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之軍 丁振云
[摘 要] 近日,安徽阜南一女教師在回辦公室途中被曾經(jīng)教過的學生背后棍擊昏迷;河南欒川縣33歲男子常某在大街上毆打曾經(jīng)的中學老師,事后還發(fā)視頻炫耀……反思這些事件,校園安全與師德師風問題仍需關注。20多年后學生見到曾教過自己的老師,為何選擇用耳光和拳頭等方式來“報答”……如此種種追求報復心理的社會事件,無疑又給全社會萬千教師群體帶來沉痛的反思,我們很多辛辛苦苦的教師不求學生能日后回校報恩小敘罷了,結果得到的“賞賜”卻是學生狠心的毆打,為何我們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師會頻遭暴打呢?現(xiàn)結合這些社會事件再次思考校園安全與師德建設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 教育;師德師風;自我反思;體罰
一、以良好師德化解師生矛盾
教師工作的重要,就在于它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良心事業(yè),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一個人遇到好老師那可是人生的幸運,而一個學校擁有眾多好老師那就是整個學校的光榮??!那么,什么樣的教師才是好老師,怎么才能成為好老師?答案可以有很多版本,我想在評價之前而最有發(fā)言權的還應該是我們教過的學生。從學生人生成長的角度來看:班主任為了管理好學生,對綜合表現(xiàn)優(yōu)秀者給予獎勵,后進生進行批評教育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況且,全社會也都在大力提倡要尊師重教。很多年過去了,學生與老師之間還有什么解不開的心結,畢竟那還是教過自己知識的老師,況且事情過去20多年了,再大的恨也該消除了,用這種毆打的方式報復老師顯然是不應該的,這不是一個學生對老師該做的,更是違法行為。打人者雖然沒有從事教育相關工作,但他也可能會是一位孩子的父親,如果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父親暴打曾經(jīng)的老師,那對子女的影響又是多么深刻?。?/p>
面對此類事件的發(fā)生,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是停滯于師德尊嚴不再,不能停留在班級里的問題學生千萬不能得罪,更不能停滯于當教師危險系數(shù)高、風險責任大的漩渦里讓自己瞻前顧后,而是要看清事件的本質,時常回顧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有不妥之處,是否有推卸拖拉之嫌,是否配得上教書育人。另外,常某作為成年人,在心智心理方面已經(jīng)成熟且有自己的判斷與思考,在做出這種行為之前應學會懂得,小時候的頑劣調皮與年少無知的本性;更要明白我們的老師也不是神仙,要正確地認識我們的老師與教育教學工作,我們的父母都有失誤失責的時候,更何況我們的老師。在出現(xiàn)一些問題處理不當?shù)臅r候,更多的還是要多溝通交流,避免隔閡與誤解的發(fā)生,這才是守護人格尊嚴的正確之路。
二、以善意溝通修煉教師身心
教育部門多次下發(fā)文件,要求各地各校都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制定各項措施推動師德師風工作再上新臺階,以此推動師德師風建設能夠逐步走向常態(tài)化、長效化、規(guī)范化。雖然,教師毆打式懲罰學生的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但我想這并非教師與學生之間有仇恨、有怨氣、有瓜葛……其中大部分原因還在于,部分教師對“孺子不可教”與“不聽話”學生的憤怒懲罰。于很多人而言,時間就是師生仇恨的稀釋劑,學生時代的任性與犟氣在長大后才會真正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也有少部分自尊心極強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把老師的各種教育懲罰經(jīng)歷當成了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當作日后報復的理由與借口。雖然,案例中的那個當初被老師瞧不起的學生在20年后已然開上小轎車,而面對依然騎著電動車上班的老師時,心中不僅沒能理解教師守住清貧耐住寂寞而教書育人的辛苦,反是使心底的報復欲望愈加強烈,才最終釀成了大禍。
可見師德師風建設之路,還依然是任重而道遠!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面對的是初涉人事的學生,在平時的工作中還是有必要彎下身來,傾聽一下學生的訴求與需要。在注重良好師德修養(yǎng)的同時,還要多反思因體罰學生給學生造成傷害的事件,以此為戒時刻警醒自己在批評學生的時候落腳點是為了學生好,修煉好為師之道,為人之道。雖然,我們無法站在自己的角度讓別人能夠學會理解、寬容教師工作的辛勞,叫他們放下雜念,但平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還是希望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多一些善意的溝通,少一些解不開的“誤會”。
三、以知法懂法守護生命安全
加強教育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可以讓教師能夠在處理各種問題時知法懂法,充分認識到不恰當?shù)捏w罰會對學生身心造成難以預測的傷害。加強教育法規(guī)的學習,會讓教師有一個明確的行為指南,從而影響內心師德行為的自覺性。無論近期發(fā)生的這些事件出發(fā)點在哪,或者是出于何種動機,但我們曾教過的學生,對老師為何會有這么大的仇恨?
