書上的口語交際話題,對于班級學生比較陌生,學生交談起來非常困難,甚至無話可說的時候,教師要及時調整口語交際話題,以便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有交流的愿望。如:呈現(xiàn)真人真事,呈現(xiàn)類似的情境,呈現(xiàn)類似的話題等。如口語交際話題“介紹家鄉(xiāng)的景物”對農村孩子來說,由于生活環(huán)境狹小,都來自同一個地方,這樣的話題很難引起學生的交際興趣。此時,教師可以對話題內容進行改造,如讓學生介紹他們喜歡的卡通人物,如光頭強、美羊羊、村長等。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性高漲。因此,在選擇交際話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特別是學生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經驗,使交談的內容盡量有趣,讓他們喜歡交際。
2.科學運用多元的互動評價
在口語交際課堂中,為了讓學生達到具體的“聽”“說”要求,必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1)在口語交際過程中,教師要多表揚少批評。對待學生口語表達中出現(xiàn)的錯誤要寬容,不要打擊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同時進行正面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敢表達、會表達、表達好的信心。(2)在口語交際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引導學生對他人語言的表達方面作出評價。如:說話是否清楚?表達是否完整?態(tài)度是否自然?聲音是否洪亮?只有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增強口語交際的興趣和信心。(3)積極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小組評價,鼓勵學生互動,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學會傾聽和合作,提高交際能力。通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評和小組內的評價,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每次說話的閃光點,讓學生能夠感受和體會到成功。針對交際中的問題,在及時指出、幫助糾正、給予鼓勵的同時,更要注意語氣的表達,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總的來說,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時時刻刻都會體現(xiàn)。農村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tǒng)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教師就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交際興趣和能力,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精心準備教學設計,不斷優(yōu)化每一堂口語交際課,并給予交際技能指導,才能讓每一堂課達到理想的交際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丁煒.關于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47-49.
[3]徐軼.部編本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特點分析[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6(10):14-19.
[4]許紅建.構建小學語文口語創(chuàng)意表達多元平臺[J].語文天地,2017(36):12-13.
[5]胡琪.分析農村低年級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J].中華辭賦,2018(10):150.
[6]劉靜.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J].文學教育(中),2014(5):135.
[7]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現(xiàn)狀分析與策略[J].廣西教育,2018(13):111-112.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