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靜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終是倍受關注的高校學生工作的重點之一,特別是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核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面臨著兩種挑戰(zhàn)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構建方式的改變,二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足。因此,將十九大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十九大;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挑戰(zhàn)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終是倍受關注的高校學生工作的重點之一,特別是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核心。習總書記特別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贝髮W生是青年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的本質屬性具有人的一般本質屬性,又有其獨特的本質屬性。根據(jù)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基本觀點呈現(xiàn)出人的本質是自然性、社會性的統(tǒng)一,人的本質在其現(xiàn)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青年是人的生命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根據(jù)學者的研究,青年的成長性和發(fā)展性是其重要的本質屬性。即大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關乎國之根本,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系統(tǒng)工程,包含了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的豐富內涵。從宏觀層面看,包含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目標以及原則;從中觀層面看,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內容、途徑、媒介、考評;從微觀層面看,包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實施與管理。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面臨的兩種挑戰(zhàn)
(1)思想政治教育構建方式的改變
隨著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信息傳播也越來越國際化、無邊界,技術的進步變革性地縮短了人們之間的社會交往,甚至出現(xiàn)“網(wǎng)絡化生存與交往”。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消費和交流直接“網(wǎng)絡化”。一方面,這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提供了最為直接的建設平臺;另一方面,缺乏充分的線下教育補充、過于依賴網(wǎng)絡也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帶來不利局面。網(wǎng)絡語境下的思想道德與線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有效轉換和銜接也面臨挑戰(zhàn)。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仍然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難以擺脫說教、強制等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而當前大學生更加追求自由、平等、娛樂的交流互動方式,這兩者存在顯在的沖突。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如果過于依賴網(wǎng)絡,在某種程度上又會對線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沖擊和銷蝕。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足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存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足,這導致人們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刻板印象”。一個是“泛政治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應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三位一體”,甚至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理應是包括豐富內容的多元教育體系,但我國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認為等同于馬克思主義、形勢與政策等政治教育。另外一個是“泛理想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過于高深、泥古,不符合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不能有效地將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進行融合,缺乏充分的實用價值。與大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脫離,對他們未來走向社會缺乏價值引導作用,導致大學生無法將個體和社會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從而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意義。一種情況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模糊化,沒有相對穩(wěn)固的價值觀評價體系,容易隨波逐流。另外一種是自我意識的不斷加強,讓自我需要的滿足成為大學生群體價值觀的重要構成,甚至演變成個人主義嚴重,缺乏社會責任感,享樂主義泛濫,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等等。在大學生群體中,不乏存在與社會公德相悖等現(xiàn)象。
二、十九大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十九大精神突顯新時代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出發(fā),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許多新的重大部署,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在價值理念和價值實踐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公民、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進行了價值闡釋,具有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豐富價值內涵,包含了理想信念堅定、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價值目標,社會責任意識強烈的價值取向以及追求真、善、美的公民道德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發(fā)展提供了寶貴內容。從個人層面來講,大學生作為特定的個體,也具有作為大學生的特質,理應追求真、善、美的良好道德品質;從社會層面來講,走向社會的大學生,應該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擔當;從國家的層面來講,大學生必須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
(二)十九大精神的有效融入是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體系的現(xiàn)實需要
十九大精神內涵豐富又具有鮮明時代精神和民族主題,包含了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追求目標,具有民族共識性。這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了廣泛而堅實的受眾基礎。十九大明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符合我國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要求和時代特點的科學理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現(xiàn)實的主導性和指導作用。通過以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對十九大精神進行充分的吸收、借鑒、融合,才能保證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符合時代的要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不斷前進。
三、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分析
(一)以十九大精神為綱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有機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統(tǒng)一性、層次性、漸進性和多樣性等特征。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十分貼近。從統(tǒng)一性上來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要引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相一致;從層次性上來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主義價值觀引導對象都包括自然人。當今,每個自然人又會具有公民、社會、國家等多重屬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都會涉及到公民個人、社會屬性、國家意志等方面的內容。從漸進性上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都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要經(jīng)過長期的不同階段性的努力才能實現(xiàn)。從多樣性上來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層面、思想層面、道德層面、心理健康層面、法制教育層面等多方面內容,并且與其他學科存在著交叉,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但不是唯一內容。同樣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各個方面,高校大學生的發(fā)展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的層面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存在著廣泛勾連,但又各自與其他領域存在著多重交叉。這種多樣性為實現(xiàn)兩者的有機結合構建了更多可能性空間。因此,在理念上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進行全面具體的更新;在途徑上,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更加創(chuàng)新、多元的方式滲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內化為大學生的自覺意識,外化為大學生的行為可能。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擴寬學科視野,充分融入多學科的理論和實踐,從而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變革,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變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
當前大眾傳媒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外生態(tài)環(huán)境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已經(jīng)不再是一元主導,而是從一元走向多元,更加開放、自由并且充滿競爭,社會群體的價值評價體系也出現(xiàn)分化。在以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的長期影響下,人們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已經(jīng)深深打上了媒介環(huán)境的烙印,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廣泛應用,傳媒的影響力越來越深遠,新媒體技術正逐漸成為人們思維方式和價值觀評價體系的重要變革者,而大學生恰是新媒體的重度使用者。因此,有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必須充分理解和運用新媒體,藉以新媒體技術向大學生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對大學生進行正能量與正精進的思想品德訓練。再進一步從傳播學視角來看,大學生思想政治發(fā)展包含幾個基本構成要素:傳播者、傳播媒介、受眾。受眾研究不再將傳播的對象作為被動的信息接收者,相反地,受眾具有充分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去中心化、個性化、即時性、交互性的特征尤其凸顯,大學生作為傳播對象在新媒體環(huán)境影響下主體意識也越加凸顯,因此,全社會都應充分重視并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性。
(三)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導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植入職業(yè)教育觀念
成長中的大學生最終要面對社會,走上工作崗位。畢業(yè)后的工作實踐成為大學生價值觀念的重要輸出,培養(yǎng)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念對于大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至關重要。因此,要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念,培養(yǎng)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價值理念,從而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社會和國家之間的關系,將個人的自我價值實現(xiàn)與社會需求進行有機統(tǒng)一。十九大為中國未來發(fā)展指明方向,當前的大學生必將走向職場成為中國的建設者,十九大精神的踐行者,作為高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按照十九大的精神,進一步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進行專業(yè)的研究,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專業(yè)性、系統(tǒng)性和實效性。
四、結語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應在全社會的重視參與下,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領下,得到進一步的深入探索與研究,形成體系,切實作用于大學生的全面成長,進而推動社會的文明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羅雪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德育體系創(chuàng)新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黑龍江:華中師范大學,2016(10).
[2]黃坤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N].人民日報,2017-11-17.