我經(jīng)常能夠看到,有些學生只要一見到老師就遠遠地躲起來了,甚至在大街上見到了也只是頭一扭又走開了。老師兢兢業(yè)業(yè)工作,辛苦一輩子,最高興的事情莫過于桃李滿天下。教師管教學生的出發(fā)點一定是為了學生好,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對學生有偏見、歧視學生、嫌貧愛富等現(xiàn)象,那些懲罰的背后無疑會或多或少帶給學生心靈傷害的陰影,后期也很難獲得學生的諒解?,F(xiàn)如今,教育部門也明確要求嚴禁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多數(shù)一線教師是不敢逾越體罰學生這條“紅線”的,但他們可能會用一些不當言語、加重作業(yè)、肢體動作來教育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長此以往,情感變化的加劇,就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輕生、離校出走等念頭。此類事件的頻發(fā),也給萬千普普通通的教師們敲響了警鐘,我們有必要關注言語懲罰的危害性。
四、以警鐘長鳴綻放教育精彩
在繁雜的教育教學之外,我也在時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通過眾多身邊的真實案例警醒自己要恪守職業(yè)本分,抓好本職工作,就這樣也難免有失誤失責的時候。這也使我想起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小故事,大意是有個小國家叫中山國。他的國君在一次設宴款待國內名士宴席中,恰巧準備的食物羊肉羹有點少不夠均分了,無法讓在場的每個人都能喝到。就因這件小事而惹惱了沒有喝到羊肉羹的司馬子期,他便對此事懷恨在心,到楚國極力相勸楚王攻打中山國,不久中山國就被楚國出兵滅掉,國王在都城被攻破后,慌亂之中趕緊逃往國外。逃跑路上發(fā)現(xiàn)有兩人手拿武器一直跟隨保護著他,原來這兩人就是曾受惠于國王賜予的一壺食物而免于餓死的那個人的兒子。此情此景,讓中山國君倍感汗顏而感嘆道:“怨不期深淺,其于傷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國矣。”大意是說給予別人的不必在意數(shù)量多寡,而要看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淺,而在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肉羹而亡國,卻又因一壺食物而得兩勇士,其中緣由誰人又能說得清楚!警鐘長鳴,以此為戒。這類事件的發(fā)生也敲響了教育的警鐘,作為教育工作者大多都有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但對待學生我們還要把工作做細做實,切忌帶著情緒和偏激來處理問題,對學生的批評教育要適可而止,關注個體差異性而區(qū)別對待。在管理班級教育學生過程中,要多注意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善于分析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動機。要經(jīng)常變換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去解決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我們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學生思想和行為上的一些細微變化,對癥下藥,用“心”感召,讓我們期待能有更多好教師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能夠自信而充滿幸福地綻放精彩自我!
參考文獻:
[1]謝云.幸福教師五項修爍[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7.
[2]林紅,陳鎖明.錘煉“學術型教師”:讓優(yōu)秀教師卓越綻放[J].中小學管理,2018(11):9-11.
[3]萬瑋.班主任工作兵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52-155.
[4]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修訂版.全1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本文系市級課題“基于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文號:FJK17008)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